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紅樓夢》解讀:賈寶玉的兩次私祭,曹雪芹隱藏許多深意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自古清明節就是我們國家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要到墳前祭奠逝去的親人,表達深深的哀思。

當然,在古代這樣“合規合法合時宜”的祭奠,是被允許的。而那些“不合規”的祭奠活動,則要冒極大的風險的。在古代這種私自的祭燒被認為是極不吉利的行為。

在《紅樓夢》第五十八回中,清明之日藕官在大觀園中燒紙祭奠死去的菂官,被管園的婆子發現要帶她去見太太,虧得寶玉出手相救,才免遭劫難。而在《紅樓夢》中寶玉也有兩次“偷祭”。

一、水仙庵祭奠金釧兒

這次偷偷的祭奠,曹公並未點出祭奠的對象,而是用了兩處指向性較強的暗示:一是祭奠的地點是水仙庵的井邊,因為金釧就是投井死的;二是祭奠結束回到賈府後,他見到正在悄悄抹淚的玉釧,對她說“你猜我往那裡去了?”而玉釧是金釧的妹妹。

進而在四十四回中,看到挨了鳳姐打、哭花臉了的平兒,寶玉睹人思人,點出了祭奠的對象“今日是金釧兒的生日,故一日不樂”。

寶玉的此次偷祭,顯然是思慮已久、詳盡安排的,“於頭一日就吩咐茗煙:明日一早要出門,備下兩匹馬在後門口等著,不要別一個跟著”,而且還作了“風險預案”:說給李貴,我往北府裡去了。倘或要有人找我,叫他攔住不用找,隻說北府裡留下了,橫豎就來的”。

為什麽他考慮的這麽細致呢,除了“偷祭”這種行為本身是不被允許的之外,當天的兩項重要活動是少不了他的:鳳姐的生日會和海棠詩社的聚會。

寶玉捨棄了這麽重要的兩項活動,冒著莫大的風險去祭奠一個丫頭,可見寶玉對金釧的憐憫之情和愧疚之意。

另外,在祭奠時寶玉對祭奠用“香”的要求也是頗為講究的,“別的香不好,須得檀,芸,降三樣”,也足見寶玉對這次祭奠活動的重視程度。

檀香樹被稱為“黃金之樹”,檀香更是名貴的香料;芸香也是一種高級香料,原產於地中海沿岸,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我國。

最高級的是降真香,古時期古人以燃香的方式祭拜與神靈溝通,能讓仙家感應的香被稱為降真香,古代降真香是皇家用香,老百姓家一般不能用,或者說用不起,就是達官貴人想要一點也得等皇帝賞賜。

當然寶玉祭奠之意,曹公並沒有通過寶玉之口,平鋪直敘,而是借用寶玉的貼身小廝鬼機靈的茗煙說出的。

二、大觀園祭奠晴雯

這一次曹公棄用暗示的手段,直接點出了祭奠的對象:受到冤屈而病死的晴雯。在抄檢大觀園余波中,“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懨懨弱息”的晴雯被王夫人趕出了大觀園,而她的去向是“豬窩裡去一般”,“照顧”她的人是醉泥鰍姑舅哥哥和風流成性的嫂子。

果然沒幾日,一身重病、一肚悶氣的晴雯便香消玉殞了。寶玉與晴雯自小便在一處,同行同臥,親密無間。且在精神上,晴雯與寶玉有一種不言而喻的契合,她身為下賤卻要求人格尊嚴、不甘供人驅遣的皎皎個性,與寶玉追求自由、反對奴性的心性竟是一致的。晴雯亡故,寶玉心中十分淒楚。

因為小丫鬟向寶玉“謅”說晴雯在彌留之際,透露自己去天上當了專管芙蓉花的花神,寶玉有感而發寫下了近一千六百餘字的《芙蓉女兒誄》,乘夜色在大觀園中備了四樣晴雯所喜之物,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鮫縠一幅楷字書寫了誄文,將那誄文掛於芙蓉枝上,泣涕念誦祭奠晴雯。

