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膽汁反流性胃炎很難受,試試這些穴位或有效

膽汁反流性胃炎屬中醫「痞證」「吐酸」「嘈雜」「嘔膽」「膽癉」的範疇。患者平素飲食不節,饑飽無常,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致使中氣不足,升清降濁失職,遂致膽胃相互製約失常,膽汁反流入胃;或情志不調,造成肝膽疏泄失職,氣機失鬱滯,挾膽液上逆犯胃,從而症見嘔惡酸苦、胃脘灼熱、痞滿等。

臨證取百會、內關、四白、太沖、阿是穴。

患者取俯臥位並將背部充分暴露,醫者用手拇指指腹,以胸6、7椎為中心,分別向上3個椎節、向下5個椎節按壓尋找明顯痛疼點或有結節、條索狀物處,再用左手迅速將罐拔於此處,留罐10分鐘後起罐。

患者改為仰臥位,常規消毒後針尖向前刺百會穴,用指甲由針尾遠端向近端刮針柄9次。直刺內關、四白各0.8寸並緩慢撚轉1分鐘。直刺太沖穴0.8寸施以提插瀉法,留針30分鐘再行提插瀉法後起針。拔火罐每周兩次,針刺每天一次。

有研究證實針刺四白穴對胃腸功能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其效甚至優於目前臨床廣泛運用的足三裡穴。

解剖學上與調控胃腸感覺與運動功能相關的交感神經階段主要分布在胸3至7椎節段。胸6至10椎節段可以抑製胃酸分泌,與副交感神經相互拮抗,當該區域異常刺激到椎體周圍的交感神經節前纖維,自主神經功能就會失調,進而出現胃腸蠕動加快、胃酸分泌增多的反流癥狀。

通過在以胸6、7椎為中心,分別向上3個椎節、向下5個椎節尋找疼痛點或結節、條索狀物處,然後在該處拔火罐,利用負壓刺激起到暢通督脈、柔肝健脾的功效。

百會位於巔頂,為諸陽脈之會,入絡腦,該穴又是督脈的要穴,督脈總絡諸陽與肝、腎聯繫密切,針刺有調節全身氣機、安神鎮靜的作用。

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為本經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主治本經病和胃、心、心包絡疾患,以及與情志失和、氣機阻滯有關的臟腑器官、肢體病變,針刺具有寧心安神、理氣寬中、理氣鎮痛之效。太沖穴為肝經原穴,刺瀉法可調暢氣機、平肝熄風、疏肝解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