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幾歲開始認字最好?識字多少不是重點,啟蒙學習興趣才算成功

孩子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加,對於世界的好奇度也在一天一天加深,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很重視,早早的就開始了各種啟蒙教育。

所有的教育都離不開文字,所以家長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寶寶什麼時候開始認字比較好,太早了孩子那書本當玩具,只會翻著玩兒,根本就不在意裡面的內容,太晚了又怕別的小朋友都有基礎,自己家的孩子還在糾結一二三大小人這種基礎漢字,進度落後很多。

什麼時候讓寶寶開始接觸漢字,用什麼方式教寶寶認字才是最好的呢?

其實並不建議家長為了「贏在起跑前線上」,過早的就開始對孩子進行識字教育,三歲之前的寶寶大腦並沒有發展到可以理解抽象文字的程度,他們更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刺激,比如說聲音,圖像,顏色等等,如果太早教孩子認字的話,不僅家長會很累,而且還有可能讓孩子對漢字卡片和書本產生厭惡的心理,這樣在孩子最好奇的年紀他們反而讓孩子不願意看書。

根據研究表明,孩子在3歲開始大腦逐漸開始趨於完善,認知能力和記憶能力已經足夠準備好迎接對新事物的學習,在4歲開始直至6歲是兒童時期學習能力的高峰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像一塊海綿,吸收能力超強。

建議家長可以在孩子3歲-6歲的時候開始讓孩子接觸漢字,教一些基礎的讀法和簡單的字形。

很多父母覺得看書識字這種事情,有幼兒園和學校,孩子在家就是放鬆,以後上了學有的是時間學習,根本沒必要給孩子這樣大的壓力。

如果換個方式思考,不要將孩子識字變成任務,而是一種遊戲,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是有益無害的,家庭教育孩子認字大可不必像學校一樣,一板一眼的讀和寫,只是讓孩子對漢子有初步的印象,在家裡識字的方式相比與學校的優勢就在於環境更加自由,方法更多變,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孩子3-6歲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來為孩子將來打好基礎。

學霸不是天生的,後天教育才是重點。

錯過了孩子記憶力的最高峰,再進行識記的話孩子學起來會很吃力,如果能夠早早的打好基礎,讓孩子對閱讀和漢字感興趣,他們今後在學校的學習也會更有信心。

當孩子在3-6歲接受了認字的教育之後,他們在5歲的時候就能夠自己掌握字形變化和推導,這個時候的孩子是非常聰明的,家長能夠明顯感覺到孩子到了4歲的時候求知慾超強,讓孩子識字也可以滿足他們很多好奇心,大腦就像機器,越刺激越靈活,不斷讓孩子問題得到解答,會讓大腦皮層發育得更好。

只要孩子開始問這個是什麼字,就說明他已經對漢字有了好奇心,家長知無不言,次數多了,不用刻意去教,孩子自然就會認識。

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

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後,便用不著藉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洛克

孩子早年認字有什麼好處

1. 有基礎更快樂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如果能夠掌握一些基礎漢字,在小學起步階段是很有優勢的,因為目前一年級的孩子認字量一上來就要達到上百個。

如果孩子早期沒有接觸過任何漢字的話,會嚴重打擊他們上學的自信心,對學習造成抵觸情緒,畢竟突然從每天都在玩耍的環境進入到整天都是符號,拚音和漢字的世界,他們會覺得很枯燥。

加上別的同學接受老師的表揚,孩子有可能會因為自己不會而產生自卑。

2. 鍛煉認知和思維能力

識字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在認字的過程中,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會得到增強,漢字是在用具體文字表達抽象的意思,孩子如果能夠從閱讀來理解文章的內容,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想像力會增強。

上學就是一個這樣的過程,先不說更複雜的閱讀理解,所有的學科都是從書本上的知識變成大腦知識儲備的,如果孩子能夠早年認識更多漢字,他們就會對文字組成的課本有更好的理解能力,進而邁向學霸之路。

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陶行知

3. 專註力培養

孩子在童年認字的過程,也是專註力培養的過程,當孩子掌握了一些基礎漢子,進行繪本閱讀的時候,他們的專註力會比一般孩子更強。

有了專註力,將來在接受正規教育的時候也更能「坐得住」,為所有的學科學習習慣打好基礎,學霸和學渣主要的區別並非智力,而是專註力。

既然認字有 那麼多好處,有的家長就早早的開始讓孩子接觸漢字,但是春花要在這裡提醒您,認字只是一種教育方式,不過不能佔據孩子的全部童年。

有研究統計發現:

在學齡前過早被迫認字的孩子,初入小學時可能比未認字的孩子優秀,隨著年齡增長,過早認字的孩子優勢不再明顯

教導孩子認字沒錯,但是如果太早就開始讓孩子接觸的話,有可能導致孩子很機械話的識記,並沒有激發他們好奇之心,隨著年齡的增加,他們會覺得學習就是任務,上課很無聊,久而久之即使認識再多的字也不會有好的成績。

認字要把握時機,並且適度。

孩子三歲之後可以開始接觸文字,不用系統教學,等到4歲之後再開始看有文字的繪本會更好。

4歲是一個門檻,孩子在這個年齡之後會進入「提問題」,對周圍環境的好奇心也開始增強,也標誌著進入了認字的敏感期,但是這只是一個大概的統計結果,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如果孩子這個時候還是明顯抵觸的話,家長也不要勉強,容易造成厭學。

