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還沒有紙的年代,古人如廁後如何擦屁屁

現代人上廁所有兩大神器,一是手機,二是手紙。有時候我在想,古人沒有手機,上廁所該是一件多麽無聊和漫長的事情。但是有沒有誰想過,在沒有手紙的古代,古人是如何擦屁屁的?

我猜想肯定會有人說,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就算沒有手紙,擦屁屁的普通紙張應該是有的。

但是你想錯了。

早在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中國就出現了紙的雛形,但直到東漢時期,蔡倫將造紙術加以改進,這才讓紙張成為中國人生活中的普通用品。

即便這樣,紙張的製造依然受到落後生產力的製約,產量不高,能使用紙的人非富即貴。西晉時期因為傳抄左思的《三都賦》造成“洛陽紙貴”。這個典故足以說明在造紙術改進之後的幾百年間,紙的產量並沒有明顯的提升。看過《三國演義》的人肯定都注意到一個事實,從頭到尾沒出現過一本紙質書,一直是竹簡橫貫全劇,重要的文件則以絹帛代之,以藝術家的嚴謹,不可能出現這麽明顯的bug。

那麽至少直到三國兩晉時期,紙並沒有成為文字的主要載體,紙質書籍更顯珍貴,用紙擦屁屁更加不可能。

圖1 蔡倫(?-121 )字敬仲

那麽古人如廁是如何擦屁屁的?

如廁對儒雅的中國古人來說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史料記載也只是隻言片語,一筆帶過。《左傳》記載了一件既有趣又尷尬的事情,原文是這樣的“將食,漲,如廁,陷而卒。”簡短的八個字說的是晉景公上廁所掉進糞坑淹死的尷尬事。

這是我們能看到的最早和上廁所有關的記載。這個過程有些曲折,這趟廁所之行成了晉景公的人生終點,至於擦沒擦屁屁就不得而知了,更加無法找到古人如何擦屁屁的線索。

我們不妨把視線轉回到現代,前幾年比較火的一部電視劇《尋秦記》。項少龍流落民間,在一對老夫妻家裡方便。一番酣暢淋漓之後才想起,這是古代,沒手紙可怎辦。跟老大爺比劃半天,老大爺才明白項少龍要擦屁屁,指著地上插著的一片竹子說可以用它解決。項少龍表示不能接受,於是老大爺遞給他一塊瓦片。

故事是現代人編的,但情節卻是有歷史依據的。其實那塊竹片是古人用來擦屁屁的專屬物件,學名叫“廁籌”,它就是古人的手紙。它還有一個人盡皆知的名字——攪屎棍。

圖2 廁籌又稱廁簡、廁轍和攪屎棍,是指大便後用來拭穢的木條或竹條

廁籌出現的年代已不可考,恐怕上古時期就已經出現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這種用竹,木為原材料的擦屁屁神器,和現代手紙一樣,具備擦屁屁的功能,卻有現代手紙不具備的優勢——可以反覆使用。對,你沒聽錯,廁籌是可以反覆使用的,使用完畢,即以清水洗淨晾乾,下次再用。怎麽樣,古人的方法是不是更加環保?

在一些考古研究中,廁籌的使用也得到了證實。西漢古墓出土的一些竹簡上,沾染的糞便殘留物足以證實,古人在擦屁屁這件事上,和早些年一些人拿著書本上廁所,一邊看一邊撕一遍擦的做法是一樣一樣滴。

老大爺遞給項少龍的瓦片是古人擦屁屁的另外一種手段。廁籌一般是在正規廁所使用,而在野外,用來擦屁屁的材料就更加豐富了,石塊,瓦片,甚至乾草枯葉也可以用來擦屁屁。

對於貴族來說,這些劣質物件不堪大用,他們會選擇比較柔軟的麻,布,甚至絲綢。當然了,這些用來擦屁屁的紡織品也是可以反覆使用的。

廁籌是古代流傳較廣,使用年代較長的擦屁屁物件。隨著時代的演變,廁籌已經成為和鍋碗瓢盆一樣的家居必備物品,製作廁籌的材料亦成為身份的象徵。平民百姓使用的主要是木,竹等常見易得的材料,而貴族使用的廁籌頗為講究,皆是以金玉製作。

