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抖音出海,會有哪些“罰單”隱患?

對張一鳴和字節跳動的員工來說,2019年毫無疑問是壓力巨大的一年。IPO計劃、傳說中的1000億營收目標,都聚在了同一年。

無論是IPO還是千億營收,國際化都是張一鳴手裡最重要的牌。

在國際化這件事上,抖音做得要比微信更好:抖音海外版Tiktok的全球下載量已突破十億,今年一月下載量前三的市場分別是印度、美國和印尼。字節跳動希望在三年內,抖音的海外用戶數超過國內

但是,國際化的征程注定不好走。尤其是歐美國家,素來是社交媒體應用容易栽跟頭的地方,那些Google和Facebook踩過的坑,未來很有可能也會絆Tiktok一腳。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簡稱FTC)2月27日公示,視頻社交網絡應用Musical.ly(已與TikTok合並)的運營商Tiktok已同意支付570萬美元達成和解。巨額罰款的原因是,涉及侵犯兒童隱私。

坑是合並前的Musical.ly踩下的,TikTok合並Musiacly.ly,轉移了後者原有的所有用戶和關注,於是順理成章地接了鍋。

在別人栽過跟頭的地方爬起來

達成和解,意味著Tiktok在北美終於可以開始大規模變現了。

根據美國媒體infodocket,TikTok北美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此次和解,TikTok受限於此案的業務可以更大範圍展開。Tiktok此前停滯了個性化廣告的接入。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監管”都是2018年字節跳動的麻煩關鍵詞。

在國內,字節跳動走過了被內容監管敲打的一年。內涵段子被永久關停、今日頭條因涉及低俗內容被央媒點名批評、監管部門關注,抖音多次因侵權和侮辱英烈等不當內容被推上風口浪尖。

監管危機一度對抖音造成估值上的打擊,所幸產品數據的成績單挽回了投資人的信心,截至2019年1月,抖音日活躍用戶已經突破2.5億,月活躍用戶突破了5億。

看起來抖音已經走過了國內的監管瓶頸期,然而面對國外更加細致的法律法規,那些在國內被大而化之的問題將重新浮出水面。

單從美國來看,中美關於青少年隱私的保護條例差異巨大。美國關於未成年保護的法律多而細致,中國法律的相關規定要粗略一些。我國在未成年人保護法裡面簡單點到了兒童隱私,但對具體的運用場景和標準沒有進行規定。

這次的罰單風波只是冰山一角。在Musical.ly和Tiktok合並的背景下,盤點Musiclly受到的各項指控,可以預估Tiktok將來需要解決的監管隱患。

這次罰單要求Tiktok在之後的運營中遵循兒童在線隱私保護規則COPPA,於是,如何判斷账戶開設者年齡成為了Tiktok的下一個難題。發布者(製作者)大於13歲是一個模糊而難以執行的操作,貿易委員會在審查的執行中同樣缺乏“行動指南”這樣的存在,COPPA就像是懸在Tiktok頭頂的劍,隨時可以再刺它一下。

“消息發送”功能讓用戶面臨被騷擾風險。外媒許多報導顯示,有成年人試圖通過Musical.ly聯繫兒童。Musical.ly起初的帳戶默認是公開的,這意味著其他用戶可以看到孩子的個人資料,用戶名,圖片和視頻。目前應用已經允許用戶將默認設置從公共更改為私有,以便只有經過批準的用戶才能關注他們,但用戶的個人資料圖片仍然是公開的,其他用戶仍然可以通過前者發布的內容直接向他們發送消息。

針對這些隱患,TikTok上月末發布了一系列視頻來引導用戶,並在官網稱,對應用進行了一些調整,引入針對年輕用戶的額外隱私保護,為用戶呈現適合對應年齡的TikTok環境:“在有限的獨立應用體驗中為年輕的美國用戶提供服務。”在這個環境下,不再允許共享個人數據。

另外,基於侵犯兒童隱私的隱患,Tiktok正成為“眾矢之的”。英國慈善機構認為用戶在Tiktok發布的內容成為了戀童癖的犯罪溫床——孩子們會收到戀童癖的騷擾信息甚至被誘導、威脅錄製指定內容的視頻。慈善機構認為Tiktok成為了虐童者的狩獵場,多家學校也向家長髮出了謹慎讓孩子使用抖音的通知。

如果Tik Tok要在歐洲擴張市場,歐盟頒布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號稱“史上最嚴的個人數據保護條例”,Google和Facebook都已中招,他們違反的具體項目同樣很值得Tiktok參考。

