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裡斯本的幾何形與線條,我的另類旅行指南

未知的起點

7月初在裡斯本的貝倫區,偶遇一座Fantasy建築。

它位於塔霍河入海口,面朝大西洋,越走近越覺得是走到了科幻片裡的太空基地,明明有人,卻有一切都不存在的感覺。細節,比如牆上開的橢圓窗洞、矮牆前枯倔的老橄欖樹、橫豎線條交叉的格柵天棚,又有東方審美的情調。

建築上凌厲的曲線和直線

沿緩坡走到頂,一片淺池,池邊和遠處的大海連成一片,海鷗不在乎有人類的存在,自顧自聚攏又飛走。在這兒坐了很久,看不遠處裡斯本地標——貝倫塔下的人潮湧動。旁邊兩個年輕人在對話,不知道說什麽,聽語氣好像在認真討論一個問題。

是一座看似疏離淡漠,實則友善、意味深長的建築。這是個醫學研究中心,名叫Centre for the Unknown。喜歡這個名字。它座落的地方,500多年前達伽馬在此揚帆遠航,去探尋未知的世界。

Centre for the Unknown醫學研究中心的無邊際水景

一直在想,是什麽讓我流連忘返?離開這座“未知中心”,來到旁邊的Cole??o Berardo現代美術館,看到蒙德裡安的作品,我突然明白:是建築的線條和幾何塊形攫住了我。蒙德裡安有句話說:“直線和橫線是兩相對立的力量的表現;這類對立物的平衡到處存在著,控制著一切。”

線條構成幾何形狀,互相撕扯又彼此連結,分裂的同時又營造出和諧溫情的氣場,讓我心甘情願沉溺其中。

直線、圓形、矩形是世界的起點

方塊與寧靜

Cole??o Berardo現代美術館正在舉辦一個名為《線條,形狀,色彩》的特別展,其中有11件蒙德裡安的作品,包括代表作《百老匯布吉伍吉》。

Cole??o Berardo現代美術館建築上有大量直線條和矩形

蒙德裡安熱衷於幾何元素的重複遊戲。他用三原色、矩形、水準線或垂直線,在純白的背景上繪出一幅幅《構圖》、《場景》、《構成》。畫面沒有視覺上的立體感。方塊、線條,都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元素。

這些重複的幾何圖形組成清晰、明亮、有力的結構,提煉出人間萬物的共性,概括了世間的規則。為什麽要用線條劃分出網格?蒙德裡安解釋說:水準和垂直象徵著生活中對立物之間的張力,靜與動、太空與時間、個別與普遍、消極與積極、意識與無意識、精神與軀體、男與女、好與壞、光明與黑暗、強與弱……水準線好似X軸,垂直線則是Y軸,二者相交,交點不僅是種種關係的建立,一個方形亦就此形成。於是一切對立都被消解了,達到均衡,構建出和諧。

蒙德裡安的作品《紅黃藍構成》(1930

畫面上的均衡和對稱,更適用於生活。生命的意義正是難道不是尋求平衡、張力、平等?

“未知中心”就像蒙德裡安後期的作品,三原色方塊減少了,灰色和白色矩形增多,於是有了修道院式的清靜與詩情。

蒙德裡安的後期作品《構成10號》(1939-42)更多了內心的寧靜,更追求靈性

線條與節奏

蒙德裡安的前半生輾轉於巴黎、倫敦等歐洲城市,頗為動蕩,遇到兩次世界大戰,生活常常陷入貧困。他渴望人間建立一種新秩序,沒有霸權,人們和平共處,享有積極快樂的生活。

蒙德裡安在巴黎工作室(1923年)

二戰中,他去國懷鄉,定居紐約,成為隱居者。紐約的摩天大樓所構成的直線旋律,象徵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主宰自然,還是自然主宰人?這種關係,他描繪了幾十年、無數次。喧囂的都市生活也給他內心帶來豐富的變化。

我眼前的《百老匯布吉伍吉》,是蒙德裡安在紐約的作品,畫面極為靈動、輕快,一改往日的嚴肅緊張,看得出藝術家如釋重負。百老匯匯集了眾多劇院、夜總會、娛樂場所,是美國文藝生活的象徵之一。布吉伍吉則是爵士鋼琴的一種演奏風格,演奏出來的節奏支離破碎,旋律很不連貫。蒙德裡安受到兩種美國文化符號的感染,畫出縱橫交織的彩色鏈條結構,爵士樂強烈的切分音節奏噴薄而出。

蒙德裡安的作品《百老匯布吉伍吉》(1942-43

都市生活不安靜,讓人們情緒不安寧,卻也帶來強烈的運動感。人類存在,正是靠一種心理-靈魂秩序支撐起來的。

幾何與彩虹

蒙德裡安說他的創作將抓住“人類精神的純粹創造……它體現為純粹的審美關係,以抽象的形式表現出來”。他帶動一場新藝術運動,影響了一大批設計師,特別是丹麥設計師群體。丹麥設計之所以富有藝術氣息,甚至模糊了藝術品與日用品的界限,要歸因於蒙德裡安等現代藝術運動先鋒的啟蒙和深刻影響。

