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營養餐,吃飽吃好不容易

貧困縣學生倒掉免費奶,“寧肯浪費也不喝”難言正常

近日,一段“貧困縣學生把牛奶倒水溝”的影片,在網上引起熱議。影片中,幾個小學生蹲在教室門口,把牛奶從盒子裡擠出來,倒在教室門口的水溝裡,隨後將牛奶盒踩扁,而那條水溝儼然變成了“牛奶溝”。據澎湃新聞報導,事發地是國家級貧困縣湖南邵陽隆回縣,涉事小學隆回羅洪中心小學負責人回應稱,冬天學生喝不完奶,怕過期成為安全隱患才倒掉。

將牛奶倒掉,這算不上什麽新聞。但在該事件中,倒掉牛奶的是一堆貧困縣的小學生,這些牛奶還是營養餐裡的,並未過期,這多少讓人有些納悶:若是個別學生喝牛奶喝膩了將其倒掉,也就罷了,為什麽這麽多學生都“前倒後繼”?貧困縣學生家境通常都算不上寬裕,學生們怎麽會無緣無故地如此“奢侈”和“傲嬌”?

影片來源:澎湃

該校校長給出的理由是,飲食安全比浪費重要。聽起來挺有道理:都說食品安全底線當守,孩子的食品安全則是底線中的底線。今年9月份,江西萬安多所中小學營養餐食材發霉腐爛、河南商水營養餐變素面、安徽蕪湖兩家幼稚園食品過期霉變等事件接踵而至,也將營養餐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再次導入公眾視線。正因如此,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還就此問題,組織督導組赴各地進行實地督查。

考慮到安全因素在涉營養餐問題整體考量中的優先級,若牛奶確有安全隱患,著眼於學生安全考慮將其倒掉,其實合情合理。畢竟,學生安全容不得馬虎,與其為了避免資源浪費而讓學生冒著風險喝有隱患的牛奶,不如將其倒掉以規避學生中毒等更大的隱患。

問題是,這隻回答了有安全隱患的牛奶該如何處理的問題,而沒回答更核心的質疑——學生為什麽會喝不完牛奶?這些牛奶何以會輕易成為安全隱患?牛奶的安全性跟節約用餐並非“單選題”,將二者對立,也是預設了隱含的前提:那些學生並不會按時喝牛奶,牛奶存在被長時間存放的風險。

慮及營養餐搭配的食物供給量參考了適齡兒童食量等因素,那麽多學生寧肯浪費也不喝那些牛奶,顯然難言正常。套用經常被cue到的“元芳”的口頭禪就是:此事必有蹊蹺。

那麽多學生為什麽寧肯浪費也不喝那些牛奶?該校校長的回應,已經給出了些許線索:“營養餐是由縣裡統一配送,統一發放,統一時間食用,由於冬天太冷,牛奶又是冰冷的,學生有些沒吃完”。還有家長反映,學校不讓學生將牛奶帶回家。

冬天讓學生喝著冷牛奶,確實有些不合情理,這也表明了學校及營養餐配送方工作的僵化:既然已斷定學生是因為牛奶太冷不想喝才倒掉,為什麽不考慮熱一下再給他們喝?再不濟,讓學生帶回家加熱也行。坐視牛奶因沒法下嘴被浪費,實在不算個好的選擇。

而當地部分家長此前在網上的爆料,還提供了更多的“解題思路”。從影片中可知,該校配備的營養餐牛奶是事發縣本地的湘蜜乳業生產的。早在2016年,當地媒體就曾報導,有些家長代表在當地論壇向市委書記反映,“無供奶資質的湘蜜企業為何能壟斷隆回縣331所學校的學生奶。”家長代表的反饋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隆回縣有多所學校學生把學校發的學生奶扔掉不喝,孩子們反映湘蜜學生奶不好喝,有的喝一口就想吐了,還有些學生直接將發放的牛奶扔掉;二是湘蜜沒有供奶資質。

作為當地學生飲用奶供應商的湘蜜,究竟有沒有供奶資質,當地縣委宣傳部曾給出肯定的說法,稱湘蜜乳業是本土乳製品企業,於2012年拿到原“學奶辦”頒發的學生奶認證標識,並按照要求依法依規供應學生奶,2015年底原“學奶證”到期;因政策有變,只要符合國家乳製品生產要求、具有相關職能部門頒發的“乳製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即可生產供應學生牛奶,不再要求行政審批,取消定點生產企業資格認證,並同時自動廢除學生飲用奶標識強製行政認定。

但這仍難逃質疑:首先,注冊資料顯示,湘蜜乳業是於2012年08月01日在隆回縣市場和品質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成立不久就成為縣裡唯一的學生營養餐牛奶供應者,難免引人遐想;再者,按家長檢索,“2015年核準注冊中國學生飲用奶生產企業(第七批)名單”裡,並沒有該企業名字。

有無供奶資質、“壟斷”當地學校學生奶供應合不合理,這些疑問仍待廓清。但那些家長反映的湘蜜供應的牛奶難喝,以至於學生將其倒掉的情況,在此次事件中於結果層面似乎得到了印證。若學生倒掉牛奶果真有品質差、口味壞等因素,而不只是因牛奶是冷的,那這裡面的問題顯然不少。

