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十大名方」裡的養生提示,要想長壽和健康,趕緊祛濕和補脾

【能「壯膽」的溫膽湯】

養生提示:祛濕等於進補

「膽小」快壯膽

溫膽湯這個方子,出自宋代的《備急千金要方》,雖然是名方,但藥物組成很簡單,而且沒有昂貴的藥物:半夏、枳實、陳皮、竹茹、甘草、生薑,其中的後四味,幾乎就是食物,至少可以葯食同源。但就是這麼簡單的六味葯,卻能給人「壯膽」,這個膽,不僅包括心理上的害怕不害怕,還包括生理上的是不是膽寒,原方的主治是「大病後虛煩不得眠」,不得眠就是失眠,這就是膽寒的癥狀。

中醫認為,「膽為中正之官,清靜之府,喜寧謐惡煩擾」。久病之後,身體有虛損,無力排出痰飲,胸膈之餘熱未盡,這個時候人就會虛煩驚悸,比其他健康的人或者自己健康的時候要膽子小,伴隨膽小的還有噁心,食慾差,口苦,舌苔很膩,後者更常見。所以,溫膽湯在平時,更多的是用來清濕熱。

【「睡不醒」的歸脾湯】

養生提示:勞心者要補脾

文人失眠莫慌,歸脾湯幫你忙

「歸脾湯」出自宋代《濟生方》:白朮,當歸,白茯苓,黃耆,龍眼肉,遠志,酸棗仁,木香,甘草、人蔘。功效:養血安神,補心益脾。其中有幾個典型主症:「失眠少食,怔忡驚悸」,集中在神經系統,精神方面,所以,現在的歸脾湯使用的典型癥狀是勞心過度的失眠,這也是文人、勞心者常有的問題,歸脾湯通過改善睡眠來調節因為勞心引起的各種功能失調,這裡的歸脾,其實是對大腦的建設。

現在人日常的精神緊張、勞心過度,不過是把應急突發事件的緊張延長、細碎到了每天的生活中,長期處於思勞過度之中,自然食不甘味,就算胃口還好,但吸收能力也會受到影響,所以現在人越來越多脾虛的,他們的共同表現之一就是失眠,失眠者的增加和脾虛的增加同步。

【既「祛濕」又「補脾」的中藥貼】

養生提示:祛濕健脾要雙管齊下

濕氣重百病生,中藥貼來祛濕

「濕重」是標,「脾虛」是本,先天與後天之氣,都與脾有關,所以脾受損,直接影響其他臟腑運行,單純的祛濕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健脾+祛濕雙管齊下,才是正確的解決之法。

除濕補脾經典名方:《佰``香``禦``濕`/貼》,主要藥物組成有藿香、龍涎香、茯苓、艾絨、厚樸、紫蘇、甘草、白朮、乾薑、桂圓等。

君葯——藿香,既以其辛溫之性而解在表之風寒,又取其芳香之氣而化在裡之濕濁,且可辟穢和中而止嘔。

臣葯——白朮、茯苓健脾運濕以止瀉,共助藿香內化濕濁而止吐瀉。

佐葯——厚樸行氣化濕,暢中行滯,且寓氣行則濕化之義;紫蘇尚可醒脾寬中,行氣止嘔,白芷兼能燥濕化濁;煎用生薑、桂圓,內調脾胃,外和營衛。

使葯——以甘草,調和藥性,並協薑以和中。

諸葯相配,共奏燥濕運脾,行氣和胃之功,兼顧五臟六腑從根本上溫脾去濕,加速腸道蠕動,而使人體通暢,氣血活躍,化痰濕、恢復脾胃功能,兼治標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