文字是一種抽象的語言符號,可以刺激兒童語言中樞的發展,並且這種符號與兒童將來學習中使用的符號是一回事,他們在閱讀中接觸得多了,到課程學習中對這種符號的使用就熟練而自如,這就是讀字可以讓一個孩子變得聰明的。

而漫畫、電視和電腦都是以圖像來吸引人,尤其電視,這種刺激信號不需要任何轉換和互動,孩子只需要坐在電視前被動接受即可。

看電視當然也可以讓孩子多知道一些事,但它的讀圖方式和被動接受性相對於閱讀來說,在智力啟蒙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孩子對認字的態度是什麼,其實大部分都取決於家長是怎麼教的,用了好的方法,很自然的就能讓孩子自發的想學更多,並且激發對文字的興趣。

1. 結合圖畫

孩子在4歲左右,大腦進入發育高峰期,雖然他們的求知慾很強,但是理解能力還是很弱的,如果家長一板一眼的教授孩子認字,會讓孩子覺得很枯燥。

所以家長要結合圖畫來讓孩子對漢字有初步的印象,實物卡片,象形文字都是很好的輔助方式,孩子對圖像的記憶力比抽象的文字要強,這樣能調動孩子對文字的記憶興趣,讓孩子喜歡認字。

2. 將漢字融入到遊戲中

兒童做什麼事都不會考慮到後果,只要是能讓他們感到快樂的事情,他們都會喜歡做,家長可以利用這一點教導孩子更多漢字。

紐西蘭科學家瑪麗·克萊認為:孩子的讀寫能力是自然發展出來的,家長提供了豐富的文字環境,孩子自然就學會了文字。

所以除了刻意的用卡片來教授文字之外,平常的時候自然環境中出現的文字都可以和孩子念叨念叨,比如說零食包裝袋上的文字,公園街道上面的大招牌,孩子喜歡的動畫片打出來的字幕等等。

隨時提醒孩子周圍出現的漢字,能提高孩子對文字的敏感度。

這個時候的孩子最喜歡聽故事,家長可以用繪本來讓孩子增加對漢字的記憶力,繪本大部分都是圖畫,只有很少的文字配圖,所以每次閱讀的時候孩子都能夠結合圖畫來理解文字的含義,手指跟讀能讓孩子明確理解文字的意思,和成年人不同的是,兒童對於一個故事永遠不會感到厭煩,每一次閱讀都會讓他們有新的體會,結合色彩和圖像的刺激,孩子對文字的印象一開始就和記圖畫是一樣的,久而久之自然就會認識上面寫的是什麼了。

家長應該注意的是,學齡前的孩子需要掌握的是文字的含義,而不是文字的長相和讀音,只有記住了意思今後才能靈活運用,只是機械的背詩,或者是單獨將每一個文字的讀音記住對於孩子來說是沒有意義的。

培養興趣比培養辭彙量更有意義,學齡前教導孩子漢字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讓他們掌握幾百的識字量,而是為了要激發孩子對文字或者是文章的興趣,如果發現孩子開始逐漸提高對文字好奇的程度,家長就算是做到位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興趣和愛好,家長不必為了讓孩子識字,而放棄培養孩子其他能力的機會。

識字的過程應該是很自然的,比如說孩子問家長這個字念什麼,家長滿足他們的提問即可,不一定非要寫出來或者是像檢查作業一樣單獨提問。

孩子如果想寫,家長可以鼓勵他們用畫板,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抓握能力還不夠強,沒有必要用筆在紙上工整的寫出來。

口頭辭彙是重點,多識字並不能代表孩子聰明,因為機械性的記憶與聽說讀寫沒有進行好同步培養,孩子看圖說話的能力會很弱,上學之後對書本和老師講課的理解力也不會有優勢。

幼兒期間的識字能力是為了孩子今後的教育打基礎,重點不是認識多少字,而是為了激發孩子對書本的學習興趣。

幼兒階段認字的過程是培養孩子專註,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綜合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單純的識字。

所以認字要結合圖像,繪本是比較好的幼兒識字方式,不要強迫孩子對文字的閱讀,親子共讀,讓孩子先對繪本上的圖畫有印象,逐漸他們的注意力就會轉到文字上。

兩歲之前的孩子對繪本沒有興趣是正常的,等到孩子三歲之後他們自然會喜歡內容更加豐富,顏色更加好看的繪本,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適合他們的繪本種類,首先要做的是讓孩子在閱讀中找到快樂,而不是讓他們將繪本當成識字練習冊,這樣會很枯燥無聊。

親子互動才是閱讀的重點,好的繪本不僅僅是用來讀,還能讓父母當成孩子的想像素材,角色表演道具,創意的來源,繪本除了能夠教導孩子認字,更重要的是可以無形中教會孩子更多的道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這比父母說教更加自然和有說服力。

幼兒識字是一件很有個性的事情,別的孩子用這個方法合適,不一定自己家的孩子就喜歡,家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通過細心觀察來發現適合孩子的方式,兒童學齡前還是以玩耍為主,所有的教育都要圍繞玩耍展開,從中培養孩子其他的興趣愛好。

孩子一天認識多少個字不重要,寧缺勿滿,讓孩子享受識字的樂趣才是最重要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