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苗葉青青印初心

天目山下,片片茶田,農家小院錯落有致,鄉間小路蜿蜒其間。

這裡是“中國白茶第一村”——浙江安吉縣黃杜村。

清明前夕,約3萬人從各地趕到這裡打工采茶,吃住都在茶農家。高空俯瞰,白茶青青,采擷忙碌,生機盎然。

此時,1700多公里外的四川省青川縣,從黃杜村“遠嫁”而來的白茶苗,也已新芽吐綠,在雨露滋潤下正茁壯成長。

青青白茶苗 濃濃扶貧情

黃杜村村民如今生活富足,但他們不會忘記,這裡曾經也是一窮二白,平均收入不到400元,1989年以前姑娘都不肯嫁到村裡來。“黃杜村今天的富裕,是黨和政府幫扶的成果!”

上世紀90年代末,時任黃杜村黨支部書記的盛阿林,在上級政府支持下,帶領村裡黨員做了“先吃螃蟹”的人,墾山、種茶、動員、推廣……

1998年,全村村民集資近200萬元,種植白茶近700畝。黃杜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白茶專業村。

2018年3月,采茶工們在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黃杜村的茶山上采摘春茶

種植面積大幅提升後,如何保證白茶品質、引導有序種植,進而形成白茶品牌,成為村民們當時最大的困惑。

2003年4月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黃杜村調研。他踩著泥巴路走進茶園,認真詢問白茶推廣種植情況,了解白茶如何引進,怎麽扡插、采集、加工,以及銷售情況。

讓時任白茶基地負責人梅喜英意外的是,習近平對茶園裡的事情竟然這麽清楚。習近平站在茶園裡為當地白茶產業把脈,也讓村民們看到了方向。

——增加種植面積的同時,要講求品質誠信;

——要拓展合作經營,延伸白茶產業鏈;

——白茶產業做好、做大,就是“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梅喜英說,那次調研後不久,當地的白茶產業得到了跨越式發展,縣政府注冊了“白茶之鄉”的品牌,免費對茶農進行培訓。

荒山變茶海,百姓喜致富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這10個字被掛在了鄉政府大門口,印在了茶葉的外包裝,刻在了白茶基地的大石上,也成為黃杜村發展壯大白茶產業的強大動力和真實寫照。

現在,黃杜村家家戶戶都從事白茶相關產業,不僅賣白茶,還賣起了茶山風景、茶飲文化。休閑觀光園區、帳篷客酒店、白茶民俗村等令人流連忘返。

“黃杜村富裕了,安吉富裕了,但人不能忘本,致富不能忘黨恩。”黃杜村黨總支書記盛阿偉這樣說。

“每當在新聞中看到總書記到貧困地區調研時,我都為總書記的為民情懷所感動。總書記為了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一直在奔波忙碌著。”黃杜村黨支部委員盛月清說,作為先富起來的群體,必須要想辦法為總書記分憂,為黨和政府出力。

在一次黨組織生活會上,有黨員回憶黃杜村脫貧致富的歷程,提出要為黨的事業添磚加瓦、貢獻應有的力量。20名與會黨員一拍即合。

憶苦思甜 飲水思源

2018年4月,他們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村裡種植白茶致富的情況,並提出捐贈150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的想法。

沒想到習近平總書記很快回了信。他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這句話講得很好。增強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意識,弘揚為黨分憂、先富幫後富的精神,對於打贏脫貧攻堅戰很有意義。

2018年10月,在四川省青川縣,當地村民向白茶種植地運送白茶苗

在國務院扶貧辦統籌安排下,湖南省古丈縣、四川省青川縣和貴州省普安縣、沿河縣等3省4縣的3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成為受捐對象。

“黨的政策好嘞,送來白茶苗嘍喂,總書記等咱們嘞,脫貧奔小康嘍喂!”

2018年7月9日一大早,四川省青川縣瓦礫鄉柳河村230多名村民扛起鋤頭帶上鍬,在催人奮進的“薅草鑼鼓”號子聲中,開始了緊張的勞作:平整土地,鋤草去雜,將裸露的旱地整理成一塊塊梯田。

獲贈的白茶苗在這裡安家,帶動青川茶葉升級換代。

先富幫後富,苗葉青青印初心。

一年多來,黃杜村共捐贈茶苗1665萬株,種植5377畝,覆蓋3省4縣貧困戶1862戶。按照目前栽種成活情況,預計2020年春季即可產茶,將帶動受捐地5839名貧困戶增收脫貧。

拳拳赤子心,濃濃扶貧情。

“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的莊嚴承諾。”

青青白茶苗,扶貧映初心。這初心,印在廣大黨員心裡,也銘記在百姓心間。

資料來源:新華社 浙江日報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