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聚焦火熱生活 描寫時代發展 紀錄片用溫暖觀照現實

“叮叮”!午夜時分,外賣員嚴冬冬收到一份訂單,剛忙完的他再度出發,只為了讓顧客能第一時間吃上熱氣騰騰的美味——這是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的人文紀實節目《子夜外賣》中的故事,該片聚焦外賣從業者,講述配送過程中溫情的奮鬥故事,具有強烈現實意義。近年來,如《子夜外賣》一樣關注生活、聚焦小人物成長的紀錄片不斷湧現,《生活萬歲》《柴米油鹽之上》《人生第二次》等紀錄片將鏡頭對準平凡人,記錄下他們真實感人的故事,描摹出當代中國充滿煙火氣、人情味、正能量的奮鬥圖景。


聚焦平凡追夢人


在紀錄片鏡頭下,平凡人的故事不斷上演。《子夜外賣》中,觀眾跟隨鏡頭見證外賣員奔跑送餐,其中不僅有謀生的艱辛,還有幫扶和互助的善意;《上海工匠》中,來自不同行業的上海一線產業工人和行業領軍人物,帶領觀眾體味大國工匠薪火相傳的匠心、勇於突破的匠魂。這些紀錄片用親近而飽含人文關懷的視角呈現小人物身上的“溫暖善意”與“炙熱生命力”。


真實是紀錄片的核心特質,這些現實題材紀錄片從人們司空見慣的日常畫面出發,記錄真實的人物、故事與情感,見證他們的奮鬥人生,用鏡頭語言讓表達更加充滿感染力。正如江蘇衛視副總監、《子夜外賣》總製片人張燁鏑所說:“紀錄片觀察和記錄的都是普通人,用冷靜客觀又不失溫情的視角,呈現普通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堅忍不拔,最能引發觀眾的共鳴,從而使觀者產生向上的奮進力量。”


拓寬社會廣度和主題深度


事實上,《人生第二次》《柴米油鹽之上》等紀錄片不斷拓寬書寫邊界,由個人的故事延伸至社會和國家層面,不僅記錄了普通人的生活,也透過他們的故事書寫著國家和社會發展的不凡歷程。


《人生第二次》選擇以紀實的方式和平民化的視角,沿著人生這個主命題不斷向下深挖和拓展,在更廣闊的社會範圍裡做人間百態的“采樣”。通過講述打拐之後的故事,出獄之後的境遇,判決之後的撕扯等,關注困境兒童、出獄人員等不同社會群體的生活,將相關的社會熱點議題鋪陳開來,讓觀眾重新審視和思考其中的社會倫理與價值。《柴米油鹽之上》深入烏蒙山區等地,將鏡頭對準經歷過貧苦歲月的年輕村支書、女貨車司機、民營企業家等基層幹部群眾,折射豐富多彩的百姓生活,從多個側面生動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普通中國人的積極影響。《子夜外賣》則以夜為鏡映照城市生活,以身處不同地域的外賣員故事照亮鄉村振興、城市夜經濟等社會話題。這些既有時代鮮明感又有歷史縱深感的故事讓生活自己展開“闡釋”,為觀眾提供了思考社會議題的新維度。


在中國紀錄片網負責人張延利看來:“紀錄片通過以小見大、相互映射、層層遞進的方式,從多樣化的故事中挖掘表達空間更大的可能性,更好地聚焦了社會話題,為紀錄片注入正向價值和人文溫度。”這些紀錄片不僅組成了一部中國社會的現實主義圖鑒,更描繪出一幅立體的、意蘊雋永的人生畫卷,為觀眾帶來深刻的價值感悟和思辨意義。


為時代增添生動注腳


《這十年·幸福中國》循著各行各業齊頭並進的發展縱軸,講述中國各行業普通人工作生活面貌,開啟十年發展熱烈而鮮活的記憶;《行進中的中國》透過生動案例的探訪實踐,展現中國在開放進步與生態維護等問題上的決心與態度;《子夜外賣》則讓觀眾看到,當城市睡去、大部分人休息之時,急診室裡值班的醫護人員、堅守夜班交通的司機師傅、夜晚繼續加班的年輕職場人融入夜色裡,他們共同挑起保障社會正常運轉的擔子,服務於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一個個微光人物創造的小故事支撐起了時代風起雲湧的大格局,不同個體的故事內容又像是一面面時代的鏡子,共同折射出這十年裡的流光溢彩、日新月異。


個人命運與時代變遷indivisible,多部紀錄片創作注重以人為本、以小見大,用百姓故事傳遞家國情懷。好的紀錄片始終立足於時代的變化和人的成長,講述時代進程之中的人物,讓兩者交相輝映,以《這十年·幸福中國》《行進中的中國》《閃耀的中國》為代表的紀錄片,在普通人的影像故事中映照出時代的蓬勃發展,向世界展示中國聲音和中國故事。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梁君健說:“在這些紀錄片中,每個平凡人身上的故事都代表一個社會橫切面,每個故事都是社會發展的關鍵點,正因為有了無數點和面,才支撐起這十年中國社會發生的巨大進步和變化。”(本報記者:牛夢笛;本報通訊員:孫小雪)


《光明日報》(2023年06月14日 09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