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送你一份最專業的治腳氣,用藥指南!跟「腳氣」說bye-bye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腳氣即足癬,也叫「香港腳」,是一種由皮膚淺表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感染。主要癥狀有為紅斑、脫屑、水皰等,有的患者還可伴有劇烈的瘙癢。腳氣不是小毛病,治療不當可引起手癬、體癬、股癬、甲癬甚至骨髓炎;癬菌侵入皮膚角質層,為繼發細菌感染鋪平了道路,約40%的患者會並發細菌感染,導致淋巴管炎、丹毒等疾病,甚至引起敗血症,威脅生命。

足癬的流行病學特點

足癬是最常見的淺表真菌感染,在皮膚淺表真菌感染中,足癬佔1/3以上。從區域流行病學調查數據來看,全球自然人群發病率在10%以上;在我國的南方地區發病率更高,患病率約為50%~60%,在一些高危人群如煤礦工人、運動員、軍人等其發病率可高達80%。

足癬傳染性強。據一項調查顯示,在35%的「腳氣」患者家中有其他家庭成員患「腳氣」,29%的患者是由家庭成員傳染而得病,27%的患者曾傳染過他們的家人。

足癬複發率高,約84%的患者每年發作2次以上。

足癬的分型

根據皮損形態足癬在臨床上可分為水皰型、間擦糜爛型和鱗屑角化型。三種類型可同時存在。

水皰型好發於足緣、足底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乾燥後形成環狀鱗屑。

間擦糜爛型多發於趾間,尤其是第四與第五趾間。趾間皮膚浸漬發白,走路時不斷摩擦,致使表皮剝脫,呈現潮紅糜爛或裂口,伴少量滲液。

鱗屑角化型角化部位主要發生在足蹠、足緣或足跟,皮膚會很粗糙、角化增厚並出現剝落。一些此類型的足癬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可能只是將病因歸於皮膚乾燥。

足癬的藥物治療

足癬的治療目標是清除病原菌、快速解除癥狀、防止複發。

一、局部用藥

1、水皰型和間擦糜爛型的患者會出現足部瘙癢,癢感輕則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重則會形成癢—搔抓—病情變重—更癢的惡性循環。糖皮質激素可通過抑製細胞因子和減輕局部炎症來控制瘙癢,常用的外用糖皮質激素有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但糖皮質激素不建議長期外用,否則易在用藥局部出現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色素增加、皮膚萎縮和繼發感染等。待瘙癢控制後,即可停用糖皮質激素,外用抗真菌藥物。

2、足癬治療以外用抗真菌葯為主,常用抗真菌藥物有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聯苯苄唑、特比萘芬、阿莫羅芬、環吡酮胺等的外用製劑。

3、其他藥物:如角質軟化劑潤膚軟膏、尿素乳膏、馬油等脂類主要用於鱗屑角化型足癬;收斂劑復方鋅硼粉和消毒防腐劑硼酸可用於間擦糜爛型足癬。足光散由水楊酸、苯甲酸、硼酸、苦參組成,有清熱燥濕,殺蟲斂汗功效,用於濕熱下注所致的角化型手足癬及臭汗症,但水皰型、糜爛型手足癬禁用;兒童、孕婦禁用。

外用抗真菌藥物時須注意:

1、足癬是一種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質層中生長繁殖,代謝周期為28天左右,因此,用藥時間一定要堅持四周以上才可徹底殺滅真菌,否則易複發。

2、塗布時應覆蓋全部病灶,潛在無癥狀的病灶也需要塗抹。

3、鱗屑角化型足癬患者由於角質層較厚,外用藥物滲透性差,需使用角質軟化劑使角質軟化,再用抗真菌葯和角質剝脫劑,使藥物容易滲透到感染部位。常用的角質剝脫劑有雷鎖辛、苯甲酸、5%~10%水楊酸、冰醋酸等製劑。

4、足癬合併細菌感染者,原則上應先局部抗細菌感染,可使用呋喃西林溶液、3%硼酸溶液濕敷或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腳。

5、對於頑固的足癬,可選用以上所介紹兩種不同機制的抗真菌藥膏聯合使用,比如酮康唑軟膏+特比萘芬軟膏或阿莫羅昔軟膏。

外用藥物劑型選擇

足癬類型決定其治療藥物使用的先後順序;可根據足癬類型選用不同的外用劑型,如散劑、溶液、軟膏、乳膏、凝膠、噴劑等等。

水皰型可選擇無刺激性的溶液或者乳膏等。

間擦糜爛型可先使用粉劑使局部收斂乾燥後,再用乳膏等劑型。

鱗屑角化型可選擇乳膏、軟膏等。對於脫屑、皸裂明顯者,可用角質軟化劑外塗,待角質層變薄後,再外用抗真菌藥物和角質剝脫劑。

二、系統用藥

外用藥物治療足癬療程長、應從性差,患者難以完成規定療程,致使療效不佳、足癬反反覆復易發作。此時可以考慮同時給予口服抗真菌藥物,但應注意其可能帶來的副反應,肝功能不良者忌用。常用藥物有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成人一般建議,每天一次,每次200mg,服用7天或每次100mg,每天一次,服用15天;對於鱗屑角化型患者每次200mg,每天兩次,服用7天或每天100mg,服用30天。

特比萘芬成人一般建議每天250mg,療程2至6周。本品用於孕婦經驗有限,因此原則上孕婦不宜使用,且本品可經乳汁排泄,因此服用本品的母親不應哺乳。

預防為主

1、不共用鞋襪、浴盆、毛巾等生活用品;避免足浴,減少交叉感染

2、勤換襪子、穿透氣性好的鞋襪,保持足部清潔乾燥;足部多汗的人,可外鋪痱子粉、爽身粉、抑汗劑或抗真菌散劑

3、加強鍛煉,注意營養,提高皮膚的抗病能力

好了,今天的健康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劉醫生,個人微信:housheng68 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