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破解入園焦慮,這些準備工作現在做最有效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小D放暑假了,9月份還是會回到之前的那個幼稚園。這家幼稚園側重孩子情緒管理、情商培養,每年開學前(確切地說是放暑假前),園長就會寫一封很長的信,提前告知如何做準備,幫助家長和孩子從容應對開學季,解決入園的分離焦慮。

小D去年已經經歷過一次,當時園長這封信裡的很多小貼士就給了我很多幫助,可以說是「親測有效」。一般來說,從開學前一兩周開始做準備,是最合適的時機。

今天就把這封信的要點以及我的實踐心得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們也有幫助。

調整作息

這是第一條就被提出來的,但卻也是很多家長最容易忽略的,因為我們總以為「累了就會睡,睡醒了就沒問題的」。但對孩子來說,作息不僅僅是睡眠本身,更是生活習慣的調整。

不要小看了作息對孩子的影響,入園焦慮根源第一位就是改變的環境和改變的生活習慣。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去明白和適應接下來的改變。

因此,非常建議大家先去了解大概的幼稚園活動安排,比如小D的幼稚園是8點到校,9點半前自由活動;之後集體活動;10點半吃零食;之後外出運動;12點午餐。

園長就會建議,從開學2周前,在家慢慢調整,可以先調整孩子的起床和入睡時間,然後調整吃零食和午餐的時間。如果有條件的,在暑假就可以在上午安排兩場活動,帶著孩子出門走走,讓孩子的身體和大腦都習慣這樣的作息。

預熱校園生活

孩子的入園焦慮另一大原因就是對於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的焦慮,換位思考,將我們自己丟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肯定也不適應的,不要說孩子了。因此準備工作裡最關鍵的就是幫助孩子預熱,提前對於幼稚園的事情混臉熟。

但混臉熟這件事,我們需要「蹲下來」以孩子的認知進行。這裡最推薦的就是使用繪本或者講故事的方法(講故事的方法之前分享過,戳->分離焦慮症|大道理要懂,但這些小細節才是搞定的關鍵)

關於入園準備繪本有很多的, 因為小D在紐約上學,所以這個系列的繪本我選擇的都是英文的。 下面這幾本都是挺推薦的,從孩子的視角分享了,在幼稚園會發生什麼,會做什麼事情,幫助孩子心理做好預期。

但最最推薦的還是自製繪本,這是最直觀幫助孩子了解自己接下來要發生什麼的。自製繪本一點都不難,其實就是照片塑封裝訂冊子(方法之前分享過,戳->這就是我給孩子最好的愛,很簡單,但卻很用心!)。

分享兩個我當時給小D做的繪本,一本是了解幼稚園的,叫《我上幼稚園了》。其實就是我提前去了一趟幼稚園,把每天小D將要走的路線拍下來,列印出照片,然後裝訂成書。

開學前一周,我會帶著小D實地去一次幼稚園,因為有了之前繪本的鋪墊,小D在看學校的時候就會很開心,一個勁地和我說,「和我的書一樣的!」,從而奠定了一個期待開學的基調。

另外一本是關於她的新老師和新朋友,套用了卡爺爺的《大棕熊,大棕熊,你看到了什麼》做了一本叫《三班,三班,你看到了什麼》,這樣也就提前讓小D了解了她要新認識的夥伴們。

小D幼稚園是會提前把孩子和老師照片分享的,如果你們的幼稚園不會,那我建議開學後可以做一本的。這個繪本不僅僅是幫助孩子緩解入園焦慮,也能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的,「交朋友」就是從「認識朋友開始的。

每一頁放上一張孩子或者老師的照片,比如下圖這一頁的下一頁就是Eli的照片,然後就會寫上「Eli, Eli, who do you see? I see Gabe looking at me」,就這樣一直寫下去,把每個同學和老師都介紹了。

提供一個化解思念的方法

園長給我們的信裡特別指出,孩子不想上幼稚園,捨不得離開父母,這樣的情緒都是合理的。作為老師和家長不該去打擊和輕視這樣的情緒,而是需要和孩子討論,給予一個化解思念的方法。

其實我們很多成人都不知道如何面對分離和表達思念的,所以經常遇到孩子因為分離大哭而手足無措,也就經常會出現逃避的情況,「你偷偷走,不要讓她看見」。這樣的方式絕對不提倡,當一次又一次「逃跑」後,孩子會更加焦慮,於是當父母在場時,他們就會更加粘父母,更加捨不得父母離開,從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下面這兩本繪本都是幫助父母和孩子一起來理解思念的感受,然後也提供了父母不少話術和方法來幫助孩子化解思念。

當然啦,又要回到我特別推薦的自製繪本的方法了。去年開學時,我給小D做了一本《我的家庭》放在幼稚園。我和她說,「開學了,小D會和媽媽離開一段時間,在幼稚園和同學老師玩,這會很開心的。但有時小D也會想媽媽,就像媽媽想念你一樣,就像小羊駝想念媽媽一樣。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小D可以讀這本繪本,就像能看到爸爸媽媽了,就會感覺好多了」。

後來,我們還把其中一張的家庭合影塑封,然後串了一條繩子作為「項鏈」,告訴小D,「想念爸爸媽媽時,還可以戴上項鏈,這樣就好像爸爸媽媽陪著你在幼稚園一起玩耍呢」。

這是當時她在幼稚園給老師們看自己的項鏈

看到這估計不少朋友會有疑問,這樣讓孩子在幼稚園裡看到父母不是會更加「睹人思情」,反而無法克服分離焦慮嗎?這是個很大的誤區,也是我們從小缺失情緒教育導致的。真正好的情緒管理是,直面情緒,找到方法,自己化解。

我們從小經常採用的」無視「或者」逃避「的方法,其實並沒有從源頭解決問題,情緒永遠在那裡,變成我們隱型記憶的一部分,然後就會在未來因為遇到某個其他事件而被觸發。

小D就是從一開始哭著想回家,到後來慢慢自己會告訴老師,「我想念媽媽了,我要去看看自己的繪本」,直到後來完全融入了幼稚園生活,我想這才是真正的成長和獨立吧。

放暑假最後一天,小D和老師們分別道別和合影。這一年她真的變得更自信和獨立了

真正的成長,從來都不是強撐著說「我很好、我沒事、我不怕」,而是坦然地承認自己「不太好、有點事、很害怕」,然後可以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現狀,找到解決方法,咬一咬牙邁出第一步。

「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有一條鴻溝,跨不過去叫作挫折,跨過去了叫作成長」,願我們現在所有的努力,都是幫助孩子邁出踏入社會的第一步更堅定!

大J叨叨叨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幫助,特別是自製繪本這件事,非常鼓勵大家去嘗試的。大家千萬別覺得這個「麻煩」,我帶小D 4年多的經歷告訴我,千萬不要一開始嫌麻煩而掩蓋問題,結果問題總是反覆,最後把父母耐心耗掉,把親子關係毀掉。與其這樣,情願最開始「麻煩」一點點,防患於未然。

而且說實話,這個真的一點不麻煩的,我去年這篇文章《這就是我給孩子最好的愛,很簡單,但卻很用心!》就介紹過,我的一位讀者朋友已經做好了呢。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