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傍上阿里系大款,禧雲國際如何守住“自由身”?

餐飲行業向來不缺熱鬧。在冷飲市場上,有喜茶、奈雪的茶、一點點等“網紅店”們在新式茶飲的跑道上比拚;在熱飲市場上,瑞幸咖啡、連咖啡等新秀們在對戰星巴克;在外賣領域上,有餓了麽與美團兩大寡頭在隔空叫囂……如今,餐飲行業另一垂直領域團餐,也已經風起雲湧,蓄勢待發。

今年5月,企業餐飲和消費解決方案提供商美餐網宣布完成數億元 D+ 輪融資。無獨有偶,團餐企業服務公司禧雲國際也在今年5月,宣布獲得由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口碑、鼎暉聯合投資的2億美元A輪融資。伴隨著資本在團餐市場的爭相布局,作為團餐行業標準化服務的先行者以及市場“新寵兒”的禧雲國際,其發展過程與前景更是備受多方的關注。

生逢團餐“新風口”,禧雲國際或速成行業獨角獸

說起來,創立於2017年2月的禧雲國際成立的時間並不長。但截至2018年11月,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其旗下業務就已經累計服務3600家餐飲中心、45000余家檔口門市、覆蓋團餐營業收入180億元、觸達團餐消費用戶15億人次,覆蓋全國31個省市。

另外,禧雲國際目前服務的團餐企業涵蓋:大學、中學、醫院、廠礦企業、金融機構、政府機構、IT科技系統、鐵路機場、養老餐飲等多個領域。而這份被曝光的亮眼成績單,也間接驗證了禧雲國際在布局團餐的過程中所作對的那些“事兒”。

探究禧雲國際得以快速布局於團餐市場的背後起因,離不開其高效的資源利用能力。禧雲國際自創立以來,就致力於打造一個“一站式”團餐企業服務平台。為了將團餐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連成一脈,禧雲國際充分發揮了旗下——禧雲千鏈、禧雲世紀品牌、禧雲食安、禧雲管理谘詢、禧雲資訊、禧雲金融六大子公司在產品品牌、食材供應鏈、人才谘詢與管理、資金等優勢,完成了多個維度的資源整合。

且禧雲國際以此打造了S2B2C模式,而該模式能共同服務於供應商、客戶、管道商三者之間,其在實現團餐一體化服務的同時,也成功地突破了傳統團餐固有的局限。

禧雲國際初步完成了定位上的發展策略後,其還築起了“經驗+資源+互聯網”的壁壘。在經驗上,禧雲國際的創始人劉延雲,深耕餐飲行業已近30年,具有豐富的經驗以及獨特的行業見解。且除了上述的六大子公司外,禧雲國際的創始人還擁有14家全資子公司,涵蓋了團餐各大環節所需的絕大多數資源。

與此同時,禧雲國際的另一創始人及團隊精英,大多都是來自阿里、京東、大眾點評等互聯網頭部平台,他們多年的互聯網從事經驗,為禧雲國際植入了“互聯網”基因。禧雲國際憑借多年的團餐運營經驗、豐富的市場資源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創新能力,推動了上下遊間的共同發展,為團餐企業的轉型和發展賦能。

當然,禧雲國際的快速崛起除了自我努力之外,還有一點不容忽視,即團餐市場“新風口”的推波助瀾。據億歐發布的《2018年中國團餐行業報告》顯示,伴隨著消費更新的“新風口”,2017年團餐的營收規模已接近1.19兆,佔餐飲整體營收的28%。

儘管團餐市場規模較大,企業數量也不少,但行業中大型企業卻是寥寥無幾,更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頭部平台。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布局,禧雲國際所面臨的競爭力較小且發展空間較大,企業存留下來或成功的機率自然也較大。

更重要的是,移動支付、供應鏈等新興科技近幾年裡,在餐飲市場上的深度滲透。集中度僅為5%的團餐市場在技術的助力下,行業的集中度已得到一定幅度的提升,布局難度也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在天時地利人和的三重驅動下,禧雲國際得以快速在團餐市場中快速崛起,甚至有人稱之為“隱形獨角獸”。

如今,禧雲國際憑借自我發展優勢以及團餐市場的“東風”,獲得了資本方的青睞。而資本的入局,豐富了禧雲國際變革團餐市場的羽翼,可以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再度得到提高。

被阿里系看中的“潛力股”,禧雲國際喜中帶憂

在團餐市場迎來強勁的增長之際,禧雲國際能夠獲得阿里系資本方的支持,可以說是搭上了資本的“快車”。一方面禧雲國際可以借助阿里的“財力”在這片競爭力度小的1.2兆藍海中修煉“內功”,另一方面,資方可以為禧雲國際提供數據、流量等資源,緩解布局難度,加快企業在市場上的滲透速度。

該輪融資可以說是禧雲國際具有發展潛力的直接表現,為企業帶來了擴展版圖、優化供應鏈等更多發展的可能,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作為被阿里看上的“潛力股”,禧雲國際可謂是喜中帶憂。

