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貴妃用牛乳沐浴是真的 大清後妃都是美妝界鼻祖

延禧攻略女主吳謹言

於老師這次狠心拋下往日的高飽和度審美,畫面和服裝色彩配色的選用舒緩雅緻,頗有皇室的莊嚴感。

莫蘭迪色系

說起這種低飽和度和高級灰調,芭姐可以做一個小科普,這種色系被稱為「莫蘭迪色系」,來源於義大利的著名畫家喬治·莫蘭迪(1890-1964,Giorgio Morandi )筆下。

喬治·莫蘭迪自畫像

高級的性冷淡色能讓畫面用最優雅的狀態,呈現出令人舒緩的觀感,這也就是為啥《延禧攻略》至今都讓人忍不住一通誇的原因嘍。

不僅整部劇的色調高級,劇中人物的妝容也是備受關注的看點。

造型細節都是在還原歷史的基礎上進行審美改良。

古代滿族女子每邊耳朵會扎三個耳洞,名為一耳三鉗。

播放GIF

一耳三鉗

耳飾的佩戴也是人物地位階級的體現,清朝把東珠(產自中國東北松花江、黑龍江、烏蘇裡江、鴨綠江等流域的野生珍珠)看作珍寶。

在清代帝後的朝冠、朝珠、領約等代表著皇家氣派的地方,都少不了東珠的身影。乾隆皇帝公開說過:「(東珠)王公等冠頂飾之,以多少分等秩,昭寶貴焉」(《清高宗禦製詩》)

高貴妃

從皇后以下的妃嬪,可以使用東珠的數量是逐漸減少的,最後一級可以享用東珠耳環的是嬪,可用「鑲四等東珠十二顆金珥一副」,並且以使用東珠的等級區分身份尊卑。

仔細觀察這部劇中人物對珍珠的佩戴上,也是頗為用心了。

皇后、貴妃、嫻妃等人所佩戴的為東珠耳飾,並且皇后的珍珠較為大顆。

富察皇后

高貴妃頭飾

嫻妃

而在第一集中進宮選秀的舒貴人所佩戴的,就是玉石耳墜了。

玉石耳墜

除了大家都頗為關注的朝冠和頭飾,其實造型中對於壓襟的造型還原也很是用心。

劇中人物的紐扣處多掛有形式各色的漂亮串珠,便是古代女子佩戴的壓襟了。

古代女子佩戴的壓襟

自唐代出現,流行於明清時期,女子衣著肥碩,經不住風吹,便用壓襟壓住輕薄的衣衫,同時也有裝飾的作用。

壓襟

壓襟也可為手串的造型,因為當時的妹子對手串極為喜愛,既能放在胸口裝飾,也可以取下來戴在手上。

壓襟也可為手串的造型

不僅能讓衣服平順,起到裝飾作用,行走的時候還會發出輕柔的聲響,增添優雅。

魏瓔珞在宮女時期所佩戴的壓襟,和後期升為妃嬪所佩戴的壓襟造型上大為不同,所以壓襟的材質和美觀度,當然也是地位的象徵了。

魏瓔珞剛入宮是所佩戴的壓襟

女主魏瓔珞的長相清冷凌烈,小小一張巴掌臉,頗為符合清宮妃子的長相。

說起整部劇中的妝容重點:柳葉眉、咬唇妝,也都是符合史料考證的了。

女主魏瓔珞

由於清朝女子地位低下,多為迎合男性審美為主,女子們要顯得低眉順眼,嬌作獻媚。

皇后畫像

當時女性的眉形均為眉頭高、眉尾低的形態,形狀纖細修長,彎似新月,越發襯托出女性清秀柔美的姿態。

眼妝均為淡雅自然,而唇妝就是重中之重了。清朝的唇妝仍以櫻桃小口為美,沿襲了點唇的畫法。

點唇

除了櫻桃小口之外,較為有代表性的唇妝為上唇塗滿口紅,而下唇隻塗中間一點點的T字形唇,在當時的宮廷中非常流行。

櫻桃小口

還有一種塗法是隻塗下唇,不塗上唇。

隻塗下唇,不塗上唇

除了大家在劇中關注到的「畫黛眉、塗唇脂」的步驟,敷粉也是古代女子化妝的第一步,也就是我們現在化妝的底妝步驟。

早在北魏末年的《齊民要術》就詳細記載了女子製作敷面米粉的方法,米要選用梁米或粟米,將米磨成細粉沉於涼水發酵腐爛,再洗去酸氣,然後用一個圓形的粉缽盛以米汁使其沉澱,最後放於日頭下曝曬,曬乾後的粉末即可用來敷面。

女子製作敷面米粉

在米粉之後,古代的漂亮妹妹又發明了鉛粉。鉛粉的美白效果也是早早的就被古人發現了。

我們常說的「洗盡鉛華」,這裡的「鉛」,就是古代妹妹們化妝用的鉛粉。

古代洗臉容器

而鉛粉作為重金屬對於皮膚的危害大家怕是從各種報導中有所耳聞,但在古代,鉛粉屬於上等化妝品的存在。

到了清朝就已經出現了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和滑石等細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作為底妝。

清代嵌瑪瑙銅粉盒

畫了這麼精緻的妝,可怎麼卸妝呢?

