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感人]「不死癌症」有望根治!這位中國科學家登上全球熱搜

樂活按語
向屠呦呦團隊 敬禮!

6月17日,整個網路都被屠呦呦老先生刷屏——屠呦呦團隊「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取得新進展!

作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屠呦呦,曾通過提取中藥中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製出瘧疾特效藥、紅斑狼瘡相關藥物。

另外,研究還證明青蒿素在治療腫瘤、白血病、類風濕關節炎、多發性硬化、變態反應性疾病等方面也有一些效果。

圖源:新華社視頻截圖

然而,世衛組織最新發布的《2018年世界瘧疾報告》顯示,全球瘧疾防治進展陷入停滯,瘧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當前,全球抗瘧面臨的最大技術挑戰是瘧原蟲對青蒿素類抗瘧藥物產生抗藥性。

近年來,青蒿素已經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抗藥性」,世衛組織和東南亞國家的多項研究表明,在柬埔寨、泰國、緬甸、越南等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對瘧疾感染者採用青蒿素聯合療法(「青蒿素藥物」聯合「其他抗瘧配方葯」療法)的三天周期治療過程中,瘧原蟲清除速度出現緩慢跡象,併產生對青蒿素的抗藥性。

這一現象受到全球抗瘧專家重視,青蒿素的發現者屠呦呦,也帶領著團隊針對「抗藥性成因」「治療手段」方面展開研究,並取得了進展!

近期,屠呦呦團隊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可行治療方案——

一是適當延長用藥時間,由三天療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療法;

二是更換青蒿素聯合療法中已產生抗藥性的輔助藥物。

經過試驗,屠呦呦團隊提出的「青蒿素抗藥性」治療應對方案非常有效,這一應對方案也引發了業內關注,近期被國際頂級醫學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刊載。

截至目前,青蒿素聯合療法治癒的瘧疾病患已達數十億例,而這一次屠呦呦團隊開展的關於「青蒿素抗藥性」的進展,對於全球抗瘧工作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可以說,屠呦呦團隊又一次為世界做出重大貢獻,獲得了世界網友的的點贊。

不僅如此,屠呦呦團隊還為另一項世界級疑難病患者帶來了曙光。紅斑狼瘡是一種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該疾病一直有著「不死癌症」之稱。

由於該疾病是自身免疫疾病,在治療上帶來了許多困難,因為發病原因難以明確,治療手段也相當有限。到目前,紅斑狼瘡並沒有根治的方法。

就在這時,屠老先生為全世界的紅斑狼瘡帶來了新希望——青蒿素有望對紅斑狼瘡產生治療!

根據屠呦呦團隊前期臨床觀察,青蒿素對盤狀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有效率分別超90%、80%。

據新華社報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批件》顯示,由屠呦呦團隊所在的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提交的「雙氫青蒿素片劑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盤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適應症臨床試驗」申請已獲批準。昆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負責部門開展臨床試驗。

據報導介紹,該臨床試驗一期於2018年5月正式啟動,設計樣本共120例。

報名參加該臨床試驗的中外患者約500人,經過『疾病活動性評分』等多流程嚴格篩選,首批志願患者已入組開展試驗。從目前情況看,志願患者沒有發生非預期不良事件。」

屠呦呦本人也表示:「青蒿素對治療紅斑狼瘡存在有效性趨勢,我們對試驗成功持謹慎的樂觀。」

不少深受其苦的網友都在微博上發表了真誠留言,感激屠呦呦先生的偉大貢獻:

屠呦呦,畢生精力奉獻給科學

看到這裡你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真有一些人在靜默中,獨自撐起了一片偉大。

我們需要銘記他們,不是因為那一時的榮譽多麼可貴,而是因為他們在千千萬萬的物質選擇之中,放棄了一切,堅持著初心。

這種初心不僅高貴,其背後的大愛更令人潸然淚下。

對於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外國媒體也不乏溢美之詞:「在艱難時刻仍然秉持科學理想」、「砥礪前行亦不忘回望過去」、「她的成就跨越東西」……

其全力研製的青蒿素,不僅是抗擊瘧疾良藥,更是拯救全球千萬人性命的寶貴成果。

回望屠呦呦的一生,人們驚訝地發現這個青澀的小女孩,自出生起就與「青蒿」結下不解之緣,她的一生也因「青蒿素」而悲喜交加。

1930年,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一戶書香門第,作為家中唯一的女兒,自小體弱多病的她,備受父母疼愛。

父母給她取名「呦呦」,出自先秦《小雅·鹿鳴》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不難發現,詩經裡的「蘋」指的是一種植物,即藾蒿(平日裡俗稱「艾蒿」)。