為什麽這麽說呢?相關數據顯示,團餐目前的市場份額是外賣市場份額的6倍。這麽大的一塊市場份額,若能借助禧雲國際的團隊力量,阿里將團餐的市場份額收入囊中的難度和時間將會大大縮小,餐飲的版圖也將會得到更大的擴張。

要說阿里投資禧雲國際沒有收購之欲這怕是不太可能,且市場上“投資即收購”的說法在阿里的投資史裡,早已得到多方論證。例如,曾獲得阿里2.94億美元投資的高德,在2014年4月宣布被阿里收購;兩年內累計獲得阿里系16.5億美元投資的餓了麽,在今年4月,被阿里以95億美金全資收購。

除了上面提到的高德、餓了麽外,還有優酷、口碑、陌陌等企業在被阿里投資後也慢慢失去了“自由身”。禧雲國際作為其中新晉的一員,自然也面臨著同樣的隱患。

退一萬步講,就算企業真被阿里收購了,那麽其真能確定能有個好的“前程”嗎?那倒未必,畢竟財大氣粗的阿里歷來以“買買買”為最大的樂趣,根據Dealogic的數據,僅2017年一年時間,阿里巴巴就參與了32 宗收購交易。可想而知,這些年阿里收購的企業數量並不少。

不難看出,即使成功“嫁入”了阿里這個“豪門”,禧雲國際的發展前景也難以保證將會一路向陽。而禧雲國際除了需要承擔阿里系投資所帶來的收購與被收購的風險外,其自身存有的痛點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大隱憂。

禧雲國際雖趕上了團餐的新風口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未來發展之路並沒有那麽輕鬆。禧雲國際致力於打造的一體化服務,實際上是由粗放化的1.0時代,走向精細化的2.0時代。但這也意味著,企業需付出更多成本去運營團餐的更新,而團餐行業素來有人力成本高、資源分散、規模化經營程度低等痛點。沒有前車之鑒的禧雲國際想要在平均毛利率僅為41.41%的團餐市場裡實現盈利並突破長期困擾著團餐企業的痛點,難度系數並不小。

另外,禧雲國際想要打造市場化、產業化、大眾化、資訊化的服務平台,就意味著其需要涉及到物流配送、產品研發、設備採購、人員培訓、服務場景重塑等多個業務內容,而想要將這些分支業務有效整合起來,就需要禧雲國際具備強大的技術基礎設施,以及強大的運營能力,才能將這些錯綜複雜的多元業務鏈條協調好。可見,禧雲國際在管理、數據整合、複合人才等方面上,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由此上述可知,不管是螞蟻金服、口碑等資方看上了禧雲國際的發展潛力,還是禧雲國際看上了資本對企業發展的推動力量,雙方都是各取所需,互惠互利。但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禧雲國際想要更好地發展下去,保住“自由身”,還需從自身出發,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才行。

一入江湖深似海,禧雲國際該如何守住“自由身”?

說實話,不僅是禧雲國際在朝著團餐2.0時代發展,在其他細分領域的市場擠壓下,整個團餐市場也在積極從粗放化的1.0時代向精細化的2.0時代轉化。此時,禧雲國際若依靠自身力量必然難以突圍,選擇搭上資本的快車可以說是企業的明智之舉。但禧雲國際在享受這喜悅的同時,還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守住“自由身”,預防以及杜絕重踏雅虎中國、天天音樂等企業的命運。

一方面,禧雲國際今後是否會像高德、口碑等企業一樣,歸入阿里的門下,誰都無法預知。但無論結果如何,禧雲國際目前最主要的發展核心應該是,在這片藍海為變紅海之前,充分發揮資本方的“財力”和“物力”,早日加固班底。

對於財力,禧雲國際可投入供應鏈相關的技術用於採購成本的優化、檔口品牌的更新、培訓人才的引進、企業資訊的搭建等用途上;對於物力,可借助阿里先進的冷鏈物流技術,既可以降低食材運輸成本,也可以縮短供應鏈的構建周期,為旗下企業提供優質的食材。簡單來說,禧雲國際就是要充分利用自我力量以及借助外來力量,早日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另一方面,禧雲國際的快速崛起與其具備的豐富團餐運營經驗脫不了關係,其中,與企業相關聯的千喜鶴在後端形成的成本管理和服務模式更是充分發揮了助推器的作用。所以,禧雲國際要充分發揮禧雲國際的經驗、後端等優勢,將平台的壁壘進一步擴充成“經驗+互聯網+資源+資本”的模式,打造出一個無可替代的優勢,這樣才能在日後的合作中,保持自我,不輕易被替代。

總體而言,禧雲國際這頭潛在的“獨角獸”能夠快速崛起可以說是努力中帶著幸運,幸運中帶著努力。但在享受這份喜悅的同時,禧雲國際能否快速補齊短板,早日突破行業的高成本、小、弱、散等弊端、並繼續加高加厚企業的壁壘,構建起堅不可摧的護城河,這要看企業日後的努力程度了。畢竟,無論對於禧雲國際而言,還是其他企業來說,只有變得更加強大、更難以替代,才能更好地守住企業的“自由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