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動力電池企業紛紛擴產 鋰電設備龍頭贏合科技有望分羹

正逢年底,動力電池熱度不減。12月18日,發改委發布《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為進一步規範提高新能源動力汽車產業指明了方向,近期孚能科技年產20GWh動力電池項目在鎮江新區正式啟動,並且稱正在為其歐洲製造中心項目選擇最終建設地點;寧德時代也宣布向銀行申請不超過1100億元綜合授信用於項目建設及生產運營,並通過江蘇時代、時代廣汽分別投資74億元、46億元建設動力電池及儲能鋰電池研發與生產項目;比亞迪今年也在青海啟動了24Gwh的動力電池產能建設,未來還將在重慶和西安分別新建20GWh和30GWh的動力電池產能。就在國內動力電池廠商紛紛擴產之際,有消息指,三星SDI重啟逾百億西安動力電池二期項目。

事實上,動力電池需求確定,廠商自然都要擴產。天風證券研報認為,下半年以來龍頭電池廠招標頻頻,展望產能時需要從2020年甚至2025年之後的需求去考量。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受益於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紛紛擴產,國產鋰電設備生產企業有望迎來訂單高峰期,其中以贏合科技為首的龍頭企業將率先受益。獲國內外一線廠商認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分別完成105.4萬輛和10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3.6%和68%。對於新能源汽車實現百萬目標,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陳士華表示:“預計今年全年產銷會達到120萬輛,2019年會持續相對高速發展,較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至少增長40萬輛。”

在這一背景下,動力電池的企業紛紛加碼投資擴產,國內鋰電設備企業將再次迎來了發展良機。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一線動力電池企業產能依舊不足,龍頭公司產能擴張意圖明顯,綁定電池龍頭的設備企業仍有隨龍頭成長的機會。

以贏合科技額為例,今年積極拓展國內一線客戶以及國際大客戶,目前已獲得包括LG化學、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國內外一線動力電池廠商部分訂單。

此前的9月11日,贏合科技與LG化學簽訂了《採購協定》,LG化學向贏合科技採購19台卷繞機(含J/R下料機)。贏合科技近期公告顯示,其將在LG化學投資16.3億美元的動力電池項目所在地弗羅茨瓦夫市新設立子公司,另一方面,LG化學在南京的32GWh動力電池項目也將逐步實施,可以預見,接下來雙方的合作還將進一步更新,同時,其它國際客戶的合作也將開始逐步導入。隨著贏合科技獲得越來越多國內國際一線客戶認可,未來幾年設備訂單有望放量,將顯著受益,充分享受到鋰電行業高景氣度。

值得一提的是,日韓電池企業對於設備供應商要求嚴格,對技術實力、產品品質、供貨周期、產能規模、售後服務及資金實力很看重。獲得LG化學訂單,標誌著贏合科技已獲得國際一流動力電池廠商的充分認可,對贏合科技開拓國際鋰電設備市場具有裡程碑意義。而LG化學在動力電池行業的領先地位以及品牌帶動效應,也將有利於贏合科技未來的業務拓展。

分析人士指出,按照配套電池廠建設1~2年的周期,那麽預計今年下半年將逐步進入行業的擴產周期,時間點臨近,對於設備企業來說,LG、三星、松下(特斯拉)等企業訂單將會陸續釋放。根據調研,海外電池廠正積極接觸國內龍頭設備公司,擁抱國產供應鏈,看好以贏合科技為代表的國內鋰電設備龍頭企業。

“國產化設備比例已經達到80%以上,贏合科技無論從產能、交期、技術、服務和資金等方面均能夠滿足要求,其也將引領著整個設備行業國產化的進一步提高。”上述分析人士表示。產品競爭優勢將越發凸顯

事實上,贏合科技之所以備受電池廠商的肯定,與其持續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推出新品分不開。數據顯示,2018前三季度,贏合科技的研發投入達9338萬元,同比增長42.81%,佔收入的比重為6.84%。到目前為止,2018年共新增發明專利4項,實用專利23項,同時推出了塗輥分一體機、MAX卷繞系列、模切疊片一體機等最新產品,一體化產品性能領先行業,整線供應能力進一步增強。

在業內看來,出於提高鋰離子電池一致性、提升產品合格率、降低勞動力成本的需要,自動化成為鋰離子電池製造行業重要發展方向。在“智能製造”、“工業 4.0”的大背景下,鋰離子電池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程度成為鋰電池廠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隨著大型鋰電池生產企業對鋰電池生產的效率、良品率、一致性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自動化設備必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作為國內領先布局鋰電自動化一體化解決方案,贏合科技享有先發優勢、技術優勢和客戶優勢,開創了從鋰電池生產前端的塗布,至中端卷繞/疊片,再到後端的自動組裝及注液等基本涵蓋了整條動力鋰電池生產線的“交鑰匙”,市場開拓效果顯著,客戶結構不斷優化。

相對於單機設備,設備集成一體化將進一步提升鋰電設備的穩定性、生產效率和生產良率等指標。贏合科技作為鋰電設備行業產品線布局很完整的企業,對於鋰電池整體生產工藝理解更為透徹,在塗輥分一體機、雷射卷繞一體機、模切疊片一體機等創新產品方面優勢明顯,研發創新提升空間更大,同時,產品多樣化直接決定公司的市場規模,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更強。

從近幾年的營收數據來看,贏合科技已經屬於行業第一梯隊,是2017年鋰電設備業務營收超過10億元的兩家企業之一,伴隨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行業整體增長,未來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目前鋰電行業市場規模逐年增加,2017年鋰電設備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76億元,同比增長35%,根據萬得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鋰電設備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85億元,2013-2020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0%。

有機構分析師對此指出,國內企業所生產的鋰電設備種類不盡相同,側重點不一樣,僅僅在各企業生產的交叉設備上存在競爭。未來行業將走向整線化,看好這些能夠提供整線解決方案的企業(整線化對於爭取擴界客戶的訂單非常關鍵)。鋰電池專用設備發展至今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功能實現,現在關注更多的是設備的精度、安全性以及產品的一致性,就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來看,像贏合科技這樣的具有整線解決方案能力的設備企業優勢將越發明顯。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