既傳統又現代的裡斯本

這趟裡斯本之行,我在埃斯特雷拉區的古董店淘回一盞丹麥吊燈。

燈是建築和產品設計師Louis Weisdorf(1932-)的作品,名字琅琅上口,叫Konkylie,“海螺”之意。燈由12塊細窄的金屬片組成,外面鍍成金色,通過不同角度的排列,成為螺旋狀,掛起來後橫看成嶺側成峰,繞著圈看,果然就是一隻海螺。

設計師Louis Weisdorf和海螺燈

Louis Weisdorf曾經師從丹麥燈具設計大師保羅·漢寧森。但他卻沒能享有老師那樣的大眾名望,只在業內受到追捧。他安靜地做著設計,與他的低調相反,他的燈具設計很有個性,辨識度非常高。他喜歡用金色或銀色的金屬,將一個幾何元素,加以重複,生成一個新的造型。

漢寧森一生設計了100多款燈,他有個觀點,從任何角度都不應該看到發光燈源,以免光線刺激眼睛。這個理念顯然深刻影響了Weisdorf。海螺燈的燈罩錯落有致,360度層疊環繞,溫柔地包裹住燈泡;海螺內部是黃色和橘色,燈亮了,有光線從多片燈罩的邊緣溢出,不是直剌剌照射出來,那是彩虹散發出的光芒。

從各個角度看海螺燈。最下一款是專為東京蒂沃利樂園(現已停業)設計的彩虹色海螺燈

1960年代,Weisdorf曾為哥本哈根的蒂沃利遊樂園工作,擔任遊樂園設計總監西蒙·漢寧森(他爸爸是保羅·漢寧森)的主要助手,這盞燈於1963年設計出來,原本掛在樹上,為的是增加樂園的魔幻色彩。如今,它掛在我的家裡,霧氣騰騰的桑拿天,看著這盞金屬彩虹吊燈,好像多蘿西越過彩虹,看到了綠野仙蹤的美。

每個成人都有一套樂高積木

幾何形狀與線條是世界的起點。多麽有趣的起點!不同於上帝的創世紀,那是藝術家和設計師創造的新世界。

這些年越來越沉溺於這種由重複的幾何形狀營造的新世界,而不願自拔。

擁有美麗新世界的辦法是認準一位擅於表現幾何造型的設計師,買件他的作品。比如認準三宅一生先生,買一隻BAO BAOISSEY MIYAKE。

三宅一生先生留學巴黎深得現代藝術運動余韻的熏陶。他抵達巴黎之際,恰逢時裝設計師伊夫·聖·洛朗發布“蒙德裡安系列”。在無袖寬鬆連衣裙上,聖·洛朗將蒙德裡安《紅黃藍構成》(1930年創作)中的三原色色塊和黑色直線作為了裝飾。看似簡單的搬運,卻成為時裝史上的轉折點,為什麽?

聖·洛朗感慨蒙德裡安的創作“臻至純粹”,踐行到設計中,轉變為“少即是多”的哲學。簡單至極的幾何形狀、線條披露出,穿這種衣服的人嚴謹細致、純粹乾淨、品德高尚。

報導聖·洛朗“蒙德裡安系列”的Vogue雜誌

對於幾何體、線條的創造,聖·洛朗在平面上完成,三宅一生採用數學化的精確計算將其立體化,使得服裝、包包具有了三維形態,超越了聖·洛朗。

日後,三宅一生聯手築波大學的電腦科學家三谷純先生,開發了一款可以自由創作三維紙模型的程式,能演算出獨特的幾何圖形。運用這個系統,三宅一生先生於2010年秋季推出了132 5. ISSEY MIYAKE系列。當售貨員將這個系列的服裝遞給你的時候,它是平面的方形;當捏住方塊的一角並向上拎起,衣服的三維形態便出現在眼前,整件衣服的結構由許多三角形組成,這些三角結構也巧妙形成了衣服的廓形,甚至可以把上衣變成裙子;收納的時候,沿著“折痕線”巧妙地折疊,它又回歸平面的方形。

三宅一生先生和他的幾何造型設計

手袋系列BAO BAOISSEY MIYAKE別出心裁地採用了“隨機之形”的設計理念,三角片通過水準線、垂直線、斜線組合出重複的正方形、菱形,將二維平面變換為三維立體太空,變幻無窮。它好像樂高積木。這樂高積木是為懷有精神追求的成年人準備的,我們用它搭建出一個烏托邦式的未來;它具有一種平等的秩序,在明晰和秩序中我捕捉到了安定和自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