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給寶寶把屎把尿越早越好?錯

把屎把尿和如廁訓練是兩碼事,別混淆了!

每年到了夏天

尿不濕總是格外不受中國家長的歡迎

它們被不少家長嫌棄...

不少家長會用“把屎把尿”來代替紙尿褲

殊不知

這樣做對小孩危害可真不少

“把屎把尿”那些事兒!

1

把屎把尿 = 如廁訓練??

漫畫中的場景是不是很眼熟?好像每家都有1、2個特別能講道理的家長,無論嗓門還是道理,好像都說不贏!

小編為此谘詢專家的意見,把屎把尿這個事兒,真的特別坑娃!

把屎把尿和如廁訓練真的不是一碼事兒,說嚴重點,是生理、心理上的雙重傷害!

生理方面

1歲內的寶寶,膀胱、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從生理上來講不具備自主控制排便的能力。

這時作為家長貿然乾預,為孩子把屎把尿,孩子會慢慢根據大人的動作做出條件反射排便、排尿,容易出現脫肛、髖關節發育不良、便秘等後果。

長時間把屎把尿不當,會加大骨骼發育不良的風險,導致骨頭在髖臼內移動,或者移動到髖臼外,影響孩子一輩子。

心理方面

為了訓練寶寶規律排便,“有經驗”的家長就會在每天同一時間把孩子揪過來強行把屎把尿。如果寶寶抗拒、因不配合將屎尿弄到衣服、褲子上,甚至還可能會遭受到家長的訓斥.....

這樣做會對兒童心理產生不好的影響,輕則對排屎、排尿產生排斥心理;重則因家長訓斥,導致嚴重的心理疾病。

此外,長時間的把屎把尿對建立兒童隱私意識十分不利。家長應從孩子出生起就建立性別意識,從潛移默化中注重孩子的隱私保護

2

夏天能戴尿不濕嗎?

夏天給孩子戴尿不濕,到底透不透氣?

娃小不會說,戴尿不濕會不會出現紅屁股、捂出痱子?

夏季能不能戴尿不濕,大家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尿不濕透不透氣、戴尿不濕會不會出現紅屁股、捂出痱子這幾點上。

小編也針對這個問題,谘詢專家,專家給予的答案是——尿不濕夏天也是可以戴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紙尿褲也是集透氣、防水於一身。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尿不濕透氣性能都非常好,尿不濕中碳酸鈣PE膜可以輕鬆區分水蒸氣和水分子,隻透氣不透水。

3

何時才能開始如廁訓練?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首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順應孩子的生理需求,讓孩子逐步感知尿意、便意,學會控制自己的括約肌。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大多數寶寶在18~24個月的時候,括約肌以及肛門括約肌才能發育成熟,孩子會漸漸出現自我排便意識。這時,孩子漸漸學會感知尿意、便意,然後協調肌肉組織來控制大小便。

8個如廁信號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孩子能滿足以下8個表現中的絕大部分,就說明孩子到學習如廁的時候了!

紙尿褲能保持至少2小時乾燥,或午睡後紙尿褲還是乾的;

紙尿褲髒了,有不舒服的表現,想要換新的;

對坐便器產生興趣;

大便時間漸漸變得規律;

主動要求穿內褲;

可以聽懂家長的簡單指令,並遵照執行;

會用表情、姿勢或語言來表達自己正在大小便;

能自己或者在大人幫助下脫(穿)褲子。

家長:我家孩子也到這個年齡了,但是上面說的幾個信號好像都不太明顯,那到底該不該教他進行如廁訓練呢?

專家解答:

家長不必過於糾結如廁訓練的年齡。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如廁訓練的成功率也會隨之增加。有研究表明,2歲左右開始訓練如廁的孩子,只需半年時間就可掌握。

4

有這幾招,輕鬆脫掉紙尿褲

當孩子開始出現自主排尿“信號”的時候,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和訓練呢?讓我們看看這幾位家長的做法找找靈感!

1.培養如廁“夥伴”

我家寶寶從2歲4個月開始訓練如廁。因為是男寶,希望他習慣站著噓噓,買的火箭小便器,而不是坐便器。

開始先讓寶寶跟“小火箭”交朋友,告訴他每次噓噓都要小火箭陪著,從噓在尿片裡,到徹底拿掉尿片,隻用了短短幾個月,上托班前白天再也不用尿不濕了。

專家解答:

這個媽媽在如廁訓練初期,為孩子選擇了小火箭小便器是非常正確的做法,讓孩子更輕鬆的接受如廁訓練。

在孩子如廁訓練的初期,培養如廁“夥伴”很有必要!孩子排便排尿時看到“小夥伴”,漸漸的就會條件反射,漸漸自主完成排尿排便。

2.家長言傳身教

女兒一歲多。沒有刻意去訓練她如廁,只是大人上廁所,孩子都跟著,後來發現她跟著大人拿紙自己擦屁股,再後來也想坐馬桶尿尿,便跟她買了小馬桶。

第二天,女兒就自己抱著小馬桶要尿尿,開始以為只是坐著玩,結果真尿到馬桶裡了,後來就養成了自主如廁的習慣。

專家解答:

爸爸、媽媽是最好的老師,如廁訓練也是一樣。家長親自示範是一種很好的如廁訓練技巧,孩子在觀察家長如廁的同時,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從而掌握如廁的技巧。

此外,在如廁的過程中,媽媽還可以教女兒怎麽擦pp,爸爸可以教兒子如何進行清潔,還能養成寶寶衛生如廁的好習慣呢!

3.家長鼓勵、引導少不了

娃2歲了,我們說話都能聽懂。每次只要她給予我們排屎排尿的信號,成功排屎尿時我們都會誇她,為她豎起大拇指,讓她更有興趣來做這個事情。只花了3個月時間,就能自如地大小便了。

專家解答:

孩子如廁訓練中,離不開家長的鼓勵和正面引導。在家長的鼓勵下,孩子如廁訓練會更順利。

反之,如果家長對寶寶的反應過激,說出“這麽大了尿尿還不會說,你是不是傻?”這類話語會讓孩子對如廁產生負面情緒,產生抗拒排便的現象,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4.學會“控制”

訓練兒子如廁時,偶爾把褲子尿濕了,我會慢吞吞地給他換,同時會問他尿濕褲子是不是不舒服啊?幾次過後,兒子自己就會告訴我們要尿尿了。

當他說要尿尿的時候,我會刻意讓他“憋”一小會兒,正好訓練下他的控制力,起初急忙往家跑,再後來可以慢慢走去尿尿了

專家解答:

讓孩子感知“便意、尿意”,從而控制自如,是如廁訓練的初衷。適當、適度的“憋”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家長還是應該盡可能順應孩子的身體需求。

此外,部分孩子不會用語言表達上廁所,但是會出現小臉憋紅、抓褲子等動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觀察,熟悉並了解孩子小動作背後的含義。

孩子就像一個不帶說明書的產品,

每一個技能都要靠家長來耐心開發。

想要學會如廁並不難,

多給寶寶一點耐心,

多給寶寶一點鼓勵,

你將會發現孩子比你想象當中

更聰明,更能乾!

本文首發:武漢兒童醫院武漢市婦幼保健院

原標題:把屎把尿越早越好?錯! 想脫掉尿不濕得學這幾招

監製:鄧志宏 王琛

責任編輯:李小榮

版權申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