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分——中國農民豐收節




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晝夜時間均等,二是氣候由熱轉涼。

秋分在每年公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為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



在我國的華北地區有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諺語中明確規定了該地區播種冬小麥的時間;而「秋分氣象白雲來,處處好歌好稻栽」則反映出江南地區播種水稻的時間。

2018年6月21日,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批複發布,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按農曆來講,秋季從「立秋」開始, 「霜降」結束,「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裡,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後太陽直射點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秋分這天,太陽位於黃經180度,陽光幾乎直射赤道,全球絕大部分地區晝夜幾乎等長。這時,南方地區候溫普遍降至22℃以下,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可見到漫天絮飛舞、大地素裹銀裝的壯麗雪景。



秋分的習俗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開始

1、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但中國有「男不拜月」的講究。

2、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脫口說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3、送秋牛

秋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4、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家家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一些不用包心的湯圓煮好,用細竹叉扡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祈望來年雀子不來破壞莊稼。有些地區習俗則是作雀面,吃麵雀。其實都是慶祝豐收的節日。

湯圓以糯米為主原料,糯米性溫,味甘,配料也是高糖分、高熱量之物,在春寒季節少量食用有助於補充身體熱能,補虛調血、昇陽健脾。

5、放風箏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




節氣養生

陰平陽秘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

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氣象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們品嚐螃蟹的最好時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適宜多吃。



收斂閉藏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附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節氣保健

秋天是腸道傳染病、瘧疾、乙腦的多發季節,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複發,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範,則會加重危險。

在精神養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這時,人們應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同時精神情緒上要看到積極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節時,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打太極拳、做八段錦、練健身操等

秋分後,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複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在飲食攝養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盡量少食蔥、薑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蓮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