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想靠喝咖啡提神?學會這四招,你也是精力管理高手

如果讓人們形容一下現狀,相信不少人都會脫口而出一個字——「累」。


曾看到一句話,深以為然:「人與人拚到最後,拚的就是身體。所謂的拚工作、拚職場,好像是靠智商和悟性,但到頭來還是拚身體、拚精力。」

同樣一件事,在精力充沛的狀態下,不僅辦事效率會事半功倍,辦事的心情也會愉快不少。於是,為了提高精力,很多人會習慣性地喝咖啡,每天早晨起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來一杯咖啡補充下能量,下午睏倦來襲時,再衝上一杯咖杯提提神。同事曾開玩笑地說:「我的一天,甚至我的命就靠咖啡給撐著了。」

眾所周知,咖啡中的咖啡因能夠刺激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可以有效興奮大腦皮層,增加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從而幫助我們快速提高精力,減少疲乏感。

但不可否認的是,喝咖啡對提高精力的效果因人而異,對腸胃不好、孕婦以及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患者都不適宜。

而且,咖啡因只能在短時間內提高精力,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精力不足的事實,甚至長期飲用還會形成依賴,進一步加劇精力不足的現狀。

所以,如果你喝咖啡的目的是想要從根本上提高精力,不如趁早打消這個念頭,早日找到合適的方法,那麼,我們具體該如何提高精力呢?

俗話說得好:對症下藥才有療效。想要從內而外的提高精力,就必須先找到導致我們精力不足的原因,問問自己:為什麼我總是覺得很累呢?

雖然造成每個人疲憊的原因有很多,但總結下來,主要分為兩大類。

首先是客觀原因,是一些不可改變的原因。

快節奏的社會,無形之中給每個人都上了一個發條,不說為了出人頭地,僅僅是為了買套房,為了生存,就不得不咬牙堅持,現實的無奈逼得我們不得不拚,不得不往前沖。

北京青年壓力管理中心針對職場群體的壓力情況做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將近50%參與調查的人都表示「工作壓力很大」。

這些無處不在的壓力,它們像吸血鬼一樣,不斷地消耗著我們有限的精力,令人們感到精疲力盡、沒精打采。

?其次是主觀原因,屬於可以調整、改變的原因。

一是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暴飲暴食,飲食不規律,睡前長時間刷手機等等,又或是標題所說,為提神拚命喝咖啡,最終形成咖啡依賴,陷入惡性循環。

二是缺乏對工作的熱情。每天上班如上墳一樣,對工作有一種天然的排斥情緒,進一步加倍了疲憊的感覺。

三是過多的精力浪費。在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過度糾結,不僅浪費時間,更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四是不會碎片化休息。工作起來就像一個上了發條的機器,只知道埋頭苦乾,不懂適當休息。

?客觀原因是短期內我們都無法改變的事實,而主觀原因則是由於個人習慣、不良心態導致,通過必要地練習和引導,就能夠有效改善現狀。

其實任何方法論,我們能做的都是坦然接受不能改變的客觀原因,同時盯緊那些可以改變的主觀原因,雖然解決它們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樣做一定會比什麼都不做強得多。

那麼,我們具體該如何提高自己的精力水準呢?

針對導致精力不足產生的四大主觀原因,我們的解決方法也有四個。

第一:逐漸替換掉所有浪費精力的壞習慣。

造成精力不足的壞習慣有很多,比如睡前扣手機,缺乏鍛煉、暴飲暴食等等,但總的來說,都可以運用habit loop模型丟掉它們。

habit loop模型,翻譯成中文就是習慣養成模型,首次發表於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查爾斯·杜希格的著作《習慣的力量》一書中,該模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Cue(提示)、Routine(慣例)和Reward(回報)。

?比如睡前玩手機這個習慣,什麼「提示」觸發了你使用手機的行為?答案不盡相同,以打發時間、放鬆一下舉例,想要放鬆,便是你玩手機的「提示」,玩手機的行為就是「慣例」,而使用後感受到的片刻放鬆便是你得到的「回報」。

很多人壞習慣難以丟掉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搞懂什麼是替換慣例。


習慣養成模型中,作者說:當我們有一項不想要的記憶或者是負面的習慣,我們是無法完全去除掉,只能用一種新的記憶或新的習慣去替換它。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壞習慣無法完全去除呢?答案很簡單,因為任何一種習慣都是某種需求下的產物,當需求沒被新的習慣滿足時,壞習慣就會趁虛而入。

比如習慣喝咖啡是想要提高精力,習慣睡前玩手機是為了放鬆心情,而當提高精力、放鬆心情的需求沒有通過其它方式得到滿足時,壞習慣就永遠不會消失。

所以,想丟掉壞習慣,就必須先學會觀察自己各種壞習慣所產生的原因,找到它們背後的真正需求,從而針對性地找到更合適的宣洩方式,並逐漸養成好的習慣。

第二:喚醒工作的熱情。

小時候覺得「苦中作樂」是個傷感的辭彙,明明過得不好,還非得找樂子,聽起來很心酸,但長大後才發現,苦中作樂是一種能力,是絕大多數需要培養的一項必備技能。

能夠在這看似繁瑣,充滿了壓力的生活環境中,找到生命的意義,找到工作的價值的人都是厲害的人。

你是否聽過三個工人蓋房子的故事,大概是說,工地上有三名建築工人在砌牆,一位記者採訪他們:你們在乾什麼呢?

