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2家區塊鏈產業園剖析:八成不足2年,七成盈利靠政府補貼

自2016年11月,全國首個應用區塊鏈孵化基地在上海寶山區成立之後,在各地相關政策扶持之下,近3年來全國各地區已相繼成立了20多家主流的區塊鏈產業園。

全國區塊鏈產業園的發展情況如何?又是否得到了政策支持?

根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發布的《2019中國區塊鏈產業園發展報告》(下稱“《報告》”),截至2019年5月,全國已成立(含在建)的區塊鏈產業園區數量共有22家,80%的成立時間不超過2年,且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等地區,其中浙江省和廣東省各有4家區塊鏈產業園區,並列全國區塊鏈產業園區數量首位。此外,沿海城市區塊鏈產業園數佔比超六成,杭州、廣州、上海三大城市區塊鏈產業園數佔比超五成。

從政策支持角度看,根據《報告》數據,截至2019年5月,全國共有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福建、貴州、山東、江西等12個省和直轄市發布了區塊鏈指導意見,上海、杭州、蘇州、廣州、長沙、重慶、成都等城市為了吸引更多區塊鏈企業落戶當地產業園區,甚至專門針對區塊鏈初創企業落戶、企業經營、高層次專業人才落戶、購房補貼以及生活補助等方面都頒布了相應的扶持政策。以2018年6月貴陽發布的《關於支持區塊鏈發展和應用的若乾政策措施(試行)》為例,提出可以向合規區塊鏈企業提供500萬元補貼,同時對於在分布式账本、對稱加密、智能合約等方面獲得技術突破的企業,將提供200萬元人民幣獎勵。

除了政策的支持外,產業基金的參與也是區塊鏈產業園發展中的重要力量。根據《報告》數據,截至2019年5月,當前全國8個省市推出的區塊鏈產業基金總規模將近400億元。其中,產業基金規模最大的前五位分別是杭州區塊鏈產業園(100億元)、長沙區塊鏈產業園(30億元)、上海區塊鏈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基地(10億元)、蘇州高鐵新城大數據產業園(10億元)和廣州蟻米區塊鏈創客空間(10億元)。

然而,對於大多數區塊鏈產業園來說,投資規模較小、招商情況不及預期、依賴政府補貼等現象仍是尚未解決的發展問題。

《報告》顯示,國內22家區塊鏈產業園區中,規模在3萬㎡以下園區數量最多,佔比達到53%;其中1萬㎡以下規模的園區佔比為21%,1-3萬㎡規模的園區佔比為32%。規模在6萬㎡以上的園區佔比為26%,但這類區塊鏈產業園區通常設立在其他綜合型園區內,很難統計其區塊鏈行業實際使用面積。從投資規模來看,投資規模在1億元以下的的區塊鏈產業園區數量最多,佔比達46%;投資規模在1-10億元區間的產業園區佔比為36%;投資規模

超過10億元以上的園區數量最少,佔比僅為18%。

由於行業發展尚處早期,82%的區塊鏈產業園區的運營年限不足2年,且整體來看,當前國內區塊鏈產業園區的空置率偏高,尤其是內陸地區的產業園區,由於缺乏產業基礎和科研優勢,招商更加困難。截至2019年5月,國內區塊鏈產業園中,有三成園區的空置率超過50%,但廣州、青島、杭州和上海地區的主要區塊鏈產業園區招商進展較快,園區平均入駐率超過60%。

從盈利模式來看,目前絕大多數區塊鏈產業園區盈利模式較為簡單且單一,主要盈利來源包括政府補貼、租金、物業管理和股權投資,尤其是前期對政府補貼的依賴比較嚴重。根據《報告》中的數據,目前超過七成的區塊鏈產業園區盈利主要靠政府補貼,超過六成的園區主要盈利來源靠場地租賃,還有50%的園區主要盈利方式靠股權投資和物業管理。

行業專家認為,從全國區塊鏈產業園的發展狀況來看,未來沿海發達城市與內陸城市的園區很有可能出現由產業發展不均衡所導致的梯隊現象,區塊鏈產業園之間將從招商運營、資本支持、政策扶持和科研實力等維度逐漸拉開差距。

此外,由於區塊鏈產業園目前尚處於熱度較高的狀態,除了已有的22家區塊鏈產業園以外,福州、溫州等城市仍在籌建區塊鏈相關產業園。但從現狀來看,當前大多數區塊鏈產業園的招商和落地情況並不理想。一方面,區塊鏈產業園空置率較高,未來的可能出現“空心化”現象;另一方面,目前區塊鏈產業園之間的同質化現象嚴重,產業園區的聚集效應也並不明顯,只有少數區塊鏈產業園正在向結合當地產業結構的方向進行探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