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食品安全新國標來了!食用植物調和油要標明比例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醬油》(GB 2717-2018)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醋》(GB2719-2018)等27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有些調整和我們的日常聯繫很緊密。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醬油》(GB 2717-2018)

要點:標準實施後,配製醬油不得以「醬油」為食品名稱。

解讀:該國標將配製醬油從《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醬油》標準中移除,在本標準2018年12月21日起實施後,不得再以「醬油」為食品名稱,此後,配製醬油將適用複合調味料等相關標準。

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確實很不同,釀造醬油是對大豆、小麥等原料經過了微生物發酵,營養物質更豐富,而配製醬油則是用釀造醬油與調味液、食品添加劑等調配而成,營養價值相對較低。

其實,可以通過瓶身的標籤來辨別釀造和配製醬油。若醬油標籤上的釀造工藝處寫的是「高鹽稀態」,釀造時間相對較長,而如果寫的是「低鹽固態」或者「無鹽固態」的醬油,則可能是人工高溫加熱快速發酵而成,品質欠佳。

另外,標籤上還有一個指標也很重要,那就是 「氨基酸態氮」(是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含量越高,說明其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鮮味越濃,品質越好。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GB 2716-2018)

要點:調和油標籤要以「食用植物調和油」命名,並要標明比例。

解讀:各種單一植物油的營養特點不同,而調和油是用兩種及兩種以上的食用植物油調配製成的食用油脂,營養更全面。

然而,調和油缺乏標準,市面上的調和油標註很混亂。大多是以大豆油為基礎,添加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欖油等進行調和。

由於沒有統一的檢測標準,很難檢測每種成分的實際含量。一些風味調和油真假難辨,如橄欖油風味調和油、含DHA調和油等,看著營養全面,但其中橄欖油、DHA等實際含量比較低。

新修訂的國標規定:單一品種的食用植物油中不應摻有其他油脂;食用植物調和油產品應以「食用植物調和油」命名;食用植物調和油的標籤標識應註明各種食用植物油的比例;食用植物調和油的標籤標識可註明產品中大於2%脂肪酸組成的名稱和含量(佔總脂肪酸的品質分數)。因此,標準實施後,應仔細看配料表,挑到符合需要的調和油。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醋》(GB 2719-2018)

要點增加了甜醋定義,食醋總酸指標≥3.5 g/100mL。

解讀: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醬油》類似,食醋中的配製食醋也從《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醋》中刪除。並且增加了甜醋的定義,也就是單獨或混合使用糯米、大米等糧食、酒類或食用酒精,經微生物發酵後再添加食糖等輔料製成的食醋。

新標準還強調了食醋總酸的指標:總酸(以乙酸計)指標,食醋總酸指標≥3.5g/100mL,甜醋總酸指標≥2.5g/100mL。數值越高,酸度越濃。簡單來說,5度以下適合做菜,5~6度適合蘸食。

通常來說,食醋中含有大量有機酸,其酸味品質體現在有機酸的含量和組成上,其中乳酸、蘋果酸、檸檬酸、草酸、琥珀酸等不揮發性酸決定了食醋的酸味品質,尤其是蘋果酸、檸檬酸、琥珀酸具有緩衝乙酸的刺激性,提高食醋的酸性平和性,使酸味柔和、醇厚。

所以,買醋的時候除了要注意選釀造的而不是配製的之外,也應根據自身需要選合適酸度的醋。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飲用天然礦泉水》(GB 8537-2018)

要點:氟含量大於1.0mg/L時,應標註「含氟」字樣。

解讀:礦泉水裡含有很多礦物質,而含氟,很多情況下是額外加入的。

Rakhman等對非永久性和永久性齲齒的危害和蔓延與飲水中氟含量關係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通過增加瓶裝水、碳酸飲料中氟含量的方法(加入適量含氟片等)預防齲齒的效果比通常其他方式(如經膳食攝取氟、含氟牙膏及兒童加氟強化食品)的效果明顯。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