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社部部長人民日報撰文:合理配置巨集觀管理部門職能

  合理配置巨集觀管理部門職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人民日報 張紀南

  合理配置巨集觀管理部門職能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優化政府機構設定和職能配置的重要任務。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圍繞黨的十九大確立的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戰略目標,堅持問題導向,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防風險,提出了科學設定政府巨集觀管理部門職責權限、調整優化相關機構設定的重要舉措。落實這些改革舉措,有利於實施科學有效的巨集觀管理,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巨集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有利於進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完善巨集觀調控體系,增強巨集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

  科學的巨集觀調控是彌補市場失靈的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獨特優勢。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新變化,這次改革進一步創新思路,對巨集觀調控體系進行完善,對巨集觀調控機制和方式進行優化。

  一是強化制定國家發展戰略、統一規劃體系職能。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在巨集觀調控中發揮導向作用。這次改革以太空規劃為突破口,對分散在不同部門的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土地利用、城鄉、海洋主體功能區等相關太空規劃職能進行整合,由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統一行使,實行“多規合一”。這就從源頭上解決了規劃打架問題,有利於更好地實現一張藍圖乾到底。二是構建巨集觀調控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機制。這次改革強調健全發展規劃、財政、金融等政策的溝通協調機制,推進巨集觀調控目標和政策手段運用機制化,加強和優化政府財稅職能,將發展改革委的重大項目稽察、財政部的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監督檢查、國資委的國有企業長官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和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的職責劃入審計署,著力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促進巨集觀調控部門既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發揮調控措施的整體效應。三是優化巨集觀調控部門職責。如將發展改革委的農業投資項目管理、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執法、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等職責分別劃給相關部門,使其減少微觀事務管理和具體審批事項,集中精力抓巨集觀、抓長遠。四是強化政府風險管控和預測預警職能。把強化經濟監測預測預警能力作為重點,強調綜合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對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及時作出預警,盡早采取應對措施。

  加強和優化政府金融監管職能,健全金融監管體系,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黨的十九大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擺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的首位。金融風險是當前最突出的重大風險之一。近年來國內發生的金融風險事件表明,現行金融監管體制存在監管職責不清晰、交叉監管和監管空白等問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體系還不完善,亟須深化改革。

  結合金融行業特點和發展趨勢,這次改革辨證施治、對症下藥,努力探索適合我國國情、高效管用的金融監管路子。一是強化人民銀行職能。將銀監會和保監會擬訂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人民銀行,進一步賦予人民銀行必要的統籌協調手段,發揮其巨集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牽頭抓總作用。二是優化監管資源配置。將銀監會和保監會的職責整合,組建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統籌對銀行、保險等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強化綜合監管和功能監管,實現微觀審慎監管、行為監管與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有機統一。三是統籌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堅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權的原則,中央統一規則,加強業務指導和監督,賦予地方相關屬地金融監管職責,消除監管盲點,維護屬地金融穩定。

  通過調整機構設定,合理配置資源,完善職責分工,增強貨幣政策、巨集觀審慎政策和微觀審慎監管的協調性,逐步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加強和優化政府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職能,維護市場公平競爭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實現市場準入暢通、市場開放有序、市場競爭充分、市場秩序規範。我國反壟斷職能多年來由多部門承擔,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與反壟斷職能缺少有效銜接,難以形成合力,影響了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工作的成效。

  借鑒國際經驗,結合我國實際,這次改革著力形成兩個“統一”:一是反壟斷職能統一。將發展改革委的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執法職責,工商總局查處壟斷協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反壟斷執法職責,商務部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執法以及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辦公室等職責整合,由新組建的市場監管總局統一行使。二是反壟斷職能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統一。由市場監管總局統一負責反壟斷執法和查處不正當競爭、商業賄賂等經濟違法行為。

  通過優化相關部門職責,建立起權威、專業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健全反壟斷統一執法體系,整合市場監管力量和資源,更加有效地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優化市場環境和秩序,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加強、優化、轉變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務職能,完善科技創新制度和組織體系,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關鍵是要發揮好科技第一生產力作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理順科技管理體制。