這個滿富書卷氣的名字,意外地將一個小女孩的命運與20世界偉大科學家的身份聯繫在了一起。


佩戴」北京大學「校徽的大學生屠呦呦

1951年,這位師長同學眼中「病怏怏的少女」一鳴驚人,考進北大醫藥學系。此後,屠呦呦開始了一段在未名湖畔刻苦求學的時光。

1955年,她以極其優異的成績畢業,爭取到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工作機會。

辦公室位於北京東直門外的一間小樓上,屠呦呦在那一待就是六十餘載。學習、研究、工作……靜默無言的歲月裡,屠呦呦為藥物研製嘔心瀝血、直至一夜成名。

上世紀60年代,39歲的屠呦呦受國家領導人的任命,開始致力於進行尋找治療瘧疾藥方的研發。

屠呦呦與老師樓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藥

彼時氯喹抗瘧失效,人類飽受著瘧疾之害。有數據顯示,世界上一半的人口都存在罹患瘧疾的風險。美國曾斥巨資進行研究,想攻破這一人類難題,可惜全都失敗了。

全球最先進的技術都不行,而使用著陳舊設備的中國能出奇蹟嗎?

那時的屠呦呦沒有博士學位,沒有出國留學經歷,也沒有院士頭銜。因此被稱為「三無」科學家。

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屠呦呦還是臨危受命,接受了國家瘧疾防治研究項目「523」辦公室艱巨的抗瘧研究任務。

面對所有人的質疑,屠呦呦堅定地說:「沒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堅持的問題。」

屠呦呦深知自己責任重大,便於第一時間將無人照料的大女兒送去了全托班,將小女兒送回了老家,由家中老人照料。

艱難環境中,屠呦呦帶著科研信仰及國家重託,痛下決心,犧牲掉了一切個人利益。

一場曲折的科研之旅開啟了……

早在「523」成立之前,中國其它科研機構就已篩選了4萬多種抗瘧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藥,但都沒有令人滿意的發現。

屠呦呦經過一番仔細思考,決定系統地整理歷代醫籍。整整三個月,屠呦呦帶著團隊四處走訪名醫,埋頭於那些變黃、發脆的故紙堆中,尋找抗瘧藥物的線索。

功夫不負有心人,長時間勞心勞力,換來了可喜成果——他們從兩千多個藥方中篩出了640個,又進一步鎖定到一百多個樣本,最終確定了「青蒿」可抗瘧的寶貴價值。

不過,黎明總被漫長的黑夜所籠罩。「青蒿」這個答案始終無法被實驗證實。據報導,屠呦呦每次通過高溫方法提取的青蒿素效果總不盡人意。

第一輪的藥物篩選和實驗中,青蒿提取物對瘧疾的抑製率只有68%,還不及胡椒的效果。而在第二輪藥物篩選和實驗中,青蒿的抗瘧效果一度跌至12%……

葛洪《肘備份急方》中對青蒿抗瘧的記載(摘自屠呦呦的諾貝爾獎演講)。

重重障礙前,屠呦呦並未氣餒。為不負國家所託,屠呦呦半夜三更都會苦心鑽研。她重新把古代文獻搬了出來,一本本細細翻查。

偶然的一天,在翻閱東晉葛洪《肘備份急方·治寒熱諸瘧方》時,屠呦呦瞬間被一段話「醍醐灌頂」:「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什麼意思呢?這和中藥常用的煎熬法有所不同?

沒錯!溫度不同!溫度可能是提取有效成分的關鍵!以前進行實驗的方法可能都錯了?

徹夜未眠的屠呦呦,立即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進行實驗,終於在60攝氏度下製取青蒿提取物。

1971年10月份,屠呦呦團隊發現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對鼠瘧原蟲的抑製率達到100%!

屠呦呦成功踏出第一步!

雖然這個「100%」代價的背後,是無數科研人員頭暈眼脹、鼻子流血、皮膚過敏的嚴重癥狀。

就連屠呦呦本人,也因為每天接觸大量乙醚,導致身體的多個系統崩潰,甚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不得不住院療養。

但重症的折磨並未令屠呦呦放棄,她堅定地邁出了第二步!

