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外來客到舊時友 F1上海站激情15載展大國自信

新華社上海4月16日電(記者朱翃、張悅姍)新的起點,新的冠軍,新的期待。F1中國大獎賽迎來15周年,恰似風華正茂的少年。

新起點——今年是久事體育與F1續約後的第一年,自由媒體集團入主F1也為賽事帶來更多可能性;新冠軍——紅牛車手裡卡多完成“逆襲”,成為上海站第九位新科冠軍;新期待——隨著F1與中國車迷、中國市場更深入的互動,F1中國大獎賽業已成為F1全球版圖中的重要一塊,而中國則通過F1向世界展示了大國的實力與自信。

曾經,F1是一項“舶來品”,很多人在賽場上聽著轟鳴的馬達聲看個熱鬧;如今,F1是上海的節日,從熱血沸騰的賽場到與普通觀眾零距離的車迷活動,再到汽車文化和產業持續推動,男女老幼都能在這裡感受到這項運動的非凡魅力。15載歲月,見證了F1中國大獎賽從青澀到成熟,見證了中國各方對賽事從支持到參與,見證了上海乃至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從小心辦賽到自信從容

作為世界最高等級的年度系列賽車比賽,F1與奧運會、世界杯並稱為“世界三大體育盛事”。轟鳴的馬達聲,風馳電掣的速度,精妙的賽車調校以及嫻熟的進站配合,都讓全球車迷津津樂道。

“F1曾經是我們努力追求的世界頂級運動賽事,每一年的辦賽我們都是小心翼翼,追求最高標準,就像對嬰兒似的呵護。”在久事賽事總經理楊亦斌看來,從2004年第一屆F1中國大獎賽開始,這就是上海乃至中國的體育盛事,因為世界的目光聚焦於此,所以來不得一丁點差池。剛開始的幾年,上海像個小學生那樣學習其他F1分站賽的辦賽經驗,認真而嚴謹。

資深體育攝影記者洪南麗認為:“F1進入中國之後,很多國際賽事都跟著進來了,所以說F1是塊敲門磚。”拿下“敲門磚”已屬不易,但堅持和提升才是難上加難。

去年9月,久事體育與F1簽訂了3年新約,並在合約中爭取到了更多的權益。“從本土合作夥伴的招商到電視版權的剝離,我們在談判中最大程度爭取自身利益。F1也認可我們對中國市場發展的判斷。”楊亦斌頗有底氣地說。底氣的背後,是上海在辦賽中的不斷積累。從滿足每個車隊對維修區的細節要求到照顧觀眾的觀賽感受,每一處完善的背後都體現著賽事團隊的成熟。

楊亦斌說:“這樣的世界頂級賽事考驗的不僅是我們辦賽公司,從海關、檢驗檢疫到安保和交通疏導,更考驗整個城市的綜合保障能力。”僅僅電力保障這方面,上海嘉定供電公司就派出專人保障,從進駐賽事現場對供電情況實時監控到對場內用電設備的特巡檢查,每一處的用心,都為賽事順利進行提供保障。而這樣的“螺絲釘”,還有很多很多。

當年需要提前一個多月關閉賽場為F1進行各項準備,如今提前三周就可以完成所有準備工作,F1上海站辦賽的自信與從容可見一斑。

從中國賽道到中國製造

單圈5.45公里的F1中國賽賽道,呈漢字“上”字形,體現著濃濃的中國味。F1作為一項舶來運動,在過去15年來,正越來越凸顯中國元素。

“十多年前有外國車迷朋友開玩笑說,F1中國賽只有賽場、賽道是中國的,”車迷王健說,“但是如今,F1中國賽正擁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這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體現。”

不僅僅是舞龍舞獅、太極舞這些充滿中國味的文藝演出,中國元素一直試圖走進賽場、走上賽道,展現中國實力。

2012年,F1迎來了史上第一位中國賽車手,25歲的中國上海籍車手馬青驊加盟西班牙HRT車隊。後來因為車隊的原因,馬青驊未能真正駕車參加F1分站賽,這是中國元素的努力突破,雖留有遺憾,但前途光明。

2017年夏季,中國製造商中信戴卡向威廉姆斯車隊提供的車輪樣品順利通過了車隊在匈牙利的賽道測試,正式成為F1車隊的合作夥伴。2018年2月,由中信戴卡自主研發、生產的賽車車輪正式裝配在威廉姆斯新賽季的賽車上,並隨新車發布同時亮相。從澳大利亞大獎賽的首次出征,到中國大獎賽的榮歸故裡,中國製造不僅在中國的賽道上表現優異,更得到了威廉姆斯車隊工作人員的高度認可。

“從中國的第一隻鋁車輪在中信戴卡的誕生到如今成為F1車隊的配件提供商,這展現了我們中國製造的長足進步。”中信戴卡CEO王永寧說,“F1的車輪既要輕又要強,從空氣動力學到熱平衡管理再到局部特殊強化,從研發到設計到生產,我們投入很大的精力。F1賽車的認可,是中國製造從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

未來,F1的賽道上將越來越多地出現中國元素,不僅僅是中國的文化和審美,還有中國的創新和實力。

從中國需要F1到F1攜手中國

“當年舉辦F1是希望展示城市形象,提升上海以及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楊亦斌說,“現在我們要做好的是,如何利用好這個國際IP,讓它的市場帶動能力越來越好,發揮這一國際平台的商業和社會各方面的有益效應。”

帶著F1的“光環”,“上”賽道正越來越繁忙。它如今不僅要舉辦勒芒耐力賽、國際露營車錦標賽、中國露營車錦標賽等專業賽事,還迎來了“上賽迎新跑”“上賽自行車騎行”等休閑體育活動。“就拿‘上賽迎新跑’來說,來的不僅有跑友,還有很多車迷,在賽道上他們同樣零距離感受到了賽車的文化。”楊亦斌說。借助F1,上海不僅獲得了旅遊、商貿、餐飲等外延經濟效益,更是在國際範圍內提升了城市形象。

F1在上海落地15年帶來的影響力,不僅局限於這個城市,更是將好感輻射到了整個國家。梅賽德斯車隊的領隊托托·沃爾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就表達了中國對他的吸引力:“中國有巨大的市場,無限的機會。如果我是一個18歲的年輕學生,我會選擇搬到中國來生活,這裡人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都是我非常向往的。”

現如今,F1正越來越需要中國。

F1全球戰略總監亞斯對記者表示:“我們非常看重中國大獎賽,這不僅是我們全球戰略中一個重要的板塊,而且我們堅信,中國未來還有大量的潛力等待開發,F1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還會加速。當然,我們也做好準備更好地融入中國,例如我們將在中國設立F1中國辦公室,例如我們將通過多種方式拉近與青年人和女性的關係,例如我們將舉辦更多活動吸引家庭觀看比賽,走進賽場。”從F1的首個“F1嘉年華”落戶上海,到F1的電視直播重回CCTV,再到F1設立中文的官方社交媒體账戶,新的一年來,F1一直努力在拉近與中國車迷、中國市場的關係。

“雖然我們與上海簽了三年的合約,並不算長約,但是雙方已經有了長期合作的基礎和誠意,加之對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我想說,F1與中國的合作將是永久性的。”亞斯說。

曾是外來客,已然舊時友。F1與中國的故事,未完待續,更上層樓。(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