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葯田間地頭到處都是,外用治療多種皮膚病!

導讀:馬齒莧是人們常吃的一道菜,其藥用價值不可小覷,讓我們一起目睹一下它諸多的臨床功效吧。

馬齒莧實用驗方

作者/賀軍成 劉昂

馬齒莧,又名長壽菜、長命菜、馬齒菜、馬踏菜等,因「其葉比並如馬齒,而性滑利似莧」(葉子形狀像馬齒,氣味像莧菜)而得名,又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籽黑」,象徵著木火土金水五行之色,故得名「五行菜」。

中醫認為,馬齒莧性寒,味酸,入大腸、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利濕之功,而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馬齒莧具有抗菌、收縮子宮、抗氧化、延緩衰老和潤膚美容、降血脂等作用。

下面筆者就特別介紹幾則馬齒莧治病的小驗方:

1.帶狀皰疹:

鮮馬齒莧搗泥外敷,每日6次,療程3~12日,一般使用7日。

2.急性蕁麻疹:

取鮮馬齒莧200~300克,加水1500毫升,煎取湯液1000毫升左右,內服100毫升(小兒酌減),每日2次,余渣再加水適量煎沸,撈棄殘草,稍溫擦洗患處。

3.皮膚潰瘍:

取鮮馬齒莧1000克,加入白酒、水各500毫升,煎至400毫升,成人早晚各食熟馬齒莧約120克,食後飲葯汁50毫升,小兒酌減,服完1劑未愈者,可另用鮮馬齒莧250克(或視潰瘍大小而定),洗凈泥土,放臼中搗爛,裝於紗布袋內,用手壓勻如餅狀,敷於患處,每日1換,外敷比內服療效尤為迅捷可靠。

4.扁平疣:

鮮馬齒莧100克洗凈搗爛成為泥狀,用紗布包好,擦患部3~5分鐘,擦至皮膚髮紅為止,每日早晚各擦1次,10天為1療程。如患部疣體未消失,可再擦1療程。

5.濕疹:

馬齒莧200克,7劑,煎煮後,趁溫熱浸泡雙手15~20分鐘,每日2~3次。

6.馬齒莧治療其他常見病:

①痢疾:

取鮮馬齒莧莖葉500克,洗凈切碎,加水1500毫升,煮取汁液500毫升,每次口服80毫升,每天3次;也可取馬齒莧鮮品100克,洗凈,切碎,粳米50克,共煮粥,空腹食用。

②腮腺炎:

取馬齒莧、魚腥草各50克,搗爛,敷患處,每日2~3次。

③咽喉、牙齦腫痛:

取適量鮮馬齒莧搗爛取汁漱口潤濕患處,每天數次,1~2日後能減輕疼痛,一般堅持使用3日。

④尿路感染:

取馬齒莧鮮品300克(或乾品120~150克),紅糖90克,將馬齒莧鮮品(乾品加水浸泡2小時後)洗凈切碎,和紅糖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煎,水量以高出葯面為度,煮沸30分鐘後去渣取葯汁約500毫升,趁熱服下,服後睡覺蓋被出汗,如癥狀未完全消除,可用同樣方法再服1~2劑,每日3次,每次1劑。

⑤小兒百日咳:

取鮮馬齒莧200~300克,水煎2次,合併濾液,濃縮到100~150毫升,每日1劑,分3次口服,7日為1療程。

濕疹病案一則:

於女,32歲,2010年2月26日就診。患者主訴兩掌心濕疹近1年,皮膚科予利康洗液外用後轉成急性,濕疹處皮膚變厚、疼痛;改用硼酸液後,濕疹皮膚不厚,但仍瘙癢。頃診手心皮膚紅,蛻皮,瘙癢,舌淡紅,苔薄,脈細弦。

處方:馬齒莧200克,7劑,煎煮後,趁溫熱浸泡雙手15~20分鐘,每日2~3次。

二診(3月5日)

外用馬齒莧後,兩掌心濕疹不再瘙癢,濕疹範圍不擴大,第3日手掌心開始生出新皮。再予馬齒莧200克,7劑。用法同上。

隨訪

5月7日因他病來就診,訴外用馬齒莧2周後濕疹痊癒。查見雙手掌濕疹消失,皮膚光滑,無色素沉著等任何痕跡留下。

按:馬齒莧其味酸性寒,入大腸、心經,具有涼血止痢、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澀斂之功。

馬齒莧入葯,始載於《名醫別錄》。《滇南本草》載:(馬齒莧)益氣,清暑熱,寬中下氣,潤腸,消積滯,殺蟲,治疔瘡紅腫疼痛。《本草綱目》載: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產後虛汗。

《本草經疏》載:馬齒莧辛寒,能涼血散熱,故主癥結、癰瘡疔腫、白禿及三十六種風結瘡;搗敷則腫散疔根拔,絞汁服則惡物當下,內外施之皆得也。辛寒通利,故寒熱去,大、小便利也。

馬齒莧治療的疾病譜比較廣,如濕熱下痢、熱毒癰瘡、崩漏便血以及熱淋血淋。筆者常喜用其治療腸炎腹瀉、尿路感染、痔瘡肛痛、婦人帶下,以及皮膚濕疹與帶狀皰疹等。

現代研究表明,馬齒莧有解毒消炎,止癢消腫、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能抑製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痢疾桿菌,因此對細菌性痢疾,癤癰等皮膚化膿性感染均療效顯著。

馬齒莧既可內服,又可外洗濕敷;既可置於復方之中,又可單用;價廉物美,效用多端,效驗確鑿,妙難盡言。本品用量宜大,部分患者口服過大劑量時(一般60克以上),可致腹瀉,臨證應注意。

本文整理自中國中醫藥報2014年11月21日第005版《馬齒莧實用驗方》(作者/賀軍成、劉昂)和中國中醫藥報2015年7月24日第005版《單味馬齒莧治濕疹》(作者/蔣健)兩篇文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