青蒿素誕生,下一步便要著手發明,也就是將青蒿素用於臨床試驗,轉化為治療瘧疾的有效藥物。

1972年,在成功獲得青蒿乙醚提取物後,屠呦呦申請以身試藥,驗證青蒿素在人體上的效果。

需注意的是,此前幾次動物試驗中,均出現多種毒性反應。若以身試毒,無疑是充滿危險的。

這一刻,屠呦呦作為藥物研製者,非但沒有猶豫,還表現出了驚人的果敢。作為首批試藥者之一,她毅然服下試驗提取物,靜靜躺在病床上,成敗在此一搏。

幸運的是,命運之神青睞屠呦呦的勇氣,欣賞她對科研成果的自信。經過一周的試藥觀察,團隊未發現該提取物對人體有明顯毒副作用。

得知結果後,虛弱的屠呦呦連忙帶上樣品,趕赴海南昌江瘧疾高發區,在病人身上進行試驗,最終完成了21例臨床抗瘧療效觀察,所有的效果都令人滿意!

抗瘧疾良藥的青蒿素問世!這是屠呦呦的勝利,也是全人類的福音。

1977年,經衛生部同意,屠呦呦團隊研究論文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的名義在《科學通報》上發表,首次向全球報告了青蒿素這一重大原創成果。

與此同時,他們發現比起片劑,青蒿素原粉直接裝膠囊的形式更有效果。

1986年10月,青蒿素獲得衛生部頒發的《新葯證書》。這顆拯救全人類的藍色小藥片,被非洲人民稱作是「來自東方的神葯」!

中國抗瘧藥物——科泰復

2000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把青蒿素類藥物作為首選抗瘧藥物,在全球推廣。

世界衛生組織《瘧疾實況報導》顯示,2000年至2015年期間,全球各年齡組危險人群中瘧疾死亡率下降了6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了65%!神葯無疑。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屠呦呦。這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圖源:時代周刊

不過,屠呦呦本人表現得非常低調,她在領獎台上表示:「這不僅是授予我個人的榮譽,也是對全體中國科學家團隊的嘉獎和鼓勵。」

有報導稱,諾貝爾獎金摺合成人民幣300多萬元,屠呦呦一分未取!她將其中的一百萬捐給母校北京大學,設立創新基金;另一百萬捐給了工作部門中國中醫科學院,獎勵積極創新的年輕人;剩下的,則作為科研團隊日常開銷支出。

除去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身份外,屠呦呦還是2011年度諾獎「風向標」——美國拉斯克獎65年來首個獲獎的華人,201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2016年度《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首位女性獲得者……

最近的一次獲獎記錄,停留在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大會上,屠呦呦作為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獲頒獎章。

儘管拿獎拿到手軟,面對鋪天蓋地的媒體採訪時,屠呦呦一律都笑著回絕了。

她說:「就到這吧,我不習慣這種場合上的事。目前青蒿素抗瘧的療效比較客觀,但青蒿素抗瘧的藥物深層機理還要繼續研究。抓緊吧!」

或許在屠呦呦眼中,世界往往是靜止的,既不浮躁也不喧囂,沒有龐雜的人情世故。

她只希望懷揣愛心,盡一己之力,用畢生學識,好好做研究,解救更多尚在忍受疾病痛苦的人。

2018年初,雙氫青蒿素對紅斑狼瘡的治療效果最終得以確認,這又是一個震驚世界的突破!該成果依然歸功於屠呦呦。

屠呦呦與丈夫李廷釗的合影

屠呦呦的驚人成就,讓中外人士人士欽佩:

《衛報》——「從默默無聞到諾貝爾獎:謙虛的科學家」。

《每日電訊報》——「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終於使幾十年的努力得到了認可。」

……

為了這一切,屠呦呦犧牲了大半生的私人時光。這位舉世稱讚的科學家,卻被家人看作是一位「疏遠的妻子與母親」。

褪去榮譽光環後,你會發現這位年近90的老太太,真實生活一團亂。她既不會做飯,也不會做家務。出門總忘帶錢包證件,坐車也經常坐過站……

由於兩個女兒自小被送走,因此與母親的關係非常淡薄。50多年的科研時光中,屠呦呦幾乎幾年才與女兒見一次面,完全錯過了女兒的成長。

最終,她不僅失去了親密的家庭關係,更失去了享受天倫之樂的機會。

也許對於屠呦呦而言,自己投入畢生的科研成果,逐漸變成一項又一項救死扶傷的良藥,就是她心中最大的滿足吧!再多遺憾都是值得的。

如今,已入耄耋之年的屠呦呦於2019年再次取得重大科研突破,這不僅令中國人振奮,更令全球科研學者欣慰。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缺憾半生,傳奇一世。

無怨無悔,燃盡為止。

呦呦之輩,時代稀缺。

低調無言,無人忘卻。

這位中國女士了不起!

她值得所有人最崇高的敬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