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圳光明新區地下綜合管廊將續建36.7公里

↑光明新區光僑路地下綜合管廊。 通訊員周海攝

近日,深圳地鐵施工挖斷7條電纜致多片區停電引發關注。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是防止此類事件發生的重要解決辦法,但地下綜合管廊也面臨成本高昂、推進難度大等問題,並非適宜所有地區。2008年,地下綜合管廊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一項前瞻性工作,率先在光明新區試點建設。目前,新區已經建成3條路線共8 .5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並已投入使用,發揮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應。未來新區還將規劃建設36 .7公里新綜合管廊。

管廊成本每公里近億元

光明新區成立於2007年8月19日,土地面積156平方公里,人口近100萬。新區自成立以來就提出了走“綠色發展”的路線,地下綜合管廊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一項前瞻性工作,也率先在光明新區試點建設。目前,新區已經建成3條路線共8 .5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並已投入使用,發揮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應。光明新區也繼獲得了“國家綠色建築示範區”、“低衝擊開發雨水綜合利用示範區”、“國家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國家綠色生態示範城區”、“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海綿城市試點”等國家級試點稱號。

記者從光明新區住房建設局獲悉,2008年,光明新區在深圳市各區中率先編制完成了相關規劃,規劃總裡程40 .6km,覆蓋了新城核心區的主要城市乾道。同年10月,新區正式啟動了華夏路、光僑路和觀光路三條綜合管廊的建設工作,建設部門為新區建築工務局(原土發中心),2013年三條管廊全面竣工,長度共計8.5公里。其中,華夏路為單艙結構,長度1.3公里,入廊管線包括通信光纖、供電電纜(10kv、20kv)、市政綜合用水(DN800管徑);光僑路為雙艙結構,長度5.2公里,入廊管線包括通信光纖、供電電纜(10kv、20kv)、市政綜合用水(DN1000管徑);觀光路為單艙結構,長度2公里,入廊管線包括通信光纖、供電電纜(10kv、20kv)、市政綜合用水(DN1200管徑)。在管廊建設過程中,施工方預留了管線發展太空,有效避免了在管線擴容和維修時對路線反覆開挖。

三條管廊均是作為市政路線工程的一部分進行建設,其建設難度和成本都十分巨大。據估算每公里建設成本3000-5000萬元,但由於人力等成本增加,現今管廊每公里成本已超此數據一倍以上,這些資金全部由市政府投資。

節約10%-15%城市用地

目前,該三條管廊已經投入使用,並在保障城市供應、克服城市規劃與市政管線發展變化之間的矛盾、緩解交通壓力、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發揮了明顯作用。

光明新區住建部門工作人員介紹,三條地下管廊內管線布置緊湊、配置靈活,提高了地下太空的利用率。與傳統直埋方式相比,可節約10%-15%城市用地。地下綜合管廊敷設管線,相當於在管線外加裝了一道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大大提高了管線使用壽命,減少了資源損耗,降低了對環境的汙染。由於管廊預留了管線發展太空,有效減少路面的重複施工,降低了對正常交通和城市景觀影響。

此外,光明新區地下綜合管廊的率先建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吸引了國內的廣泛關注。截至目前,地下綜合管廊監控中心相繼接待市內外參觀考察團122批次2569人,其中包括美國西雅圖市政府環境考察組和歐盟促進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項目組等國外人士和國際組織。

記者了解到,2016年光明新區啟動了《光明新區綜合管廊詳細規劃》的修編工作,目前已基本編制完成,新版規劃到遠期規劃總裡程為45 .23公里(現狀8 .5公里,近期4.68公里,遠期32.05公里),另外遠景(2031以後)規劃32.21公里。

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顯成效

光明新區不僅於2008年率先試點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也取得優異成績。記者了解到,自2009年起,新區便在試點區域先行先試,結合國家“十二五”水專項課題研究,在全國率先探索低影響開發建設實踐。2011年10月,光明新區被住建部確定為全國首個低衝擊開發(同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示範區。2016年4月,以光明鳳凰城為試點區域,深圳市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2018年4月,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三部委審核,以光明新區鳳凰城為試點區域的深圳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在這14個試點城市考核中位列第一。

今年6月,光明海綿城市建設也經受了4號台風“艾雲尼”的檢驗。在一輪大暴雨過後,光明新區海綿辦技術人員立刻對試點區域海綿項目開展現場巡查,巡查結果表明,原內澇點無積水,海綿項目顯現較好的效果。據了解,光明新區將把鳳凰城開發、治水提質、海綿城市建設三個平台融為一體,力推“五個一”工程,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廣泛借力,為全國海綿城市建設探出新路,提供試點樣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