這篇《紅樓夢》裡所有詩詞歌賦中最長的誄文中,寶玉首先介紹了晴雯的身世遭遇,回顧了他們之間相與共處的生活,敘述了她的慘死經過,然後以無限的深情悼念晴雯,以金玉、冰雪、星日、花月等比喻,讚美了晴雯的高尚品質和情操,為她的抱屈夭亡而鳴不平。

誄文的開篇寶玉也道出了祭奠“達誠申信”的四種東西,“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榖、沁芳之泉、楓露之茗,四者雖微,聊以達誠申信。”寶玉用這四種東西祭奠晴雯,他也知道這四種東西不值錢,但是卻是極潔極珍之物,可見寶玉對晴雯純潔品質的讚賞。

在回憶晴雯生前的點點滴滴中,寶玉想到了“眉黛煙青,昨猶我畫;指環玉冷,今倩誰溫?”在《紅樓夢》中,真是有這樣的情節:有一個冬天的晚上,晴雯穿了很少的衣服跑到屋子外邊,回來寶玉就握著她的手說“快進被來渥渥罷”。

晴雯玉殞,人亡物在,“委金鈿於草莽,松翠盒於塵埃”,頗有點兒像《長恨歌》裡講到的楊貴妃死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的感覺,更表現了寶玉的哀傷之情。

寶玉作為一個封建大家族的叛逆公子,認為用這種獨特的致祭方式,“方不負我二人之為人”。為一個奴才、丫頭做此一篇宏文,態度上雖完全超逸出社會規範對個人角色的期待,顯得感憤哀切,深情執著,但卻符合寶玉一貫之為人。

三、兩次私祭背後的深意

寶玉的兩次冒著巨大風險、懷著深切情意的“偷祭”,祭奠的對象卻是與他在社會地位上很不對等的丫鬟,更顯示了他憎恨封建邪惡勢力、追究自由平等的精神嚮往。

當然,一部分讀者認為這兩次深情的祭奠,表面是祭奠金釧和晴雯,暗裡卻是祭奠黛玉的,似乎也有幾分道理。

在祭奠金釧時,茗煙曾這樣說過“只是這受祭的陰魂雖不知名姓, 想來自然是那人間有一,天上無雙,極聰明極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紅樓夢》中在寶玉的心裡除了黛玉,誰還能“人間有一,天上無雙”?

寶玉在為晴雯泣誦誄文時,有個人影從芙蓉花中走出來,寶玉以為是晴雯“顯魂了”,誰知卻是滿面含笑的黛玉。寶玉還接受了黛玉的建議,把誄文中“紅綃帳裡,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女兒薄命”改成了“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

在四十回中,賈母劉姥姥一行在大觀園中遊玩,在黛玉住瀟湘館中,看到窗紗顏色舊了,賈母讓鳳姐為黛玉換上的便是銀紅色的軟煙羅,而“茜”就是“紅色”之意。短短的十六個字既暗示了寶黛的無緣的愛情,也暗示了黛玉的“薄命”。

“花原自怯,豈奈狂飆;柳本多愁,何禁驟雨”。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奴役和壓迫,甚至於摧殘,無論是地位卑微的丫鬟女仆,還是養尊處優的官宦小姐,都是不能幸免的。

不論是小說中的黛玉、秦可卿、金釧、晴雯、瑞珠、司棋等等,還是現實中的楊貴妃、朱淑真、李清照、柳如是等等,哪一個不是受人擺布、命運多舛、結局悲慘?!

寶玉這兩次偷偷的祭奠不只是金釧和晴雯,不只是黛玉,更是對大觀園所有冰雪般純潔、花月般美麗、金玉般尊貴的女兒們的悼祭!

作者:溫暖前行,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