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立秋話養生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氣象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今年立秋時間為2018年8月7日21:30:34分

立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但氣象總的趨勢是逐漸涼爽,氣溫的早晚溫差逐漸明顯.中國人養生講究的是順四時,要根據時令來養生那麼立秋我們該怎樣養生呢?

飲食調理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必要。立秋後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極易倦怠、乏力、納獃等,加上人們在夏季常常因為苦夏或過食冷飲,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因此,初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

此時不妨適當多喝點綠豆粥、荷葉粥、紅豆粥、紅棗蓮子粥、山藥粥等食物。對於一些脾胃虛弱、濕氣重、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此時一定要與滋膩的養陰之品如鹿角膠、阿膠等「劃清界限」,否則,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脾胃虛弱者若適當多喝點具有健脾利濕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則對身體大有裨益。秋季皮膚容易乾燥,因此在整個秋季都應重視機體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此外,對於普通人,立秋後在飲食上要增酸,以改善肝臟的功能,要多吃些蘋果、葡萄、山楂、柚子等偏酸、多汁的水果,少吃辛辣油膩之品。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建議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鴨肉、魚、豬瘦肉等,既有清暑熱又有補益的作用。

生活、情志調理

秋季宜早睡早起。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主表,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適宜運動

立秋時節,幾場秋雨,氣溫逐漸下降,涼爽的氣象正是鍛煉身體的黃金季節。俗話說:食補不如鍛煉,運動永遠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則。慢跑是一項很理想的秋季運動項目,跑速自定,跑程不限,建議10~30分鐘,能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減輕腦動脈硬化,使大腦能更高效地工作。跑步還能有效地刺激代謝,增加能量消耗,有助於減肥瘦身。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艾灸的好時節,因為秋冬消耗人體的陽氣多。這時候就更很需要及時補充陽氣,以備一整個冬天的使用!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經》說過「大椎,三陽,督脈之會」,大椎穴又稱「督陽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太白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脾經為少氣多血之經,氣不足、血有餘,所以脾經常出現脾氣虛的癥狀,我們常說的黃臉婆就是脾虛的象,每天按摩這個穴位能較好地充補脾經經氣的不足,為脾經經氣的供養之源。

取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關元是小腸的募穴。意味著它是小腸的氣積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鵲心書》裡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關元,不但可以疏通脈絡、強壯腰脊,還可以很好地理氣和血,補虛益損。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圍繞關元穴順時針方向按摩。

播放GIF

(崇州市中醫醫院供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