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補中益氣湯:一個被醫家寵壞了的時方!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補中益氣湯是來自《內傷外感辨惑論》中的時方,發明者為李東垣,主要依據是「甘溫除大熱」,其中所謂的甘溫除大熱的甘溫指的也就是人蔘、甘草、黃芪三味葯為代表的甘溫藥物。事實上,甘溫的藥物很多,但是人蔘、甘草、黃芪唯獨受人愛戴,有其中的根本原因。補中益氣湯主要就是針對因為脾胃內傷導致的各種疾病,只要是脾胃內傷導致的疾病,都可以考慮使用補中益氣湯。

人蔘的藥性,《本經》說是甘寒,但是又有「肺熱還傷肺」的說法,這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事實上,對於有表證的人,服用人蔘就會出現不適,所以一般服用人蔘需要重點排除是否有表證,脈象上是否有浮脈,是否有惡寒發熱,如果沒有,就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

甘溫除大熱,是一種理論,甘溫之所以可以除熱,是因為這種熱是虛熱,還是陰虛導致的熱。所以甘溫除大熱的發熱特點一般有白天不錯,晚上加重,還有心煩。

黃芪本來是有解表的功效的,但是黃芪解表不是解表之風寒,而是解表之濕,所以有水腫等現象的表證,方可用黃芪。另外,黃芪作為補脾胃的重要藥物,具有很強的溫脾肺的作用,利三焦,對於很多三焦膀胱氣化不利導致的大小便問題,都有很好的療效。比如,我們通常所謂的「尿濁」,就可以重用黃芪,即現在所謂的腎炎。

內傷外感辯惑論,辨的是內傷與外感之間的差別。其實,內傷與外感都會有發熱,但是外感的發熱是有特點的,那就是必定寒熱同時存在,即惡寒發熱;但是內傷之發熱,則是始終都是發熱,這種發熱是晚上加重,心煩明顯;內傷的發熱又要與陽明發熱相區別,陽明發熱是高燒,持續高燒還有口渴明顯的癥狀,脈象上是左右脈都洪大。內傷發熱則右脈大於左脈,重按無力。

補中益氣丸之所以好用,是因為除外感之外,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用到。對於內傷雜病,很多方葯都無效,根本原因就是中焦脾胃未打開,需要用補中益氣丸稍加調節,就可以開中焦門戶,然後用藥,療效效如桴鼓。

補中益氣丸的基礎是甘溫除大熱,這個理論其實跟李東垣的根本理論是存在差別的。如果是因為內傷導致的發熱,可以完全不需要用補中益氣丸,只需要黃芪、人蔘兩位葯,就能達到效果。

補中益氣丸的另外一個基礎就是四時氣機的升降出入,升降出入對應的是春夏秋冬,補中益氣丸中的柴胡、升麻就是升氣機之葯,在甘溫除大熱的基礎上加入柴胡、升麻,就是利用春升之氣。

補中益氣丸可以運用於一切氣機不升的疾病,所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有使用的機會。因為高血壓一般是氣機升而不降,所以大多數低血壓則是氣機的將而不升,補中益氣丸就可以用來治療此類疾病。

柴胡的用量很有講究,比如最小的量,一般是用來理氣,調節氣機,一般用3-5克,傅青主則以此種用法,療效非常好。在婦科疾病中,往往會於方中加入3克柴胡,療效要比不加柴胡來的好。

升麻是一味非常特殊的藥物,大家都知道升麻可以升氣機,事實上,升麻還有一個非常好的作用那就是清熱解毒,對於體內邪氣旺盛的患者,以升麻助之,療效非常不錯。

陳皮與當歸,都是理氣的好葯,但是在補中益氣丸中,陳皮的作用是理氣,是怕人蔘、白朮、黃芪太臃腫,在很多時候,用少量的柴胡也可以達到這個效果。當歸主要是用來牽製黃芪,黃芪補氣,補則容易上火,因為黃芪升浮,太過就出現上火現象。

關於黃芪上火,因為補的太過,所以需要一些滋潤的藥物加以控制,比如當歸。非常有名的當歸補血湯,就是以當歸為君,管理好黃芪這個補氣之長者。

黃芪上火,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加以控制,比如通常會使用的是知母,還有去火的藥物如石膏之類的。

凡是用藥無效,則可以用李東垣脾胃論的思路,先吃幾天補中益氣湯或者半夏瀉心湯,或者六君子湯,然後再加入補腎,補肝等藥物,療效通常出乎尋常的好。

以前有一句民謠,「一首五積散,房上不喊房下喊」,對於補中益氣湯,「仙有返魂湯,醫有補中益氣丸,十個用之九個中」。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中醫老劉,個人微信:macskf,有問必答!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