  一是推進智力引進與科技創新工作體制機制融合。打通智力引進與科技創新機制,將科學技術部、外國專家局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為對接國內科技創新需求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提供更為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將自然科學基金委改由科學技術部管理,進一步統籌科技資金管理,發揮科技資金更大效益。三是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將知識產權局的職責、工商總局的商標管理職責、質檢總局的原產地地理標誌管理職責整合,重新組建知識產權局,解決商標、專利分頭管理和多頭執法問題,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

  人才、資金、知識產權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基本要素。體制機制改革的撬動作用,必將推動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最大限度發揮市場配置科技創新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

  加強和優化政府“三農”工作職能,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黨的十九大強調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並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

  這次改革著力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集中統一長官,將中央農辦的職責、農業部的職責以及發展改革委的農業投資項目、財政部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國土資源部的農田整治項目、水利部的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等管理職責整合,組建農業農村部,中央農辦設在農業農村部,為有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組織和制度保障。一是政策統籌,由一個部門負責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整體規劃和統籌協調,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做好頂層設計,政出一門、全面推進。二是資金統籌,主要由一個部門負責農業資金管理,解決農業投入多頭管理、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等問題。三是工作統籌,著眼於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加快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體制機制。

  加強和優化政府“三農”工作職能,有利於進一步破除製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農業全面更新、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加強和優化政府對外經濟、出入境服務管理工作職能,推動落實互利共贏開放戰略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當前,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對外開放面臨的形勢正在發生複雜深刻變化。落實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必須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著力解決援外工作體制不順問題,補上出入境管理短板,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發展。

  這次改革將分散在商務部、外交部的有關援外職責整合,組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以加強援外工作戰略謀劃和統籌協調,推動援外工作統一管理,改革優化援外方式,有利於更好服務國家外交總體布局和共建“一帶一路”等,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作出更大貢獻。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提升,我國公民出入境人數和來華工作生活的外國人驟增。同時,對外貿易穩步提升,貨物進出口快速增長。針對新形勢新情況,這次改革整合相關機構職責和力量,初步實現“兩完善”。一是完善移民管理政策和工作體系,整合警察部出入境管理、邊防檢查職責,組建國家移民管理局,建立健全簽證管理協調機制,為我國公民和外國人出入境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務,維護國家安全和出入境秩序。二是完善海關監管和出入境檢驗檢疫體制,將質檢總局的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職責和隊伍劃入海關總署,將設在各地的海關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整合為一家,有利於加快“大通關”建設,減少通關環節和重複查驗,降低企業負擔。改革後形成了“移民局管人、海關管物”的口岸通關新模式,必將提升貿易便利化水準,吸引更多外來人才和投資,推動實現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

  加強和優化政府法治職能,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法治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完善的法治對於規範市場行為、促進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具有重要作用,對於規範政府自身行為、推動政府依法履行職能也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改革著眼於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強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集中統一長官,將司法部與法制辦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司法部,承擔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事機構職責,統一行使行政立法、行政執法、法律事務管理、普法宣傳等職能,統一負責協調政府內部法制建設和外部法律服務。

  政府法治職能的統籌優化,有利於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良好法治環境,有利於把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更加注重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動工作,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    ***

  合理配置巨集觀管理部門職能的改革舉措,集中於經濟發展重要領域,與各方面改革關係密切。落實改革要求,關鍵是要把握好五個方面。一是增強全局意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合理配置巨集觀管理部門職能對於實施相關重大戰略的重要支撐和保障作用,增強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二是堅持與時俱進。著眼於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不斷優化巨集觀管理部門職能配置,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突出統籌方法。堅持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減少職能交叉、機構重疊,確留職能配置、機構設定同黨中央重大戰略和重要決策銜接到位,確保黨中央改革意圖充分實現。四是堅持轉變職能。巨集觀管理部門要把轉變職能貫穿於改革全過程,減少微觀管理事務和審批事項,抓住職責任務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行政資源,推動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五是推動高品質發展。這是合理配置巨集觀管理部門職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通過改革提高巨集觀管理部門效能,更好發揮巨集觀統籌效應,給人民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責任編輯:郭一晨 SF160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