淘米水是最早使用的卸妝洗臉的水。

而到了宋代,就已經擁有美容效果的肥皂了。將皂角與香料、各種有美容效果的中草藥配在一起,搗成碎末,再凝聚成團,做成團塊形式的成品,在市場上出售。

后宮裡爭奇鬥豔的妃嬪們每天都想辦法美美美,除了化妝和清潔,當然保養有道。

之前的劇情裡,魏瓔珞去給高貴妃送牛乳,沉甸甸的兩大桶牛乳原來是給高貴妃送去泡澡養顏。

播放GIF

魏瓔珞去給高貴妃送牛乳

皇上還因為心疼魏瓔珞被高貴妃踩到受傷,把用牛乳泡澡給禁止了。

而說起清朝的美容大王,當屬慈禧太后,可以說是專家級美容護膚了。

慈禧太后

慈禧身邊的女官裕德齡曾用英文寫下了《清宮二年記》,後被出版為《我在慈禧身邊的兩年》。

《清宮二年記》

裕德齡少年時隨父在日本和法國生活了六年,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精通多國語言。17歲時隨父回京,因通曉外文和西方禮儀,和妹妹裕容齡一同被慈禧招入宮中,成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因父親的重病而離宮。

裕德齡

因為這段與傳奇人物慈禧朝夕相處的經歷,親朋好友都特別感興趣,在大家的催促下,用「德齡公主」的筆名將這段經歷的所見所聞寫成書。

她對慈禧的飲食起居、生活情趣和內心世界進行了仔細觀察,寫出了皇室宮廷生活的艷麗和奢華,其中就包括慈禧精緻的保養大法。

慈禧太后和宮女們

慈禧根據自己的膚質,研製了很多特別的保養品。

香肥皂

在傳統肥皂配方的基礎上,慈禧要求禦醫根據自己的膚質,加進一些中藥和香料,具有洗滌去垢、滋養皮膚與保健止癢等多種功效,備受慈禧青睞,不僅她自己使用,光緒皇帝及其後妃們也使用,慈禧還用加味香肥皂作為珍品賞賜給心腹重臣和宮中女子,因其珍貴,每次賞賜也只能是不多的幾粒。

宮粉

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敷粉了。清朝的敷粉經過改良,主要由米粉、益母草粉、珍珠粉加香料製成,白天化妝一般略施薄粉,晚上入睡前, 要用大量的宮粉塗於臉部、脖子、前胸、手臂,使皮膚與粉融為一體。

慈禧太后畫像

玉容散

禦醫們為慈禧精心配製了由16味中藥材合成的玉容散,借鑒了「八白散」的配方,除了八白散中的白芷、白牽牛、白丁香、白僵蠶、白細辛、白附子,還添加了白蓮蕊、鷹條白、鴿條白、防風、甘松、三奈、白斂、檀香等八味葯,其中的「鷹條白、鴿條白」就是鷹、鴿的糞便,傳說中慈禧用鳥屎護膚的來源就在此。

用水將粉末調濃,塗滿面頰後揉搓,然後用熱水洗凈,可以說是泥狀面膜的鼻祖了。這款「面膜」化積消黯、防皺滅痕,是慈禧終生的愛用品。

漚子方

由八味中藥研成粗渣,與三斤燒酒一同煮透,去渣留汁兌上白糖、蜂蜜、冰片粉、硃砂面攪勻,裝入瓷瓶,用來塗抹臉頰,有嫩面、滋潤肌膚的作用,功效如同現在用的霜。

除了用中藥調製宮廷禦用保養品,還會有鴨蛋青敷臉,利用蛋清的張力拉平臉部皺紋,可以說是非常機智的野生美妝博主。

慈禧太后照片

不僅手工護膚,慈禧當年就已經用到美容儀了。

根據德齡公主記載,慈禧有一套奇特的美容大法,就是每日用玉輪在面部揉搓擦滾,以延緩衰老、永葆青春。

《甄嬛傳》裡,華妃娘娘就曾拿著玉輪按摩臉部了呢。

華妃娘娘拿著玉輪按摩臉部

話說現在國外也有博主拿我們古代同款的玉石滾輪按摩瘦臉了,看來是時候把Refa放在一邊了。

石滾輪

慈禧這位美容大王可以說是非常的精緻,除了想辦法美容護膚,還有固齒秘方。

固齒秘方非常複雜,要「生大黃一兩、熟大黃一兩、生石膏一兩、熟石膏一兩、銀杜仲一兩、骨碎補一兩等」十餘種藥物研成細末,先散擦在牙根上,洗完臉後,用冷水漱口。固完齒後又刷牙,刷牙要用固齒刷牙散,步驟可以說是非常繁雜了。

能在60歲時還被德齡公主形容為,皮膚如少女般細嫩,可見慈禧一生從早到晚為了保養都下足了功夫。

大清慈禧太后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