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在李寧做設計

人物

今年2月7日那天,紐約時裝周“李寧”的秀場,模特們穿著酷炫的運動裝在T台上接受觀眾的“檢閱”,那一刻,模特和工作人員都不清楚這場秀在之後意味著什麽。

28歲的設計師王澤蓮在後台忙碌,她與其他幾位設計師一起檢查模特最終的造型,看看還有沒有什麽遺漏,袖子擼得帥不帥。對於她來說,後台不是陌生的地方,為了這場秀大家已經折騰很久。

“李寧”紐約時裝周後台

當最後一名模特走回來,她與另外五位設計師上台謝幕,大家做了個非常有中國風的抱拳姿勢,齊刷刷帥得很。勁爆的音樂配合觀眾使勁鼓掌,王澤蓮有些激動。

王澤蓮(右一)

沒法不激動吧。

公司確定讓王澤蓮去紐約,已經非常臨近發布會了,簽證都顯得異常緊張。

當時在陳列著時裝周服裝的選樣廳裡,首席設計師告訴了她這個消息。這樣的大體量品牌,設計師往往有幾十位,去紐約時裝周出差,自然是很多人希望的。

最終,“李寧”一共去了六位設計師,三位服裝組,三位鞋類組。

得到通知的當晚,王澤蓮特意跟媽媽影片說:

“我要去紐約啦!”

王澤蓮在紐約時裝周後台

秀後,王澤蓮和同事的謝幕照被爸媽當成寶,給自家親戚的每個群都發了一遍,而李寧這位體壇傳奇,也在成為王澤蓮的最大老闆之後,被她父母當成偶像。

紐約時裝周發布的印有李寧照片的T恤

在紐約,一夜走紅

天貓策劃的chinaday給了“李寧”一個契機,他們聯合了四個中國品牌去紐約時裝周走秀,同時在天貓店中做部分走秀款的銷售。

在此之前,“李寧”一直在研究年輕消費者,時尚化轉變需要一個爆點。在chinaday的四個品牌中,李寧不算最突出的,另外有同樣接地氣的“太平鳥”,很潮的陳冠希的CLOT,以及很有創意的新銳設計師陳鵬。

“李寧”紐約秀後台

事實上,四個品牌中,只有“李寧”的秀成為了現象級的話題。

因為時差,紐約秀結束後國內並沒有第一時間公布照片,到當日王澤蓮睡前,一切都很平靜,第二天早晨醒來,她和小夥伴們才發現整個微博和朋友圈都炸了,大家都在討論“李寧”。

大家都說“李寧”變了,變得又潮又酷。

“李寧”一夜走紅!

這場秀以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軸為主線,王澤蓮的主要任務是做未來這一時間段。

日常天天穿黑色又很喜歡山本耀司的她,選擇了黑色為主,搭配光澤感的面料,整體簡約帶有些科技感。

王澤蓮設計的“李寧”

紐約時裝周前兩個月,公司開始為這場秀忙碌,而最辛苦的是在廣州趕製走秀成衣。

“李寧”的總部在北京通州,王澤蓮就在總部上班,開發中心在佛山,工廠則分散在好幾個城市。

10天時間裡,她每日8點從酒店出門去工廠,夜裡11點才能回酒店,睡眠嚴重不足。衣服的面料、輔料、製作工藝、版型、整體效果等等,在製作環節需要各種調試,設計師及時在一旁盯著,會更加迅速和準確。

在廣州的酒店晚上加班

若在往常,設計大貨的流程則不太一樣。平時她的設計做出來之後,與開發部的同事進行交接,交接時會把顏色、版型、面料、圖案等都定下來,之後版師、跟單、面輔料人員會根據這些資料分到各個工廠去製作,中間有問題再隨時與設計師溝通。

在佛山的開發中心會進行第一次選樣,模特穿好,設計師與版師配合進行修改和調整,修改過的樣衣,會在北京總部進行第二次選樣。

王澤蓮設計的“李寧”

