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B肝全長基因組序列,德國科學家牽頭完成,提供藥物設計測試方法_研究

全球B肝新藥開發,離不開早期對B肝病毒變異突變的深入探索。來自德國慕尼黑感染研究中心(DZIF)和慕尼黑理工大學病毒學研究所3名研究人員Stoyan Velkov、Ulrike Protzer、Thomas Michler,2020年11月23日在科學雜誌《Viruses》發表了關於分析公開測序數據,發現臨床相關B肝病毒變異全球發生率。

B肝全長基因組序列,德國科學家牽頭完成,提供藥物設計測試方法

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幾種病毒因素影響著B肝病毒感染的自然過程、診斷試驗的敏感性或對干擾素-α、核苷類似物(NAs)的治療反應。這些因素主要包括B肝病毒基因型和血清型,但也包括影響HBV表面抗原、基核啟動子/前核心區或逆轉錄酶的突變。然而,關於HBV基因型或不同地理位置之間HBV變異的分布,還缺乏全面的綜述。

因此,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項研究調查來解決這個問題。這項研究具體內容如下:我們進行了一個公開的HBV全長基因組序列的電子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不僅是血清型頻率,而且大多數臨床相關突變,主要與特定基因型相關的。在某些地區富集的不同突變,不能用來當地基因型分布來解釋。兩個先前在體外被鑒定為核苷類似物替諾福韋具有耐藥性的B肝病毒變體,沒有被鑒定出來,質疑它們的翻譯相關性。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調查說明了不同基因型核地理位置的B肝病毒感染臨床表現差異,並有助於確定合適的診斷測試和治療方法。研究中,德國研究人員還提到一些讓業內人士感興趣的試驗數據結果,比如,臨床相關的B肝表面抗原突變。研究人員詢問了先前描述的臨床相關突變的B肝表面抗原編碼序列,這些突變已被證明會導致隱性感染、假陰性診斷試驗或逃避疫苗誘導或被動接種的抗體。

這種突變的總頻率很低,不同的突變在基因型之間分布相對均勻。唯一的例外是P127H/L突變,與隱性B肝病毒感染相關,基因型E、F、H的野生型氨基酸(分別為96.8%、98.9%和97.7%)。正相反,R122P(與隱匿性感染相關)在任何序列中均未被鑒定,質疑其臨床意義。S136P和C139R也非常罕見(各為0.04%),僅在基因型C中被發現。

當觀察B肝表面抗原突變的區域分布時,P127H/L在非洲大陸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都很集中,大多數序列屬於E、F或H基因型。有趣的是,V177A突變在任何基因型中都沒有表現出顯著的富集;然而,在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美拉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約33%的序列中發現了該突變。另一方面值得相關研究人員注意的是,對逆轉錄酶抑製劑的耐藥突變頻率。

研究人員分析了聚合酶蛋白逆轉錄酶(RT)結構域的保守性。由於該區域是以核苷類似物標準護理療法為靶點,使B肝病毒對這種治療產生了抗藥性突變,具有高度的臨床相關性。在所有基因型中,對功能至關重要的RT的不同區域(A-G)高度保守,而其他區域則表現出更大的變異。B肝病毒感染呈現出不同的疾病特徵,除環境和宿主因素外,HBV基因型變異已被證明與某種疾病表型有關。

小番健康結語:以上科學研究對慢性B肝治療藥物開發有一定幫助。因為德國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在公開的HBV測序數據中臨床相關的HBV變異頻率概述。雖然,這種結果應該更謹慎地解釋,因為一些混雜因素可能影響這裡描述的個體突變頻率,但德國研究人員的試驗數據應該更有助於藥物設計、選擇合適的診斷測試和治療方法(以上數據結論發表在2020年11月23日 科學雜誌《Viruses》)。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