法國監管機構國家數據保護委員會(CNIL)今年1月對Google處以5000萬歐元巨額罰款。CNIL認為,Google的數據收集透明度不足,用戶不了解具體收集情況;應用未按法律獲得用戶同意,就進行了收集個性化廣告數據。另外,有7個歐洲消費者團體指控Google在位置跟蹤上存在“欺詐行為”。

Facebook創始人祖克柏曾因數據洩露被美國監管部門傳喚,去年10月,Facebook又因為5000萬用戶數據洩露被歐洲調查。洩露一發生,Facebook馬上按照GDPR法案在72小時內向各方公告。之所以如此戰戰兢兢,因為嚴格的GDPR很可能開出16.3億美元的天價罰單。

這些都將是抖音未來在歐洲的隱患。

更多侵權風險

抖音國際化所面臨的風險絕不僅是“兒童隱私”這一點。用戶信息等隱私權的界限在國內外實際操作上有差異,這讓擅長算法分發的抖音在國外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社交媒體的“隱私邊界感”問題一直是熱點話題。抖音曾在國內打得遊刃有余的“擦邊球”,在國外並不適用。不同於這次Tiktok用罰款換和解的低姿態,之前在國內被質疑時,抖音的回應還是很“霸氣”的。

去年早些時候,南京市警察局微信公眾號在文章《抖音,正在偷看你的生活》中,質疑抖音的“外關係鏈”行為,例如在系統中默認設置將用戶推薦給好友,分享用戶信息給第三方等。抖音彼時的回應非常強硬,認為這些是“移動互聯網產品合法的、通用的、常識性的做法。”

這種回應在國際化過程中顯然行不通。

根據它的“娛樂內容應用”屬性,Tiktok要對內容承擔基本的審查義務。在接到平台中有內容涉嫌侵權的通知後,要及時刪除,否則不適用於法律上的“避風港原則”。

該原則源於美國,目前西方主流國家都有規定。其中規定程序提供信息存儲空間,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在接到權利人通知後,刪除權利人認為侵權的作品,就不構成侵權。其設立的初衷是保護新興網絡產業的發展,防止網絡服務提供者承擔過於嚴格的責任。

知識產權侵權上,抖音面臨雙向風險。一方面是侵權風險:用戶是否未經許可使用了他人享有版權的音樂影視作品,並以此盈利;或者是抄襲他人創意發布內容,並以此盈利。

另一方面是維權界限。如果一個原創內容在Tiktok首發並且大熱,被其他平台轉載甚至抄襲,Tiktok和發布者究竟誰是維權的主體?用戶在Tiktok發布的內容究竟享有多大程度的版權?這些都是未來Tiktok將面臨的問題。根據谘詢師Elliott Zaagman的分析,Tiktok目前在youtube發起的維權,多是因為Youtube用戶的發布對抖音品牌造成的負面效應,對於內容本身的維權並不顯著。

“水土不服”

除卻侵權隱患,抖音出海要適應的還有“水土不服”。

基於不同文化,用戶對抖音的內容接受度有差異。早在去年7月,Tiktok就曾被印尼通信部封鎖,在抖音承諾對負面內容進行審查後解禁;今年2月,印度政府人員建議封殺Tiktok,稱其導致年輕人“文化墮落”。海外社交媒體twitter上有一個antitiktok(抵製Tiktok)話題,參與者多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用戶,認為Tiktok與宗教價值觀相悖。

從下載量看,Tiktok的出海成績的確不錯。Tiktok在東南亞國家缺乏競品,填補了娛樂需求的市場空白,在印度也有較好的下載量表現。Tiktok的25%下載量來自印度,今年1月,新用戶中有43%來自印度,而去年1月時這一比例僅為9.5%。

然而從投入與回報看,Tiktok的燒錢之路漫漫。印度市場獲得新客的成本極低,但還處在廣告收入十分有限。反倒是字節跳動塞進印度電視和網絡廣告口袋的錢已經有上千萬美元。美國市場的廝殺其實更加慘烈。TikTok在美國的推廣需要靠“老大哥"Facebook、YouTube導流,去年單在Google的廣告投入就有3億多美元。用戶們會選擇下載Tiktok,但Tiktok在美國的30天用戶保留率僅有10%,與印度30%的比例相形見絀。

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消息,2018年,字節跳動因TikTok的海外擴張虧損了12億美元。在快速發展之後,如何兼顧他國的監管和產品的運營,抖音道阻且長。

(感謝36氪前作者yanyan.提供的法律信息援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