事出反常必有因。貧困縣學生將牛奶倒進水溝事件背後,這些學生“寧肯浪費也不喝”的原因自然也不應成謎。鑒於此,希望當地有關方面在客觀調查的基礎上,對此給出確切交代,也打消公眾對於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遭到碩鼠反噬的顧慮。(仲鳴)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12月19日,隆回縣官方通過“隆回縣新聞網”回應此事稱,當地縣委、縣政府成立聯合調查組,責成供應企業整改,提供差異化服務。

2011年起,率先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下文簡稱為“營養餐計劃”)試點工作,至今已經7年。

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分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兩次關於“營養餐計劃”實施狀況的專題調研,卻發現——

● 部分地區“營養餐計劃”資金撥付不及時

西南某縣教師反映,營養餐的費用不能按時撥付到位,都是學生吃完後再撥款,且具體的撥款時間還不確定。為了保障營養餐的順利實施,學校就要通過向教師借錢、家長補款等形式先行墊付,每學期差不多要借3-4萬元。

● “營養餐計劃”服務人員配套經費嚴重不足

調查顯示,由於缺乏必要的“營養餐計劃”服務人員費用,該項經費支出只能擠佔餐費和公用經費。

● “營養餐計劃”實施所需的水、電、煤氣等配套費用短缺

《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規定,學校食堂(夥房)的水、電、煤、氣等日常運行經費納入學校公用經費開支。但調研結果顯示,許多學校均表示難以承擔這部分額外支出。基層學校的解決辦法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從公用經費中支出。但對一些學校而言,公用經費除維持學校正常運轉外,幾乎所剩無幾。另一種是從營養餐資金中截取。

● “營養餐計劃”的配套場所與配套設施不完備

調研中發現,部分連片特困地區存在營養餐加工場所和學生用餐場地受限、食堂設施不完備的情況。一是部分地區尚未建成食堂以提供營養餐加工場所及學生用餐場地。如中南某縣有學校沒有專門場所做飯,只能將教室改造成做飯場所;該地區另一縣食堂空間不足以容納學生就餐,有校長提到:“中午免費的營養餐,學生分三批吃,食堂不夠用,學校決定不了。”二是食堂未配置用餐桌椅板凳。我們在西南某縣的調研發現,由於新建食堂未配備桌椅板凳,學生就餐只能回到教室,或者蹲在食堂外面就餐。三是學校無統一的用餐碗筷和清洗消毒設備等,用餐衛生難以得到保證。

● 部分地區的餐品單一,易導致浪費

某些學校營養餐食品過於單一,與學生的飲食習慣不符,長時間吃一種食品會產生“飲食疲勞”,易造成浪費。例如,西南某縣學生早餐習慣吃米線,但營養餐實行的是“牛奶+麵包”的固定搭配方式,學生沒有吃麵包和牛奶的習慣;西北某縣營養餐(課間餐)種類很單一,只有定製奶(前幾年還有蛋黃派和水果),學生吃多了就不愛吃了。

● 鄉村小規模學校實施“營養餐計劃”存在諸多問題

小規模學校因受場地、人員和經費條件等限制,不具備統一供餐條件,採用了較為靈活的供餐方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存在直接把補助發放給學生的現象,違反了政策規定。西南某小學把補助發給老師,再由老師發給學生,學生直接從家裡帶飯到學校熱一下。

第二,有些學校表示與農戶達成供餐協定,但並未真正組織學生到村民家裡用餐。

第三,營養餐採用配送方式,受運輸距離所限,餐品品質受影響。西北某小學教師在訪談中對調研人員說:“(營養餐)是從中心校送來的,但送到我們學校就糊了,不能吃。”

吃出真正的營養,好政策需要配套落實

“營養餐計劃”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為了把這項工程落實好,各級政府應統籌安排,在資金配套、硬體設施、配餐方式、食品安全以及監督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完善。

● 並非所有貧困地區學生均貧困,並非所有富裕地區學生經濟條件均好——“營養餐計劃”應擴大覆蓋面,增強針對性

● “營養餐計劃”需專項資金配套

第一,專項配套“營養餐計劃”產生的水、電、煤、氣等費用。《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規定,學校食堂(夥房)的水、電、煤、氣等日常運行經費納入學校公用經費開支。

第二,專項配套“營養餐計劃”所需的服務人員經費。

在北京市崇文小學,一名學生在學校食堂準備吃午餐——“三菜一湯”和水果。該校向學生供應早、午、晚三餐,每天會更換菜單。新華社記者 李文攝

● 督促地方政府進行配套硬體設施建設

配套硬體設施(包括食堂、加工間、食材儲存室、餐具及留樣設備等)對於“營養餐計劃”的順利實施至關重要。只有配套硬體設施建設跟上,營養餐的製作、儲存、留樣和享用等環節才能順利進行,學生才能吃上可口放心的營養餐。配套硬體設施建設經費應由各級政府統籌,可根據地方經濟發展水準確定中央和地方財政按比例分擔。

● 採用靈活的配餐方式,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兼顧學生的飲食習慣,盡量做到多樣化

營養餐不僅應“營養”,還應“可口”。在營養餐的搭配上,既要考慮營養方面的均衡,葷素進行合理搭配,又要考慮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讓學生願意吃。對於小規模學校,可以由中心校安排統一配餐,采取“一校開火,多校享用”的模式,製作不同菜單,保證菜品及時更新。

● 規範食品安全管理,避免安全隱患

嚴格執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暫行辦法》,重點加強以下三個方面的管理:規範食品加工操作程式,在管理上保證各個操作環節無縫對接;設定一套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督程式,保證監管無死角;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責任制度,食品安全責任落實到人,並且所有環節能夠實現反追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