設計師的日常

在大眾想象中,服裝設計師這個職業時髦而輕鬆,似乎常常坐著飛的四處看秀,出入各種高級商場,大手筆地買買買。

事實上,設計師背後更多是站著整個服裝產業,從面料到製作,從工廠到商場,腦力活和體力活兼顧。

王澤蓮設計的“李寧”

去紐約出差,是王澤蓮第一次去歐美地區,以前出差,都是韓國和日本。一般,他們會去潮流店鋪和各種買手店看看,有時候也會買一些樣衣回來,研究版型和面料。相對於韓國,王澤蓮更喜歡去日本,除了因為乾淨和好吃的多,潮流店鋪也多一些,服裝有質感又很講究。

在巴黎的王澤蓮

跑得最多的,自然是國內的城市。像許多其他品牌的設計師一樣,王澤蓮在每一季衣服做出來之後需要去走訪和調研,去自己的店鋪、競品的店鋪,還有一些有參考意義的店鋪。

這種“逛街”其實很累,往往會集中在一個時間裡跑幾個地方,從早到晚地走。每回調研,王澤蓮就會長很多痘,因為吃的熱量太高,睡得也太晚。

穿著“李寧”在巴黎的王澤蓮

從谷底到高潮

在很多人看來,能在此刻風頭正勁的“李寧”做服裝設計師是一件很驕傲的事情。不過,別忘了,“李寧”擺脫早前的頹勢也就在這兩年。

王澤蓮進入李寧是在2013年,正是“李寧”艱難的日子,許多2013年的財經報導中都寫到“李寧”2012年巨虧20億。

即便巨虧,“李寧”還是在2012年舉辦了設計大賽,這項面對大學生的創意設計大賽誕生於2010年,包括鞋類和服裝設計。在北京服裝學院學習男裝設計的王澤蓮,被同學拉去參賽,這個很俗套的劇情有個同樣俗套的結局,她獲得了金獎。

之後,她順理成章的進入“李寧”實習,然後工作,從設計助理做起。

值得一提的是,“李寧”公司像她這樣獲獎之後去公司的還有不少,除了大學生設計大賽,公司還舉辦過“韋德之道”的設計大賽,發掘設計力量。種種細節,為今天的成績埋下伏筆。

“李寧”巴黎秀後台

那時候的國內運動品牌不像現在這麽風生水起,所以這類公司往往不是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首選。王澤蓮以為自己會去一家時裝公司,但緣分這種東西說不清楚,再者,全中國的成年人應該沒有誰不知道李寧吧,多少有些信任感。90後王澤蓮沒有見證過李寧本人的體操傳奇,但知道李先生是體操王子,而她的父母對那些輝煌再清楚不過了。

當爸媽知道她要去“李寧”,就囑咐了一件事:吃好點。

北京奧運會上李寧點火,圖自網絡

那時候的“李寧”不夠時髦,在尋求突破口。

王澤蓮是一名新人,以學習為主,但也期待著能盡快實現自己的設計價值。

工作的第二年,公司誕生了badfive系列,這是一個以籃球為核心的系列,但不限於專業籃球,而是泛籃球感念,強調有個性,有反叛精神的年輕人,他們很酷,很潮。

王澤蓮設計的“李寧”

或許變化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

2014年,王澤蓮從設計助理升為設計師,現在,她已經是高級設計師,在她之上,還有首席設計師。

今年的紐約秀,作為badfive系列高級設計師的王澤蓮成為了謝幕中的一位,在很多品牌,那個重要的位置會留給設計總監,但在“李寧”,似乎有意給年輕設計師更多機會。

Badfive的設計師年齡在23歲~35歲之間,平時大家一起頭腦風暴,然後分項目做設計,設計的時候也常常一起討論和分享。王澤蓮被同事們稱為“二姐”,大家相處融洽。

