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750億年銷售目標未竟,首創置業融資擴張再出新招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12日電 (趙競凡)千億目標可望難及,首創置業並不甘心。負債高企之際,啟動供股計劃能否助其“輕裝上陣、再下一城”?

千億目標,道阻且長

10日晚,首創置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首創置業)公布供股計劃,稱每10股公司現有股份預計發行不多於5股的供股股份;此後,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預計增加不超過50%。

首創置業稱,供股是為了增強公司資金實力、降低杠杆比率、優化資本結構,同時支持公司業務的可持續發展並實現進一步突破。

截圖來源:首創置業公告

從這一表述並結合首創置業近年發展來看,透露出兩個主題:業務擴張、債務壓力。

2018年初的業績發布會上,首創置業展露衝擊千億的雄心。同年4月董事會換屆後,千億目標再次得到確認。董事會稱,將力爭2018年“保750億衝800億元”、2019年突破1000億元、2020年實現1400億元,並希望“重回行業30強”。

此後首創置業的確拿地積極、銷售迅猛。土儲方面,公司以並購及合作開發等方式,於2018年獲得27個項目,土地投資額409億元,同比增長11.3%,總建築面積為409.3萬平方米。而在銷售方面,公司全年簽約銷售額706.4億元,同比增長26.5%;簽約面積306.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6%。

雖然首創置業衝規模之心急切,但從銷售、營收、利潤增長情況來看,收效差強人意。公司2018年年報顯示,其全年簽約銷售額為706.4億元,並未實現750億元的銷售目標;實現營業收入232億元,較去年增加了不足20億元;此外,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僅為19.22億元,同比下降9%。

發債賣資產,難解融資之渴

對於首創置業來說,規模意味著什麽?公司總裁鍾北辰上任之初曾說,房地產行業的分化正在不斷加速,“必須保持足夠的增速,或者跑贏房地產企業的平均速度,跑贏房地產整個大盤,才能立住腳”。

首創置業總裁鍾北辰 圖片來源:首創置業官網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則認為,在當前房地產形勢下,企業已經漸漸褪去了對規模的盲目追逐。首創置業身為國企,料想對規模沒那麽看重。張大偉向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首創置業衝規模大概率是為了融資,因為沒有規模的房企,很快就會被資本市場拋棄。

首創置業的融資需求有多旺?從發債情況便可探得一二。

2018年,首創置業採用債券、險資、資產證券化、供應鏈融資等融資方式,發行了5億美元3年期境外高級債券、100億元公司債(用於償還借款)等。此外,首創還與華夏銀行合作發行債權融資計劃,融資總額不超過30億元以償還金融機構借款。

除發債外,首創置業積極出售旗下資產以盤活資金。公司公告顯示,其先後以5.98億元和3.85億元的轉讓底價,出售子公司北京開元和安投資有限公司51%的股權、北京陽光苑商業投資有限公司35%的股權。

首創的融資需求並非無跡可尋。伴隨土地擴儲,公司資金面的承壓逐漸顯現。截至2018年12月31日,首創置業及其子公司(集團)總負債為1315.16億元,而此時總資產僅為1697.17億元,淨負債率較去年150.64%的高點繼續上行至193.43%,遠超80%的行業警戒水準。

此外,短期償債壓力也一並凸顯。2018年全年,首創置業短期借款為27.49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206.71億元,結合期末貨幣資金225.27億元來看,公司尚存8.93億元的資金缺口。

業內人士認為,在前述背景下,此次供股對首創置業有了別樣意義。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中新經緯客戶端分析稱,選擇股權融資,一是因為高企的債務水準會使今後的債務發行工具不會太多;二是相比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可以有效降低杠杆比率,改善資本結構。此外,擴大融資渠道也會為企業的業務擴張提供豐富資金來源。

在近期的2018年業績會上,首創置業表示:今後將繼續堅決執行“快周轉”策略,確保2019年實現800億以上簽約目標,同時以快周轉帶動強投資,實現區域投資擴容。不過,在業內公認的銷售“小年”2019年中,前述目標能否實現,仍是未知數。(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部門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