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肺癌患者耐葯怎麼辦?吳一龍團隊歷時8年找到辦法

該研究讓出現耐葯的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時間明顯延長

北京時間2018年8月30日早上5時,國際著名醫學雜誌《臨床腫瘤學雜誌》(JCO,影響因子26.3)在線首發由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領銜的一項克服靶向耐葯的全球研究。

該研究採用聯合用藥的形式,有效幫助肺癌患者中EGFR突變(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患者有效克服耐葯,將無疾病進展時間延長為5.5個月。

據悉,這是距吳一龍團隊去年發現克服肺癌患者耐葯新突變的治療模式後,針對另一種耐葯機制創新的治療方法。這也是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半年內第四次重要研究成果發表在JCO上。

吳一龍在門診

此前的「不明耐葯」竟是因為它

在全球肺癌患者中,有30%的患者會出現EGFR突變。這些患者用了第一代、第二代靶向藥物後會產生耐葯。

為什麼會耐葯呢?吳一龍團隊去年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有50%的耐葯患者是因為EGFR基因發生了第二個突變T790M。針對這一新的突變,第三代肺癌靶向藥物奧希替尼可以精準抑製,讓這些病人延長無複發、無腦轉移的生存期達10個月。

但剩下的50%患者耐葯原因是什麼呢?還沒有人真正弄明白。這一次,吳一龍團隊用這項歷時8年的研究,找到了答案。

研究者發現,出現EGFR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的cMET基因高度活躍,這類患者中,有20%的患者是因為cMET不斷擴增而導致突變。「只要抑製住這種基因的活躍度,同時又不放棄原來靶向藥物的治療,耐葯患者會受益。」

廣東省肺癌研究所所長、廣東省肺癌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緒超介紹,一般來說,每個腫瘤細胞中有2個拷貝的MET基因,如果患者的腫瘤細胞中達到了6個拷貝的MET基因時,將被認為是「擴增」。

中國醫生領銜全球臨床研究

研究者們發現,針對這樣擴增的情況,用小分子cMET抑製劑卡馬替尼(Capmatinib)進行抑製的有效率最高。這項研究於2010年在全球啟動,由吳一龍教授擔任這一研究的全球PI(學術帶頭人),至如今已8年。共有歐洲、澳洲、亞洲等多個地區的31個中心參與,中國有4個中心,共篩查了681名患者,161人符合入組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以免疫組化強陽性(IHC3+)選患者,有效率32%,如果以拷貝數大於6選擇患者,有效率為47%,疾病控制率73%,無疾病進展時間為5.5個月。

記者了解到,有的患者已經延長了1年9個月的生存期。這一治療方法的常見的副作用是噁心和脂肪酶、澱粉酶升高,部分患者會出現下肢水腫,但都是可控的。

七成肺癌靶向葯耐葯患者有葯可醫

吳一龍指出,這一研究成果有兩大突破,一是在原來的精準治療的基礎上又拓展了新的路線,加上之前佔50%的T790M突變耐葯,如今70%的肺癌靶向葯耐葯患者可以繼續有葯可用。另一個突破則是篩選出了哪些病人適合應用卡馬替尼來治療。

「根據我們的研究數據,約有10%-20%的靶向葯耐葯肺癌患者可以選擇這一藥物治療方案,6%的肺癌患者可以從這項研究成果中獲益。」吳一龍說。

據介紹,新的治療模式需要聯合EGFR抑製劑吉非替尼和cMET抑製劑卡馬替尼這兩個藥物使用。後者目前還沒有上市,但並不意味者患者無葯可對付cMET的擴增。「在市場上已上市的藥物中,克唑替尼也具有抑製cMET異常的功能。」

這是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第四次重要研究結果發表在JCO上,前3次分別是:

克唑替尼治療ROS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 --- J Clinical Oncology 2018年4月在線發表;

達克替尼對比吉非替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總生存結果 -- J Clinical Oncology 2018年6月與ASCO大會同步在線發表;

奧西替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 -- J Clinical Oncology 2018年7月在線發表。(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