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花最少的錢,買到最適合自己的車?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可支配收入越來越多,購買汽車的人也越來越多。其中,在2018年,女性購車比例超過30%,30歲以下購車人群佔總購車人數的40%。購車年輕化、女性化也是汽車市場日趨成熟的表現。另外,汽車消費已經和從前一輛車用到報廢的理念產生了很大的差距。非首次購車佔總汽車更新需求比例接近30%,也就是說汽車的更換速度更快,更換周期更短。

因此,初次購車的年輕化,再次購車的常態化,不同的消費者觀念區別也越來越明顯。

1、初次購車:便宜夠大配置多。

空間大

國內的消費者對於空間來說都有一種莫名的執著。因此在有限預算裡面,能夠買到盡可能大的車就是首要要求。另外,現在中國4+2+1的家庭結構非常普遍。由於汽車尚不算非常普及的大宗消費品,家裡有兩台車的佔非常少數。因此一輛車同時可以裝滿所有家庭成員也是不少初次購車者首要考慮的問題。因此7座車型也備受青睞。

配置豐富

對於新手來說,汽車的動力、行駛品質都像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反而,配置這些能一個一個數出來的就看上去非常實在。因此在傳統的“便宜大碗”的消費原則指導下,配置豐富往往是很多新手購車非常在意的問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配置豐富並不等於配置好用 。往往很多雞肋的配置在使用一兩次之後就不再使用,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價格實惠

年輕人初次購車,預算往往都不會太充裕。在預算範圍內,要買到夠大配置夠豐富的車性,在綜合性能方面可能就會有所妥協。

2、非首次購車:品牌、動力

非首次購車,購車者一般來說對於汽車的駕駛需求已經比較清晰。因此更對於汽車的需求更注重體驗和附加價值,而不僅僅是滿足功能需求。

品牌好

品牌往往是換車之後必然考慮的因素。換車往往代表著消費升級,而好的品牌除了能夠給予更高的汽車品質以外,還能顯得更有“面子”和“社會地位”。雖然這並不是國內特有的消費心態,不過“為面子而買車”的現象卻並不少見。

動力足

用車體驗,是不少朋友換車時非常重視的。在初次購車中,一方面對於汽車性能可能不太熟悉,其二在“尺寸、配置、價錢、油耗”等等的限制下,動力往往也是最先被妥協的。最常見的說辭就是“我不賽車,夠用就好”。但實際上,動力看似隻影響動力性能,但在實際駕駛中,動力響應差,超車困難,變速箱死活不換擋、平順性不好,往往都跟動力有很大的關係。

特別在熟悉了車輛的動力性能之後,動力只會不夠而不會過剩。因此在換車時往往會更注重動力表現。

3、老手購車:保值率、可靠性

可靠性高

老手之所以是老手,對於汽車的了解非常透徹。無論賦予什麽樣的附加屬性,汽車歸根到底是一件用品和工具,好用和經用還是最重要的。現在有不少所謂的豪車和好車,用起來這裡壞那裡壞,修起來沒完沒了。即使是再“豪”的車,用起來就像一件隨時失靈的工具,非常影響生活。畢竟修車還是非常麻煩和浪費時間浪費金錢的事情。因此,可靠性在老手眼裡往往是非常重要的選擇條件。

保值率高

前文說過,現在汽車的更換速度更快,更換周期更短,和以前一輛車用到報廢的觀念產生了很大的差異。因此,換車就免不了要將舊車賣掉或者進行置換。很多朋友在買了一些自以為便宜大碗的車以後,在換車才發現這車根本就賣不出,或者非常不值錢。如果把買車和賣車的差價分攤到用車成本上,會發現這輛車比想象中更費錢。

4、老司機都這樣選車:

很多朋友在想買車的時候,無從下手不知道怎麽去挑,通常他們會說“10萬買什麽車好”,“15萬買什麽車好”。其實沒有所謂真正意義上的好車,只有最適合的汽車。所以大家在考慮買車的時候,可以遵從幾個順序。

1、首先確定自己的預算,最好能夠預定一個範圍,還有一個連牌照、稅費和保險的購車上限。

2、確定自己購車的用途,譬如家用、通勤、玩樂、商務等等,最好能細化一下。,方便制定第三條標準。

3、汽車有很多屬性,包括外觀、動力、操控性、空間、舒適性、實用性、油耗、性價比、配置等等。按照自己的需求,將最需要的條件放前,不太需要的條件放後,列出一個列表。之後選車的時候,按照這個列表來挑選車型。如果預算不能完全滿足所有需求,從最不需要開始剔除當中的需求,最後選出一款紙面條件最適合你的一款或者數款車型。

按照這個方式,就能夠選到自己最適合的車型了,而不必再隨波逐流。當然了,多看教授的評測,就能事半功倍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