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搞聯賽、打品牌、皇帝組隊……古人也為足球狂

世界杯正如火如荼,這屆世界杯,除了沒有“中國隊”,其他中國元素都不缺,這話聽起來有一種“心酸”的霸氣。

回想過去,中國足球在全球“獨領風騷”。英雄要提當年勇,今天我們忽略中國足球的黯淡“今生”,八一八它的輝煌“前世“。

起源於戰國

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307年,也就是戰國時期,“足球”就誕生了。當時趙國國君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為模擬馬群間獵兔的情形,發明以球代兔,不出宮門便可以天天“畋獵”,於是“足球”運動產生了,當時叫蹴鞠。

發展於漢代

到了漢代,蹴鞠運動開始大發展。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是大漢頭號球迷。當了皇帝後,這個愛好也沒丟,繼續組隊踢球。

另外,由於“足球”運動的蓬勃發展,漢朝的“足球”論也很先進,當時出版的《蹴鞠二十五篇》一書,成為我國最早的一部體育專業書籍,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體育專業書籍,這個聽上去很厲害。

(銅蹴鞠圖案印,西漢,故宮博物院藏。該印此面為凹鑄圖案,表現兩人對面站立,各用足面顛球,進行比賽。)

興盛於唐宋

到了唐宋時期,蹴鞠獲得空前發展。上至宮廷,下至民間,都為蹴(足)鞠(球)狂。比如,北宋皇帝趙匡胤是蹴鞠的大迷弟。據史料記載,趙匡胤擅長“白打”,踢球時用頭、肩、背、腹、膝、足等部位接觸球,靈活變化,隨心所欲,可使球“終日不墜”,球技著實高超。

(《宋太祖蹴鞠圖》,元,上海博物館)

得益於皇帝的支持,蹴鞠在宋代獲得了空前發展。據《宋史》記載,當時凡是朝廷的盛大宴會都有“足球”表演。

而在民間,蹴鞠運動更是如火如荼地開展,出現了古代版“足球俱樂部”。南宋時期,蹴鞠藝人組織了自己的團體,叫做“齊雲社”,專門負責蹴鞠運動的推廣,定期組織比賽,供百姓觀看、娛樂。“齊雲社”就是南宋的“足球俱樂部”,而且比現代足球最古老的、建於1878年的曼聯俱樂部早了800多年。

衰落於明清

到了明朝,蹴鞠仍在廣泛流行。據《明史》記載,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每出師,不問軍事,輒攜樗蒲(一種賭具)、蹴鞠,擁婦女酣宴。”可見蹴鞠已和淫樂連在一起,“足球”名聲“淪落”了,踢“足球”和玩物喪志“捆綁”在了一起。

可能正是如此,朱元璋稱帝之後,嚴厲禁止軍人蹴鞠。違反聖旨怎麽辦?很簡單,“卸腳”!

“在京的軍官,但有軍人學唱的割了舌頭,下棋打雙陸的斷手,蹴園的卸腳。”——-《明通鑒》

儘管有聖旨,但蹴鞠這項運動實在“讓人無法抗拒”。因此,蹴鞠在民間仍很活躍,甚至明朝皇帝比如明宣宗“公然”對抗祖宗禁令,對蹴鞠愛得“無法自拔”。《明宣宗行樂圖》中就專門描繪了蹴鞠,皇帝雖沒有親自上場踢,但也是看得興致勃勃,一看就是蹴鞠的“真愛粉”。

(《宣宗行樂圖》局部,明,故宮博物院藏)

由於蹴鞠的發展,還形成了成熟的蹴鞠行業。明朝出現了專門製作鞠的手工業作坊,當時“足球”名為“健色”。那些品質好的健色——用我們現在的詞語說就是“品牌足球”,會被當時的“大v”收錄在《蹴鞠圖譜》中,據說有24種之多。

到了清代,蹴鞠運動遇到了全面打壓,明朝尚不禁止民間蹴鞠,但清朝自順治開始,便全面禁球。到乾隆時期,蹴鞠這項運動幾近銷聲匿跡了。至此,輝煌了上千年的中國“足球”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