王澤蓮與同事在紐約時裝周後台

第二“戰”,巴黎

一場成功的秀對品牌最有效益的影響就是,時裝周的款式銷售很好,進“李寧”專賣店的年輕人比以前多很多,而且,他們打扮得很潮。

手拎LV,腳踏“李寧”,確實已經不是夢了,紐約秀後,不少曾經隻買奢侈品的中國富豪,也會偶爾買“李寧”。

廣受好評的悟道系列

紐約時裝周發布的成功,給整個設計團隊打了一劑24K純雞血。原來,真的可以設計得更大膽些。除了走秀款,“李寧”的大貨也在慢慢轉變。

“不能脫節,否則大家會覺得我們只是在作秀,照片裡看到的是很好看的款式,店裡卻還保留原樣豈不是很喪”,王澤蓮說。

王澤蓮設計的“李寧”

紐約回來的幾個月之後,“李寧”去巴黎時裝周做發布,這是一個更大的挑戰,畢竟巴黎是時尚的中心。

但對於李寧的設計團隊來說,這次的準備比去紐約更遊刃。

有了一次突破,怎麽突破第二次?

第一次拋出中國李寧,第二次講李寧先生”。

王澤蓮在後台接受採訪

紐約秀,用“中國李寧”告訴大家品牌的價值,而巴黎秀更多是傳達品牌的態度。

“李寧先生從體操王子到為了中國運動員而誕生的‘李寧’品牌,這種使命感和拚勁讓我覺得很酷。紐約時裝周後我們也總結了優劣,網友的一些評價還是很中肯的,第一次要的是炸點,第二次我們就需要靜下心來好好做設計,從視覺系到對經典款式的傳承和延續”。

巴黎秀,王澤蓮的任務是延續經典的紅黃配色,同時做一些創新和延展,讓造型完整。

那款回顧“莫氏空翻”的紅白黃體操服,正出自王澤蓮之手。

另外,她還設計了紅黃搭配的運動上衣,以及風衣、夾克等等。

王澤蓮設計的“李寧”

她畫的走秀款設計稿非常有意思,人物的臉被交代得很清晰,還有著酷酷的、不屑的表情。

她喜歡畫畫,也喜歡看漫畫,一直在追《海賊王》,還喜歡宮崎駿的所有動畫和《夏目友人帳》。畫設計稿時,常常不自覺的先把臉畫好。工作幾年了,也保持著手繪的習慣。

王澤蓮的手繪稿

或許,這種很年輕的狀態更容易貼近年輕消費者的潮。

“潮”在今天,不一定是褒義詞,因為很多潮流設計過於程式化,僅僅在圖案上做變化。王澤蓮喜歡山本耀司,一來佩服他從母親的裁縫店出來闖蕩,做到現在的成就真的很勵志,另一點來自他對裁剪的癡迷。“現在的品牌做圖案的真是太多了,將一件衣服用裁剪就達到舒適和好看的廓型很難得。”

在她看來,現在的市場競爭很激烈,沒有款式和版型就談不上什麽設計。

這會,王澤蓮又恢復到設計師的日常狀態,早晨坐八點半的班車趕去通利福尼亞(大家對通州的愛稱),九點到公司吃早飯、喝杯咖啡然後開始工作,中午吃飯加午休一個小時,六點下班當鏟屎官,周末常常跟男友出去閑晃。說不定何時,又要進入緊張狀態。

我問她,“李寧”下一場去哪走秀?

她說: “下一場還不知道呢,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做著努力,時機到了,就拿成績”。

後記

“李寧”公司於8月13日發布半年報,淨利潤達到26856.9萬元,同比增長41.97%,非常誇張的數字。

上半年的紐約時裝周以來,“李寧”一直處於熱議期,我也先後寫過兩篇秀評,希望從更加深入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大體量企業如何做巨型翻轉。王澤蓮是“李寧”公司的一名設計師,不算最高位,但也具有一定代表性。她年輕、經歷過品牌的低潮期,看似無法預測今年的翻紅背後,是天時地利人和。

市場從來沒有絕對的好與壞,至少,當下的成績,一定是未雨綢繆的結果。

還是那句話,希望國產品牌越來越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