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eToro:小米的澎湃之“芯”是如何被澆滅的?

來源:金融界網站

“芯片業應該借鑒互聯網實現免費,按照成本價銷售”

“三五年之內一定會有一家新的芯片公司是按沙子價賣芯片,而且取得巨大的成功。”

雷軍大概沒想到,2013 年在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上的這一番意氣風發的預言,五年後看來是如此令人尷尬。

時隔兩年後,小米集團組織部終於在4月2日宣布了一則關於旗下芯片公司松果的最新動向,與新一代 SoC 無關,而是鬆果電子團隊迎來重組:部分團隊分拆組建新公司南京大魚半導體並獨立融資。受到重組消息提振,小米當日股價大漲5%。

圖片來源:e投睿eToro數據截止2019年4月4日

重組後,小米持有南京大魚半導體 25% 股權,團隊集體持股 75%。大魚半導體將專注於半導體領域的 AI 和 IoT 芯片與解決方案的技術研發,而松果將繼續專注手機 SoC 芯片和 AI 芯片研發。

關於分拆原因,官方的提法是“為了配合公司 AIoT 戰略加速落地”,但不管是戰略調整也好,換軌重生也罷,許久未有動靜的松果難得露面,卻隻字未提新一代手機 SoC 的動向,依然讓看客們對於唯二的“中國芯”——澎湃 S 的前景心生疑惑。

曇花一現的澎湃芯片

與華為早年頂著壓力,強行三代旗艦搭載海思K3V2不同,小米的澎湃芯片堪稱“短命”。

2017 年 2 月 28 日,搭載松果推出的第一款 SoC 澎湃S1 的中端機小米 5C 發布。頂著第二顆“中國芯”的頭銜,雷軍在發布會上數次哽咽,同時為澎湃S1定下了基調:大規模量產的中高端芯片。

然而事與願違,澎湃S1 不僅未能出現於更多小米產品中,連小米5C 於當年 3 月 開售後,也在 10 月從官網下架,生命周期不過七個多月。從此,澎湃處理器再也沒能出現於小米手機中。

關於小米為何沒有大面積使用澎湃S1,存在以下兩種較大可能性:

一方面,作為松果拿出的初代產品,澎湃S1 的表現只能勉強達到及格線,28nm 製程與 14nm 製程的差距擺在面前,發熱嚴重的小米5C 也落得個銷量慘淡;

另一方面,小米在當年 11 月的中美企業家對話中,與 OPPO 和 vivo 一起與高通達成了意向備忘錄,將在三年內採購金額為 120 億美元的零組件,這又變相擠佔了澎湃的生存空間。

儘管年年都在說“摩爾定律失效”,但芯片行業是眾所周知的“一步慢步步慢”,本就慢了一代的澎湃S1 缺乏大規模商用經驗積累以打磨產品,更使得後續產品被行業拉得越來越來遠。

換句話說,從發布頭一年起,澎湃便沒能浪得起來。

為什麽要做自研芯片

全球手機廠商眾多,但旗下擁有自研芯片的只有四家:蘋果的A系列,三星的E系列,華為的麒麟系列以及小米的松果澎湃。

為什麽全球手機出貨量排行前三的廠商均擁有自研芯片?

一方面是為了壓縮成本,芯片採購費用很高,特別是從高通進貨。當年的魅族為什麽會被稱為“萬年聯發科”,因為每款機型都使用的是聯發科芯片。而之所以魅族不選擇使用性能功耗更好的高通芯片就是因為高昂的費用,導致雙方未談攏並互相交惡,魅族一口氣就轉向聯發科不再使用高通芯片。

另一方面自研芯片也是亮點,各家廠商產品同質化嚴重,使用自研並不外售的芯片,絕對是一個殺手鐧,增加自家產品競爭力。短時間來看,自研芯片費用肯定會超過採購,但從長遠來看,研發成功可能兩三年就回本了。

話又說回來,芯片確實是一個高端行業,不是誰都能玩得起的,說無底洞也不為過,新芯片研發出來光流片就可能花費好幾億,流片失敗再流片直至成功,費用高昂。

於是乎,成功的大小通吃,吃的滿嘴流油,賺的盆滿缽滿。不濟者砸下個10億美元也聽不到回響。

相比之下,松果最值得參考的還是華為海思的發展路徑。除了當年的研發投入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彼時手機仍處於增量市場的紅利期,只要產品稍有亮點,消費者依然願意打開錢包。所以,前期的麒麟 SoC 在功耗與兼容性上堪稱“慘不忍睹”,但好歹是頂著罵名走到現在。

顯然,如今的市場不僅不會給松果這樣的機會。臨近 5G 爆發前夜,對 SoC 基帶提出的更高要求,導致市場對新玩家的更加不友好。換句話說,手機 SoC 是一個可以講得很性感的故事,但錯過一個窗口期後,有沒有熬到下一個的實力,才是分拆松果最基本的考量。以目前小米基本盤的情況,並不樂觀。

松果何去何從

事實上,重組也並非突如其來,很多事情早已有了跡象。

2018 年 4 月,阿里宣布全資收購收購中天微。不過,這只是一連串動作的終局。早在 2015 年,阿里已經與中天微合作開發物聯網雲芯片架構。2016 年,阿里入股中天微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這在當時被視為阿里兌現了成立達摩院時的承諾:阿里需要具備設計與改造芯片 SoC 架構的能力。

而在五個月後的去年九月,久違的松果登場了:松果電子與中天微宣布,雙方達成全方位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進行聯合開發。以官方信息來看,背靠阿里資金充裕的中天微將提供基礎技術,而松果則依靠小米成熟的智能硬體生態提供產品落地的市場。

不過另一邊,澎湃S2 在去年 11 月傳出連續五次流片失敗:

以小米這一體量,一年半時間流片五次,幾乎是數倍於同行的速度。無非印證了兩方面的問題:其一,研發薄弱,仿真驗證等準備不足;其二,澎湃S2 燒掉了大量研發預算。

如此一看,松果分拆也就不難理解了。

眾所周知芯片行業典型的需要“資金人才兩手抓”。一個最典型的例子,AMD 被英特爾壓製數年,大牛 Jim Keller 帶隊拿出 Zen 架構,總算讓 AMD 在近幾年喘了一口氣。

圖片來源:e投睿eToro數據截止2019年4月4日

而一年半五次流片失敗,團隊本就不大的松果,顯然並不具備拆成兩家研發的實力。

去年與中天微的合作,其實未必不是鬆果已經開始做兩手準備,抱上一條“技術大腿”讓松果得以繼續存在。而這次宣布拆分,則是方向的進一步落定。與其說是拆分,不如說是戰略調整。

松果多半會作為“研發實力背書”而繼續存在,重點轉向 IoT 芯片。而澎湃,只能說前途渺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