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做人要內方外圓:方的是本質,圓的是處世!

有人說,中國人的做人智慧,只需要找一枚古人天天都要接觸的銅錢就知道了。銅錢圓形,內部是一個方孔——做人就應當像銅錢一樣,內方外圓。

乾隆年間的紀曉嵐認為,“處世圓滑,內心中正,不同流合汙而為人謙和”,是對內方外圓的最佳理解。

“內方”是指做人的原則;“外圓”是指與人相處技巧,二者結合,才是中國人的處世之道。

如果一個人過於剛正,錙銖必較,遇事遇人毫無謙讓,必將碰得頭破血流,處處受礙。

如果一個人八面玲瓏,圓滑透頂,總是想要損人利己,也必然會使別人處處提防,最終眾叛親離。

《資治通鑒》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魏王攻陷了一座城池,大宴群臣。酒過三巡,魏王問百官:“你們說我是明君呢,還是昏君呢?”

當然,大多數官員都趨炎附勢,知道魏王剛剛有了功績,需要誇獎,於是紛紛說:“大王當然是一代明君了”。然而在座有一位叫任座的大臣,以正直聞名,他卻說:“大王是昏君”。

魏王不服,忍著怒氣問任座:“為什麽這樣說?”

任座回答說:“大王您此戰大捷,攻下了敵城,但卻沒有把應有的軍功記在您出生入死的弟弟頭上,而是給了您的兒子,可見您是昏君”。

魏王大怒,馬上下令將任座趕出屋內,聽候發落。接著,他問下一位臣子,這位大臣說:“大王是明君。”

魏王心悅不表,問:“為什麽這樣說?”

這位大臣於是說:“只有明君才會吸引直臣,現在大王手下有像任座這樣的大臣衷心為大王考慮,可見大王是明君!”

魏王聽後,覺得非常有道理,立刻把任座重新請進來赴宴。

大多數簡單附會的官員是“隻圓不方”的人,沒有原則,沒有操守。

任座則是“隻方不圓”的人,說話不看場合,讓對方下不來台,這樣的人難以受人喜歡,甚至容易有殺身之禍。

最後那位大臣就是“內方外圓”的人了,既堅持正確的原則,沒有抵觸對方,又化解了矛盾,給了對方台階下。

世間像百官這樣的人太多,像任座這樣的人也不少,唯獨缺少最後這位大人的智慧。

北宋蘇軾早年也是渴望為朝廷做些實事的,無奈一生多次被貶謫,所做有限。

當王安石做宰相引領改革派進行改革時,他是反對派,寫詩諷喻改革中的問題,於是被打擊,被貶官。

若乾年後,司馬光做宰相,全面否定王安石。蘇東坡卻站出來說王安石的政策並非一無是處,有些是可取的,轉而攻擊司馬光,於是他又被打擊,被貶到了海南。

世人皆知蘇東坡是個胖子,有一次蘇東坡拍著大肚子問家人:“你們說,我這肚子裡都是什麽?”小丫鬟說是詩文,小書僮說是學問,蘇東坡都搖頭。

這時侍妾朝雲笑道:“我看老爺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蘇東坡確實是不合時宜的人。

他獨立思考、個性強、情緒化、天真、率直、憂國憂民、疾惡如仇、遇不平事則如鯁在喉不吐不快,雖然本質上不是個壞人,甚至還是為國家考慮的良才,但這種性格注定了他只能以文學而非政治才能名留青史。

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內方外圓,就像是四處棱角、靜止不動的“口”字,毫無運動的可能,善於做事的人,會把那“口”字的外圍變成圓,使它滾動起來,同時內裡本質不變。這就是內方外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