圖3 古代的陶廁模型

宋朝時,開始出現比較正式的廁所。南宋《館閣錄》:“國史日歷所(主管歷法和編修史料的機構),在道山堂之東,北一間為澡圊過道,內設澡室,並手巾水盆,後為圊,儀鸞司掌灑掃,廁板不得汙穢,淨紙不得狼藉,水盆不得停滓,手巾不得積垢,平地不得濕爛。”這是宋代朝廷的公共廁所,設施與現代幾乎相近,而且已經出現了專門用來擦屁屁的淨紙。

淨紙的出現,是古人在擦屁屁這件事上的一個飛躍,這和唐宋時期生產力的巨大提升有關。紙的大量使用和剩餘,讓古人終於有機會用紙擦屁屁。就這一點,中國古人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獨領風騷。

但是用紙擦屁屁也是有規定的,那就是不能用寫了字的紙擦屁屁。古人認為寫過字的紙能辟邪,其實這裡邊有個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用寫了字的紙擦屁屁有辱斯文。

這個規定最初是民間的一個自發行為,從宋朝開始一直延續到清朝。後來甚至製訂了不能用寫過字的紙擦屁屁的法律章程,《惜字律》、《惜字新編》、《惜字征驗錄》、《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過律》都是相關的一系列法律。違反者不但會被官府懲罰,甚至會遭“天譴”。

圖4 近代的如廁用具

民間都能用紙擦屁屁了,皇家更是在這件事情上沒有懈怠。明朝後期,出現了一個叫“寶鈔司”的官府機構,這個機構當然不是印刷紙幣的,它是宮內專門負責為皇親國戚生產手紙的部門。寶鈔司生產的手紙也是有講究的,所造之紙三寸見方,柔軟,顏色也選用皇帝才能用的淡黃色。據《大明會典》記載,寶鈔司每年要生產72萬張草紙,耗費優質稻草24萬5千斤、石灰12萬斤以上,還有45斤零15兩的香油。這些東西加起來,要花1500多兩白銀。

注重養生的慈禧太后在這件事上更是講究,據《宮女談往錄》記載:慈禧使用的手紙是宮女們加工好的細軟的白棉紙,“先把一大張(白棉紙)分開裁好,再輕輕地噴上一點水,噴得比霧還細。……把紙噴得發潮、發蔫以後,用銅熨鬥輕輕地走兩遍,隨後再裁成長條,墊上濕布,用熱熨鬥在紙上只要一來一往就成了。……這樣把又柔軟、又乾淨、又有棱角的便紙,折疊好備用”。而像光緒皇帝的用紙則是“揉過、去硝之裱心紙”。怎麽樣,是不是看到現代手紙的影子了?光緒帝用的就是普通手紙,而慈禧太后用的仿佛是濕巾紙。

圖5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1908年),即 光緒皇帝

讓我們放眼全世界,看看他國人民是怎麽處理擦屁屁這件小事的。

古羅馬人喜歡去公共鬥獸場看角鬥比賽,喜歡去公共劇場看歌劇,喜歡去公共浴室洗澡,喜歡去公共廁所方便。總之,一切公共的東西古羅馬人都喜歡,包括擦屁屁的東西。古羅馬人用一根綁著海綿的棒子擦屁屁,這根棍子泡在水池裡,用完放在水池清洗,當然,這根棍子是公用的。

古代法國人和朝鮮人在擦屁屁這件事情上顯然開了一樣的腦洞,他們共同選擇了粗麻繩。將粗麻繩從房梁懸下,方便完畢,手拽麻繩,輕鬆解決。想想就是菊花一緊……

古代日本人選擇了一件最讓人意外的東西來擦屁屁——蟬翼。按照日本人的說法是蟬翼是透明的,可以在方便之後根據蟬翼上殘留物的情況辨別健康狀況。好吧,這個說法我接受了,只不過就蟬翼那丁點面積,使用者就不害怕一不小心滿手都是?

衛生習慣是一個民族文明開化程度的體現,從石塊瓦片到廁籌,最終進化為紙張,雖然過程是漫長的,但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這一點足以證明中華文化的先進性。

文:曾府成

參考文獻:《宮女談往錄》《館閣錄》《大明會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