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兩個主方和這些加減法,搞定脾胃不和!

悅讀中醫

小編導讀

脾胃同居中焦,互為表裡。兩者同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在飲食物的收納、腐熟及水谷精微的吸收、轉輸等生理過程中起主要作用。其中脾胃不和證是指由脾運不健,胃納不化,升降不利所致的證候。臨床主要表現為神疲乏力、少氣肢倦、脘痞隱痛、納呆噯氣、大便稀薄、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細弱等,此證多見於胃痛、痞滿、腹痛、泄瀉、鬱證、肝風、勞淋等病症。

別小看這了脾胃不和,小編敢說,現代社會裡大多數人可能都或多或少感受過脾胃不和帶來的困擾。若是生活調攝不管用,那就按照名老中醫王暉的下述經驗來試試吧——

脾胃不和常用處方01半夏瀉心湯

(1) 藥物組成:薑半夏,淡乾薑,條黃芩,小川連,潞黨參,大紅棗,炙甘草。

(2) 基礎配伍:出自《傷寒論》。全方七味,適用於以脾寒胃熱為基本病機,升降不利為階段病機的痞滿、泄瀉、不寐等急慢性疾病。該方以製半夏為君葯。半夏,一是取其辛溫散結之性,以散寒熱、濕熱之鬱結;二是取其和胃降逆之性,以降胃氣之上逆。半夏得陰而生,有「五月半夏生」之謂,而「夏至一陰生」,故半夏順應陰氣萌芽、漸長之性,元素謂其「陰中陽也」,有交通陰陽之妙。臣以淡乾薑之辛熱以溫中散寒,條黃芩、小川連之苦寒以泄熱開痞。其中,薑、夏相伍,升中有降,辛散而不致無度,且能發揮半夏入陰之性;芩、連、夏相伍,降中有升,苦寒而不致敗胃;四葯合用,具有寒熱平調、辛開苦降之用。佐以參、棗,甘溫益氣、健運中州,與半夏相伍,消補兼施,以合「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之意。使以甘草,調和諸葯,與薑、棗相伍,辛甘化陽,以助脾運。全方七味,辛開苦降,寒溫一爐,攻補兼施,為脾胃不和,寒熱錯雜之第一方。

(3) 主治

脾寒胃熱為基本病機,升降不利為階段病機,當前趨於主位,症見胃脘痞滿,嘈雜易飢,便溏不化,受冷加劇。若脾陽不振為主者,在此基礎上加香砂六君子湯(木香、砂仁、陳皮、半夏、黨參、白朮、茯苓、甘草)出入;若胃經鬱熱為主者,在此基礎上加左金丸(黃連、吳茱萸)及烏貝散(烏賊骨、象貝)出入。

脾寒胃熱為基本病機,肝胃氣滯為兼夾病機,症見脘痞嘈雜,喜揉按,好溫飲,大便黏膩不暢,喉如痰塞。若兼夾病機趨於主位,在此基礎上加木香、厚樸、檳榔、決明子等,酒客之人另加葛花、枳椇子、晚蠶沙等。

脾寒胃熱為基本病機,肝脾失調為兼夾病機,症見迎風受冷腸鳴便泄、噯腐吞酸。若兼夾病機趨於主位,在此基礎上加四君子湯(黨參、白朮、茯苓、甘草)及左金丸(黃連、吳茱萸)出入。

脾寒胃熱為基本病機,心肝血虛為階段病機,症見夜寐不佳,心悸膽怯,脘痞嘈雜之後或劇或作。若階段病機趨於主位,在此基礎上加棗仁、淮小麥、香櫞、佛手等。

脾寒胃熱為基本病機,寒濕痹阻為兼夾病機,症見關節麻木、疼痛、腫脹、屈伸不利。若兼夾病機趨於主位,在此基礎上加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桂枝、白芍、紅棗、生薑)或防己黃芪湯(防己、黃芪、白朮、甘草、生薑、大棗)出入。

02小建中湯

(1) 藥物組成:膠飴糖,柳桂枝,杭白芍,大紅棗,鮮生薑,炙甘草。

(2) 基礎配伍:出自《傷寒論》。全方六味,適用於以脾胃虛弱為基本病機,陰陽營衛失調為階段病機的痞滿、汗證等慢性疾病。該方以膠飴糖為君葯,該葯甘溫膠黏,助脾陽、滋胃陰、緩肝之急,以防土虛木乘。臣以桂枝辛甘而溫,溫通中陽,芍藥酸苦微寒,補益陰血,二者相配,調和陰陽;佐以甘草、生薑、大棗。其中,甘草甘溫,合飴糖、桂枝則辛甘合陽,補助中陽,配芍藥則酸甘化陰,滋養胃陰;生薑辛溫,溫中暖胃,大棗甘溫,補脾益氣。全方溫扶脾陽,化育胃陰,緩急止痛。「脾居中央,灌溉四旁」,中氣建,則五髒得養,虛勞裡急諸症自然緩解。本方所治之證與陽衰寒盛、病重勢急的大建中湯迥然不同,症情輕緩,宗「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之旨,以緩葯小建中氣,徐圖緩求,細水長流,故前冠以「小」字。

(3) 主治

脾胃虛弱為基本病機,陰陽失調為階段病機,肝膽鬱熱為兼夾病機,症見寅卯時分胃脘痞滿,時欲返酸,得溫則減,按之則劇,站立則舒。若階段病機、兼夾病機趨於主位,在此基礎上加吳茱萸、小川連、甘松等。

心脾兩虛,營衛失和為基本病機,濕熱內戀為兼夾病機,症見大便黏膩不暢,每日三行,尿黃而濁,夜寐淺短。若兼夾病機趨於主位,在此基礎上加茅蒼朮、冬白朮、晚蠶沙等。

此外,補中益氣湯、大建中湯、香連六君子湯等方亦為常用的治療脾胃不和的主方。

好 · 書· 推 · 薦

全國名老中醫王暉病機類證方驗

王暉、陳霞波主編的《全國名老中醫王暉病機類證方驗》對名老中醫王暉的學術經驗和臨床診療思路進行了整理和歸納分析。主體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從思想源流、理論犀燭、師傳心悟、四診發揮四方面分別記敘;下篇從心肝血虛、陰虛濕熱、氣陰(血)兩虛、肺脾兩虛、脾腎兩虛、肝腎陰虛、肝脾失調、脾胃不和、氣虛痰瘀、陰陽兩虛十大病機分別記敘。儘可能詳細介紹中醫氣化學說、病機分層理論、方葯類病和五行體質觀等理論成果,再通過以證推方、以案寓理的方式,分門別類,輯為一體,以診病析理為切入點,以具體臨床病例為載體,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王暉先生的病機分層理論,系統剖析了王暉先生的中醫思維、辨證思路、用藥技巧。

掃描二維碼,免費試讀電子好書

END

版權聲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