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生仔豬腹瀉的診斷及預防

仔豬剛出生時,其腸道是無菌的, 但出生後很快就有腸道細菌定植,其中也包括一些腸道致病菌在內,而初乳中所含的母源抗體可以防止這些細菌對腸道的損傷,所以初乳攝取不足的仔豬往往可能會患上新生仔豬腹瀉病。

一、可能感染的病原

大腸桿菌是最早定植的細菌之一 ,致病性大腸桿菌菌株通過 菌毛黏附素(通常是F4或F5菌毛) 粘附在小腸 上皮 細胞上, 然後通過 分泌腸毒素(通常是熱穩定毒素 和熱敏感毒素) ,導致腸上皮細胞中的氯離子析出 , 同時分泌大量液體,最終導致腹瀉。對於新生仔豬而言,腹瀉導致體液流失對機體傷害尤為巨大,不僅因為水佔其體重的大部分,而且由於早期仔豬體內水分的唯一的來源只有母豬的乳汁。

而後在仔豬腸道內定植的細菌是產氣莢膜梭菌A型和C型, 可能還有梭狀芽孢桿菌,然後可能是輪狀病毒、傳染性胃腸炎或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或球蟲等, 它們在小腸上皮細胞中繁殖, 破壞吸收細胞, 導致腸壁萎縮, 進而引起腹瀉。

二、傳染途徑

通常情況下,豬場發生 新生仔豬腹瀉 的傳染源包括病豬、汙染的環境以及母豬糞便,儘管成年豬免疫系統成熟,不再因感染球蟲、輪狀病毒、大腸桿菌和梭菌感染而發病,但這些病原都有可能單獨或混合存在於母豬糞便中。同一個棟舍或產房中仔豬之間的傳播是最常見的,當然如果棟舍或產房內沒有有效的清潔措施,類似大腸桿菌或者梭菌可以在這種環境下存活數月,仔豬極有可能通過汙染的環境感染病原而致發病。除此之外,從場外引進種豬等也可能同時引入新的致病病原。

三、臨床癥狀

新生仔豬腹瀉 通常發生於0-4日齡的仔豬,並且出生後12小時內即可發病,患病仔豬雖然也會吸吮母乳,但往往呈現尾巴無力、下垂,被毛紊亂、精神沉鬱、消瘦等癥狀,如出現脫水,則仔豬會出現眼睛凹陷,臀部和脊椎突出等癥狀。此外,腹瀉產生的糞便可能附著於仔豬體表,致使其體表汙濁,發病嚴重時,仔豬可能昏迷或死亡,即便腹瀉恢復,患病豬仍表現消瘦和發育遲緩。如果是梭菌感染,患病仔豬往往 在 出生36-48小時內發生血痢,拉血紅色稀便。

連續式生產的豬群,因產房清空時間短,往往不能充分清潔消毒,暴發該病的幾率更高,其死亡率也可高達70%以上 , 而後隨著日齡的增加,腹瀉死亡率迅速降低,至14日齡死亡率可降至10%以下 。

生產中確認是否存在 新生仔豬腹瀉 比較簡單,一般通過日常對產房的巡查即可,比如 脫水 消瘦的 仔豬 就 經常伴有腹瀉,但有時可能需要逐個檢查病情, 以確認是否是初產母豬病例或經產母豬中的早期病例。腹瀉的仔豬 直腸溫度通常是正常的, 可以用棉花棒輕微插入直腸,採集肛門拭子送至實驗室進行檢測以確診。

需要注意的是, 新生仔豬腹瀉 所帶來的危害不僅僅只在仔豬,仔豬因患病而導致母乳攝入量降低或者死亡時,母豬乳頭被吸吮的頻率減少 , 可能還會導致母豬哺乳後期或以後胎次中出現無乳症 甚至是 乳房炎的疾病 , 從而導致更大的生產問題和經濟損失 。

目前而言, 新生仔豬腹瀉 的病原很難確認,實驗室檢測通常需要採集剛剛下痢仔豬的新鮮樣品,或急性死亡病例仔豬的腸道內容物進行檢測,並且檢出的病原是多樣的,通常情況下是產 腸毒素大腸桿菌產生的F5、F6等菌毛黏附素 , 或產氣莢膜梭菌A型或C型,或梭狀芽孢桿菌, 後期也可能感染輪狀病毒、球蟲,傳染性胃腸炎或流行性腹瀉病毒也可能參與其中。

四、病理剖檢

對脫水病例的剖檢病變檢查可見肝臟暗紅,胃部有凝乳或乳凝塊,小腸和大腸膨脹,鬆弛並充滿液體。如病原以大腸桿菌為主,則剖檢可能觀察不到,或只有輕中度腸道暗紅,而以產氣莢膜梭菌C型為主要病原時,腸道內會有明顯的血水,梭狀芽孢桿菌為主要病原時,剖檢呈現腸系膜水腫、腸道壁增厚等癥狀。

五、治療及預防

新生仔豬腹瀉 是多因素疾病,針對單一病因的治療措施如口服抗生素可能無效,加上近年來腸道致病菌的耐藥性增強等因素,採用傳統的藥物保健等措施進行預防,很可能出現病情的加重或反覆。而通過母豬接種疫苗並確保仔豬攝取足量初乳, 是預防新生仔豬腹瀉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針對以細菌性病原為主的新生仔豬腹瀉,一些基因工程疫苗含有針對不同致病菌株的主要抗原如菌毛黏附素或腸毒素等,對不同致病血清型具有交叉保護作用。除此之外,良好的產房管理措施,如全進全出的管理模式,批次化管理中的衛生消毒措施以及產房良好的保溫措施等等,均會影響新生仔豬腹瀉的防治的效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