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勿讓藥酒變毒酒,這些泡酒禁忌你得知曉

不少市民朋友熱衷於在家自製藥酒,認為藥酒有治療風濕、驅寒活血等藥效。人蔘、枸杞、黃芪等藥材,聽著滋補養生便拿來泡著喝。適量飲用藥酒對身體有好處,但是若製作藥酒的原材料使用不當,那可得小心變「毒酒」。

就在上月,重慶發生了一起飲用自配藥酒而導致中毒身亡的案例,引起不少市民關注。事後,根據相關部門對現場殘留物進行檢驗,這些自配藥酒中含有雪上一枝蒿甲素、烏頭鹼等毒性成分,最終判定是由這些毒性成分導致的藥酒中毒。對於自製藥酒的安全性,很多市民展開了討論。那麼藥酒到底能不能喝,又該怎麼喝呢?

浙江省中醫院中內科主任中醫師金濤表示,在規範註冊的藥酒中,絕大多數是作為藥品管理的,也就是說,藥酒大多數是葯,而不是單純的酒。日常生活中,市民對中藥知識一知半解,有的找江湖郎中,有的是道聽途說,隨便找來「偏方」就胡亂飲用,結果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會給身體帶來傷害。

通常來講,藥酒的製作方法可分為發酵、浸提和配製三種。尤其是治療類的藥酒,製備工藝是非常嚴格的,需要對藥材的配方和組分進行科學配比,對製作的溫度,以及特殊藥材的處理都有一定的要求。

民間常用烏頭鹼類草藥泡酒,以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疾病。在配製過程中,很多人為了增加療效而大比例加入這類藥材,或者在服用時過量,而烏頭鹼攝入達一定劑量時可引起嚴重的心律失常而致死。還有很多人會用毒蛇、野黃蜂、蠍子等毒物泡酒。對此,專家表示,外用的藥酒也許可以使用動物性藥材,但內服的藥酒應盡量選用常見的植物性藥材,因為動物身上的寄生蟲未必能被酒精殺死,同時這些昆蟲和動物也可能攜帶病毒、細菌等,不太安全。如果要選用多種藥材泡酒,一定要根據中醫開具的藥方配製,不要隨意亂泡。

在我國傳統中藥中,有許多補益藥物具有抗早衰、延年益壽的功效,比如枸杞子、杜仲、當歸、地黃、黃芪、人蔘等,適宜人群選用這些藥物製成的補益藥酒,日常適量飲服,確有抗衰老而延年益壽的效果。但是,凡是藥酒,都不是人人適用的。

金濤提醒,比如孕婦、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肝硬化、消化系統潰瘍、心臟功能不全、高血壓等患者,本就不宜飲酒,一般來說藥酒也同樣不宜飲用。但是,也不是絕對的,有些病症服用針對性的低度藥酒,不僅無礙,反而有益。當然,患者服用藥酒要格外慎重,尤其是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患者,一定要嚴格聽從醫生的意見。

一般來說,藥酒可早晚各喝一次,每次25克,時間可以選在早飯後30分鐘,睡覺前30分鐘服用。如果本身酒量較差,不善飲酒的,也可以將藥酒取出後,再兌入黃酒或冷開水,適量飲用。總的來說,要根據人的耐受力,不可多飲濫服,以免引起頭暈、嘔吐、心悸等不良反應。

此外,無論在酒中加入何種藥物,酒精傷身的事實是改變不了的。因此飲用藥酒不能過量,畢竟裡面有藥物成分,多喝不僅達不到輔助治療的效果,還很可能起反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