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奧運10年後的林妙可為何罵聲一片?父母不著急,孩子才能跑贏終點

先插播福利環節

不久前,Parents來到上海一號運動中心,與鄒市明和冉瑩穎一家探究中國新生代家庭養育觀,拳王一家還為大家精心準備了簽名拳套作為禮物。馬上點擊??《消費孩子?用經濟學的思維養育男孩?》搶禮物吧。

— — — — 正 文 來 了 — — — —

還記得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時,那個演唱《歌唱祖國》的小女孩林妙可嗎?

10年過去了,她的人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當年的假唱事件,導演張藝謀也在近日首次給出正面回應。

近日,張藝謀在接受《十三邀》訪問時,談及奧運十年,首次回應了「林妙可假唱事件」。

圖片來源頭條新聞微博

他說他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為此耿耿於懷,直到現在想起都十分的自責。

圖片來源頭條新聞微博

一時間,台前幕後的兩個表演者林妙可和楊沛宜,再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十年,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更別說事件的兩個當事人林妙可和楊沛宜。

因為十年前的那場奧運會開幕式,讓本來可以過普通人生活的兩個孩子,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路線。

兩個孩子天賦有別,不是她們的錯;作為小孩子,他們無法左右自己的行為,後來所承受的一切紛擾,都是荒唐的成人世界所賜。

而兩個孩子的家長,最初的選擇,或許都已經為孩子未來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急功近利,終會收穫一路狼狽

9歲就登上奧運舞台,10歲出演《紅樓夢》,12歲上春晚......

林妙可當年在童星這條路上可謂是一騎絕塵,別說和她一般的同齡人,就連成年人也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

圖片來源新浪觀影團微博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前途一片光明的未來之星,近年卻頻頻被「黑」,不是說她耍大牌,就是批評她沒素養。

就連和她合作過的藝人也忍不住吐槽她已經成年,卻還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明明拿了一手好牌,為什麼偏偏打得奇爛無比。

圖片來源新浪觀影團微博

原因或許只有一個,林妙可的父母硬生生地把自己的女兒逼進了hard模式。

因為奧運會的「一唱成名」,各種各樣的機會紛至遝來,林妙可的父母還未來得及深思熟慮,就裹挾著林妙可在名利場上奮勇疾馳。

代言產品、出演廣告、參與電影電視劇、商演......年幼的林妙可那些年從來就沒有在螢幕上停止過。

圖片@新浪微博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但是,有些父母,偏偏因為眼前的利益,忘記了給孩子一個長遠的未來。

也許是生怕自己女兒的「名氣」還不夠大,林妙可的父母竟然讓自己年幼的女兒出現在不孕不育醫院活動上,不滿13歲就和37歲的男演員出演感情戲。

可惜在鎂光燈下頻頻亮相,林妙可的演技和歌聲卻不見有任何進步。

反倒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曾經的甜美面容逐漸淪為「大眾臉」,被越來越多的人詬病。

濮存昕曾當面勸誡:「這個孩子應該停一停,真的像個孩子一樣,去上學,去成長。

圖片@新浪微博

可惜,這句話成了林妙可父母的耳旁風。

他們太著急了。

林妙可的母親在接受郭德綱的一檔綜藝節目訪談時說:林妙可從3歲就開始學習跳舞,新疆舞、西藏舞、蒙古舞都能信手拈來。

但是真實的表演甚是尷尬,十八般舞藝樣樣稀鬆,每樣隻學了一點皮毛。

在《青春季》節目中,還因無法完成老師布置的課業任務,當場嚎啕大哭。

圖片@新浪微博

去年,剛剛完成成人禮的林妙可,還沒享受成年的喜悅,就因為接連落榜北影、中戲、上戲和中央音樂學院,成為網友「群嘲」的對象。

從年少懵懂的可愛少女,到步入年華大好的18歲,林妙可一路狂飆,卻也一路被黑。

仔細想想,這不是林妙可的錯。

茨威格說過:「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得標好了價格。」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不經過積澱的橫空出世。

一個急功急利的父母,即便一開始收穫了鮮花與掌聲,最後贈送給孩子的也會是一份最糟糕的成人禮。

懂得慢慢來,才是父母的大智慧

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道: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允許孩子慢慢成長,這恐怕是當前中國家長所面臨的最著急,也最不能慢慢來的事。

