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比影史第一早誕生20年,這才是最傳奇的越獄故事

好電影年年都有,可是一直以來,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夠撼動豆瓣和IMDB影史TOP1的位置。

沒錯,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電影評分排行榜的第一名,都是1994年問世的這部《肖申克的救贖》。

豆瓣超過149萬的觀眾打出了9.6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和99%的犯罪片;

IMDB則有超過211萬的網友打出了9.3的歷史高分——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電影。

它用一則深入淺出的越獄故事,傳遞出自由與希望、夢想與信念、友誼與救贖種種人生寓意。

如果說《肖申克的救贖》是影史上最偉大的越獄電影,那麽另一部電影,則講述了歷史上最偉大的越獄故事。

要知道,這部電影可是比《肖申克的救贖》早了將近21年。

它就是由富蘭克林·沙夫納執導,史蒂夫·麥奎因和達斯汀·霍夫曼共同主演,在1973年上映的影片《巴比龍》。

相比《肖申克的救贖》,這絕對是一部大冷門,到現在豆瓣也只有不到9000人看過,真的有點可惜啊!

不過,好在好萊塢翻拍的新版本《巴比龍》將在7月26日,也就是本周五在全國上映。

錯過老版的朋友們,可以通過這部新版,走進這個傳奇的越獄故事。

為什麽說《巴比龍》擁有歷史上最偉大的越獄故事呢?

不僅僅是在於故事本身一波三折,反轉懸念層出不窮,更是因為所有的情節,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而這些事件的親歷者,是一個叫作亨利·理查爾的法國人。

他是電影主角的現實原型,一名綽號“巴比龍”的囚犯,影片的故事就是根據他的同名自傳改編而來的,講述的也是他多次越獄的神奇經歷。

亨利的越獄史,波折離奇到連電影編劇都編不出來。

1931年,他被指控殺害一名皮條客被判終身監禁,然後被押送到位於南美洲東北角的法國殖民地圭亞那服刑。入獄沒多久,堅信自己無罪的他就開始了首次越獄嘗試。

第一次越獄,他和一起出逃的獄友們坐著小船飄到了哥倫比亞。在海岸邊的小村莊裡度過了平靜的幾個月後,他在西逃的過程中再次被捕,送往了戒備森嚴的救世主島監獄。

可是這還是沒有影響亨利越獄的決心,第二次出逃仍然以失敗告終,於是他被送往戒備更加森嚴的國王島監獄。

好不容易在國王島服完刑,出獄在醫院靜養的時候,他又動了逃跑的念頭,結果再一次被抓了個現行。

這一次,迎接他的是安全級別最高的,堪稱囚犯噩夢的惡魔島監獄。

身處惡魔島,逃跑的機會幾乎為零。

因為這裡四面環海,想要越獄,必須先跳下百米的海崖。如果有幸沒摔死,緊接著還得面對滔天的巨浪和虎視眈眈的鯊魚。

但是亨利仍然抱著一袋椰子,孤注一擲地跳下了懸崖——

接下來的故事,想必你也應該能猜到吧。

電影《巴比龍》就再現了綽號巴比龍的亨利,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逃亡歷程。

相比《越獄》中的邁克和《肖申克的救贖》裡的安迪在越獄時玩轉的技術流,巴比龍的越獄就顯得太糙了,基本上毫無技術可言。

但其實,影片的重點不在於越獄本身。

儘管故事中也不乏緊張驚險、懸念迭生的逃亡情節,可著墨更多的是巴比龍的鐵窗生涯,以及他在監獄裡承受的非人折磨。

在亨利·查理爾的自傳基礎上,新版《巴比龍》還參考了另一本叫做《乾燥的絞刑架》的書,後者是由一個法國記者,在法屬圭亞那的惡魔島監獄考研了數月之後寫出的紀實性故事。

影片借鑒了這本書,也再現了圭亞那監獄的地獄景象。這裡的典獄長采取高壓統治:

越獄者一律擊斃,如果僥幸沒死,逃跑一次關禁閉兩年,逃跑兩次關禁閉五年,如果逃第三次就直接送去惡魔島;

每天白天做苦役,晚上睡覺雙腳被鐵鏈銬住,翻身都成問題;

如果殺了人,就以命抵命,而實施死刑的方式,就是靠矗立在庭院中的那台巨大的絞刑架。

絞刑架是恐怖統治具象的象徵,而除了監獄長和獄吏,同行同住的獄友,也並不友善,囚犯們為了爭奪錢財經常下黑手,鬥毆、強姦甚至謀殺都是避免不了的。

但最恐怖的,還是關禁閉。

囚犯的活動範圍只有一間窄小的地牢,每天只能喝飄著幾片菜葉的清湯度日,更嚴厲的懲罰是,他們都不允許說話,甚至發出任何的聲響。

而到最後,巴比龍連光照的權利都被剝奪了,長時間地沉浸在黑暗中,不知白天和黑夜。

禁閉對犯人來說,不止是身體的摧殘,更是精神的折磨,很多人都沒能扛過兩年的期限,但巴比龍堅持下來了,即便是餓成了皮包骨已經沒有走路的力氣,可他畢竟咬著牙生存了下來。