第一個工人頭也沒抬,沒好氣地說:「砌牆」;第二個工人抬起頭,對著鏡頭說:「我在蓋房子」;第三個工人一邊乾活一邊唱歌,熱情地回答記者提問:「我在蓋一棟非常漂亮的大別墅,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是一座美麗的花園。」

10年後,記者追蹤發現,當初第一位工人依舊是一名工人,日復一日地砌著牆,第二名工人則成為一名房屋設計師,第三名工人成了某著名房地產公司的高管。

雖然故事的結局略顯雞湯,但不可否認的是,透過三位工人對待工作的不同態度,我們都能感受到他們對待工作的不同熱情,也能想像出他們工作時的不同狀態。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曾說:「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這便是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同樣的一份工作,當我們換一種對它的理解後,做事的動力就會大不一樣。所以當你缺乏動力時,不妨試著給工作賦予一個神聖的意義,讓其源源不斷地為你帶去新的工作熱情,從而降低精神上的疲勞感。

具體該怎樣做呢?分享兩個小方法,一是列好處表。通過羅列工作帶給你的好處,直觀地給你帶去動力;二是創造愉悅的工作環境。埃克賽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僅僅是用盆栽、藝術品或是你所愛的人的照片裝飾你的辦公桌,就能讓你的生產力增加32%。

第三:減少不必要的精力浪費。

哲學上有三大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而擺在每一個上班族面前也有三大經典提問:「早餐吃什麼?」,「午餐吃什麼?」,「晚餐吃什麼?」。

在吃什麼這道選擇題上,想必大家都浪費了不少時間,更消耗了不少精力吧。日常生活中,類似的無效精力浪費還有很多,比如去超市猶豫買什麼東西,出門前糾結穿什麼衣服等等,看似問題不大,但背後的時間浪費、精力支出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而精力管理的高手們,便會想盡一切辦法減少類似情況的發生。還記得小時候去發小家裡,他領著我參觀房間,第一眼就被他家房門背後的「三餐表」給吸引住了,表格上是發小母親列出的一周食物清單,每天三餐吃什麼,都已經有了詳細安排。

雖然我早已忘記當時去發小家是星期幾,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天中午在他家吃飯時,阿姨並沒有按照「三餐表」上的菜單做飯,而是做了蒸螃蟹。

吃飯時我悄悄問發小:「今天不是應該吃××嗎?那個『三餐表』是假的嗎?」

發小悠悠地回了一句:「當然是真的啊,平時沒客人的時候都是那樣吃的。」

「那要是想吃別的怎麼辦?」我追問道。

「那就做想吃的唄」。

那就做想吃的唄,多麼簡單卻富有哲理的答案,當時的我還不足以體會這其中的奧秘,今天回過頭再想,阿姨就是精力管理的高手。

正常情況下,按照三餐表做飯一來可以有效減少大量做選擇的損耗,也就是精力的損耗。二來,如果家裡來客人或是家裡人想吃其它食物就果斷改變計劃,也並不會產生任何損失,畢竟計劃永遠不是死的。

同樣的道理,我們去超市購物時也可以提前列出清單,從而減少猶豫糾結的精力浪費,甚至穿衣打扮,也可以提前制定出一套流程。比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就喜歡固定的襯衫加V領毛衣,Facebook社交網站的CEO祖克柏鍾愛灰色T恤,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賈伯斯還讓好友為其設計了一百件黑色高領上衣。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做太死板,少了點生活的靈氣,但就像發小母親對待「三餐表」的態度一樣,流程式的計劃只是常態化的選擇,在自己不知道該怎樣做時按計劃辦事,遇到特殊情況隨時改變即可,這樣做不僅沒有減少生活的樂趣,反而為我們創造出更大的自由。

第四:學會利用碎片化時間休息。

全球著名心理學家,精力管理專家吉姆?洛爾博士曾分享過一個經典案例,人們在研究頂尖級的網球高手和一般高手之間的差異時,一開始很多人以為是技戰術又或是基本功。但研究結果發現,他們最主要的差距竟是誰更會在發球間隙進行快速的休息。

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簡單琢磨下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畢竟能成為高手,大家的技戰術和基本功都差不多,此時拚的就是細微的差異,看誰的臨場發揮更好。

而這個差異就主要來自於發球間隙的簡短休息,雖然只有十幾秒,但足以幫助頂尖級的高手快速調整心態,恢復體力。千萬別小看這十幾秒,一場頂尖的比賽當中,如果你能夠在每次發球時都比對手多做那麼一點點,整場比賽下來,就早已甩掉你的競爭對手一大截了。

想想看,日常生活、工作的過程中,你是否曾有意識地安排了碎片化的休息時間?如果沒有的話,不妨從今天開始給自己定一個標準,每小時抽出10分鐘時間放鬆一下,去下廁所,或是伸伸懶腰,放鬆一下眼睛都可以。

最後,總結一下。快節奏的社會裡,大家難免會感到精疲力盡,在那些導致我們精力不足的原因中,有些是客觀現實原因,無法改變,而有些則是主觀原因,能夠通過一定的方法得到糾正。

?

主觀原因總的來說,一共是四點。一是不良的生活習慣;二是缺乏對工作的熱情;三是過多的精力浪費;四是不會碎片化休息。

針對精力不足的原因,解決方法也分為四點。

第一:逐漸替換掉所有浪費精力的壞習慣。找到壞習慣產生的根源,肯定自己的需求,找到更好地宣洩方式。

第二:喚醒工作的熱情。通過列好處表的方式找到工作的意義,用裝飾辦公環境的方法,儘可能地用愉快心情面對諸多挑戰。

第三:減少不必要的精力浪費。用流程式的計劃減少一些無效的精力支出,從而把更多精力用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

第四:學會利用碎片化時間休息。當困意來臨時,不要一味地用喝咖啡的方式強撐,適當地趴桌子上休息10分鐘就會有大不一樣的效果。

以上就是提高精力的四大招,不妨從現在開始,就先列出一張你的「三餐表」,先從減少無效的精力支出開始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