圖片@新浪微博

和林妙可的家長不同,事件的另一位主角——楊沛宜,她的父母做出了迥然不同的選擇。

2009年,年僅8歲的楊沛宜被全球著名的唱片公司金牌大風看中,發行了單曲,並且為當年大火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獻唱主題曲。

但是楊沛宜的父母很快就後悔了自己的決定,他們拒絕了唱片公司對自己女兒的包裝。

並且在參加完香港國慶六十周年晚會後,讓自己的女兒漸漸淡出公眾視野,讓她重新回歸到一個普通學生的身份。

就在林妙可的父母像「展覽」般,全天下去「推銷」自己女兒的時候,楊沛宜的父親楊慧松卻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寫下這樣一段話:

「任它『滿城春色宮牆柳』,我自『獨上西樓勸斜陽』。陳師省身有言曰:『於水流婉轉處能耐住寂寞,臨波濤驚駭時可躍於其上』,以此示兒且自我明志。」

一位理工男的父親,卻用古文給自己的女兒獻上一份溫暖明媚的寄語,在這個浮華的世間,不僅難得,更加珍稀。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我們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為人父母者切莫著急,也請告訴孩子,慢慢來。

去年,遠離了聚光燈下的精彩已久,就在眾人即將將楊沛宜這個名字淡忘的時候,一則新聞再次炸響了眾人了耳膜。

楊沛宜赴美參賽,圖片@新浪微博

2017年2月,楊沛宜參加了在廣州舉辦的USAD China 2017美國學術十項全能中國賽,並成功晉級,將赴美參加音樂類的決賽。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比賽意味著什麼,那麼請看最新版的《蜘蛛人》,那是連蜘蛛人彼得·帕克都異常重視的全美高中生頂級學術競賽。

如今,即將步入成年的楊沛宜已亭亭玉立,在學習之餘不僅成為了一名美妝博主,還自己組建了樂隊,擔任主唱,她說她很喜歡唱歌,但理想卻是進哈佛深造而不是進娛樂圈。

圖片@新浪微博

楊沛宜的父親曾經在拒絕《人物》雜誌採訪時說過這樣一句話:

「女兒未來有無數的可能性,但是現在,她需要過她的15歲暑假。」

每一個孩子就像是一朵花,花朵的綻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明智的園丁會慢慢撒種,靜待花開。

每個孩子都會有獨特的綻放姿態,每朵花開也都值得等待。

人生這場馬拉松,不急才能贏

台灣作家張文亮在《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中寫道: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儘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儘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孩子們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也許走得很慢,可無時無刻不在進步,但我們卻焦慮為什麼不能快一點,再快一點......

直到孩子傷痕纍纍,依然不管不顧地橫衝直撞,以至於還沒抵達終點,孩子就已經精疲力盡。

為人父母不是必須擁有多少錢,社會地位有多高,工作有多麼出類拔萃,而是有一顆不著急、不浮躁,淡定從容的心。

在這裡,我們有幾點建議,與為人父母者分享。

首先,要有一顆平常心。

有人說過: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毀掉我們的下一代。

現代社會,我們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誘惑,於是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孩子一出生的時候就陷入了緊張和焦慮,以近乎掠奪的心態讓孩子儘快地「優秀」起來。

其實,有時候不是孩子不優秀,是我們太著急了。

其次,要有一雙慧眼。

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你也許會發現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天賦,但是那不一定就是TA的特長,別著急給孩子做決定,甚至將其當做孩子畢生的事業。

讓孩子在學習中,慢慢摸索,日積月累,才能厚積薄發。

最後,要有一雙會放開的手。

真正的「為孩子好」,是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自由發展。

作為父母,最為重要的應該是讓孩子學會獨立和成長,別心急火燎地什麼事情都大包大攬,幫孩子決定未來的出路。

也許你認為的出路,對孩子來說只有盡頭,沒有出口。

只有父母不著急,孩子才能跑贏終點。

作者:洞見Neo,洞見(DJ00123987)旗下專欄作家。洞見,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以上圖片來源網路,包括但不限於肖像權、名譽權、姓名權、知識產權等相關權益均歸權利人所有,我們尊重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包括但不限於肖像權、名譽權、姓名權、知識產權等相關權益之爭議,請權利人及時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