正是因為圭亞那監獄的恐怖統治和嚴厲酷刑,我們才能進一步地理解,巴比龍對生的信念的堅韌,對殘暴的反抗,以及對實現自由的勇敢。

他一次次越獄逃走,又一次次被命運捉弄,在深深的無力和絕望感中,他仍然堅信“如果我能離開這裡,會擁有一段與以往不同的人生”——讓人在晦暗中看到人性的偉大,夢想的崇高和自由的珍貴。

巴比龍在法語中代表著蝴蝶,現實和電影中的亨利胸口擁有一個蝴蝶紋身,這個綽號也由此而來。而“巴比龍”在這段傳奇的越獄故事中,也成為亨利個人的象徵,他像蝴蝶一樣,不斷地掙脫束縛,最終自由高飛。

影片中飾演巴比龍一角的是曾經出演過《混亂之子》《環太平洋》和《亞瑟王》的英國演員查理·漢納姆。

挑戰經典電影中的經典形象,演員肯定要面臨很大的壓力,漢納姆則以方法派的方式,靠“自虐”來走進這個人物。

採訪中,他回憶說,劇組在黑山海邊搭建起了一間真實的監獄,每周拍攝6天,大部分工作時間都是在晚上,而11月末的黑山氣象寒冷,演員和幕後主創們每天都冷到不行,碰上下雨天更是凍得要死。

更慘的是,漢納姆為了從外形上貼近角色,在拍攝期間減重了30斤。減肥期間每天都吃不飽飯,每次看到對手演員吃好喝好,他又餓又饞到想打人。

另外,漢納姆為了更好地詮釋出角色精神狀態,還主動求虐。影片中巴比龍被關禁閉的戲份,其實是最後拍攝的,劇組搭建出了實景的囚房,而他索性就把自己全程關在裡面,整整一周的時間不出房門也不和任何人交談。

所以電影裡角色表現出的絕望和虛弱,都是演員最真實的情感投射。

查理·漢納姆之外,《巴比龍》還有另一位男主角,那就是由新任奧斯卡影帝拉米·馬雷克飾演的越獄好基友路易·德加。

德加因為偽造國債券被判入獄,身上藏著大把的現金用來賄賂獄吏。最初他和巴比龍互相看不上對方,但後來兩人決定合作出逃,德加提供金錢支持,而巴比龍則要保護對方的人身安全。在不斷嘗試越獄的過程中,他們的關係也越發緊密。

雖說影片中的兩位男主是親密無間的好基友,難免會出現一些基情四射的瞬間。可沒想到的是,導演邁克爾·諾爾居然官方蓋章他倆是“愛情”,連拉米·馬雷克都形容這是一個發生在越獄電影中新鮮、複雜,而且有些哲學性的愛情故事——

這是什麽神奇操作???

在導演和主演帶領的節奏下,影片的畫風也確實“內涵”滿滿呢!

最開始巴比龍為了保護德加,裸身單挑幾枚壯漢,奉獻了美好肉體的同時,也充分證明了自己的男友力;

翻牆逃跑的時候德加摔斷了腿,其他獄友都想拋下他,只有巴比龍對他不離不棄,就算扛著也要帶他一起逃出去;

後來越獄成功後,巴比龍發現他們已經中了埋伏,本來可以逃跑的他卻放棄了重獲自由的機會跑去給德加通風報信,結果雙雙被捕,兩人被按在地上的時候還不忘來一出深情對視……

這是什麽酸臭的“愛情”橋段???

連官方也不忘吐槽一句:

導演邁克爾·諾爾之前接受採訪的時候還提到過,在影片籌備之初,他也乾脆按照愛情喜劇和愛情戲劇的套路來選擇了兩位男主:查理·漢納姆和拉米·馬雷克的形象和氣質正好互補,他們分別代表了雄性和陰性的力量,強壯與脆弱的一面,就像陰陽兩極……

等等,怎麽越說越羞恥呢?

不過,兩位演員在影片中也確實化學反應很足,在經歷過種種磨難和考驗後,他們最終重逢時,都不需要語言來表達,只靠一個微笑就足夠了。

而且兩人在戲外也同樣非常來電啊!來品一品拉米望向查理的這個眼神,也太甜了吧!

雖然本人很嗑巴比龍和德加的“愛情”,但其實這也只是導演為了更迎合當下年輕觀眾,對原版經典進行的更現代化的改編。

事實上,無論是否存在“愛情”,《巴比龍》的精神內核,始終是反抗壓迫,堅守信仰,追求自由。

時隔46年,它的精神力量仍然沒有過時。

就像巴比龍在電影裡說到的:“這不只是我的故事,這是很多人的故事”——

畢竟,每個人的人生中,總是會遇到不各種各樣的挫折、方方面面的壓製以及形形色色的束縛。

而堅持自我,堅信自由,也是人生道路上永不完結的必修課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