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癌症患者術後是接受放化療還是中醫治療?

常有癌症患者在面對根治術後即將進行的放化療產生猶豫,要不要做術後的放化療?放化療會導致複發和轉移嗎?

患者有這樣的疑問:「我已經經歷了根治性手術,病灶已切除。既然沒有病灶了,還需要再做放、化療嗎?」這是因為惡性腫瘤大多是浸潤性生長,如同樹根在地下蔓延一樣,手術可以切除肉眼可見的大體腫瘤,但有些需要顯微鏡才能發現的亞臨床病灶,手術有時難以切盡,從而成為複發的根源。而術後放療可以最大限度預防病灶部位的局部複發,全身化療則可以降低遠處轉移的風險。也就是說,將體內的癌細胞消滅在一定範圍之內,達到「除惡務盡」的目的。

有的患者會問:「為什麼有的患者術後不需要做放化療,而我需要做呢?有的患者只需要做化療,而我還需要做放療呢?」是否需要術後放化療是根據腫瘤的部位及術後的病理、分期、身體狀況來決定的。一般來講,分期越早(如I期和部分II期患者),術後需要接受放化療的可能性越小;分期越晚(如部分II期和III期患者),接受術後治療的可能性越大。

舉例說明:某直腸癌患者的術後病理報告如下:(直腸)低分化腺癌,癌組織穿透固有肌層達漿膜下(pT3),脈管內可見癌栓,斷端未見癌累及,腸系膜淋巴結(3/20枚)可見癌轉移。若除外遠處轉移,該患者的術後診斷為直腸低分化腺癌pT3N1M0 IIIB期。根據國際通用的臨床實踐指南,該分期的患者需要進行術後放療和化療。接受正規而足療程的術後放化療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複發和轉移風險。而同樣的IIIB期,如果是病灶出現在結腸,則不推薦放療,只需做夠足療程化療即可,這是因為直腸癌更容易出現局部複發,且結腸可隨腸道蠕動而移動位置,難以準確定位。

術後的放化療後多在術後一個月左右開始,此時的患者剛從手術的打擊中恢復,又要開始接受治療,聽說這些治療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副作用,難免心生畏懼,一部分患者就會產生放棄治療的念頭,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能耐受。筆者在這裡奉勸患者朋友,此時一定要多聽取腫瘤專科大夫的建議。術後一個月需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包括血液檢查和影像學檢查,是否耐受放化療,大夫會根據您的身體狀況和檢查結果給出建議,而不是患者本人想當然做出的決定。需要提醒的是,術後輔助治療可降低複發和轉移風險,但多限於術後的3-6個月之內,若超過6個月再做放化療,起到的作用大打折扣,多數不再推薦輔助治療。另外,放化療本身不會導致複發或轉移,但不建議以摧毀身體為代價,不惜一切去放化療,應量力而行,做到「治病留人」。

有的患者會問:中藥有預防複發和轉移的作用嗎?可不可以用中藥治療代替術後輔助放化療?正確的答案是:針對術後需要放化療的患者,中、西醫治療是並駕齊驅的兩輛馬車,或者說像兩條腿走路,缺一不可。中醫中藥已流傳和運用了幾千年,證實其無論在治病還是防病上都確有療效。中醫藥的治療可以貫穿癌症治療的全過程,包括手術前後、放化療期間、停葯觀察階段,甚至癌症晚期。術後的患者氣血耗傷、身體虛弱,可運用中藥補氣養血,扶助正氣,以最快的速度促進機體恢復。放療部位不同,可能會出現放射性的口腔黏膜炎、食管炎、肺炎、直腸炎等,患者表現為口腔潰瘍、咽痛、口乾、咽下後胸骨後疼痛、腹瀉等;化療則可能出現乏力、厭食、噁心、嘔吐、脫髮、手足麻木、血象下降等,此階段中醫藥可以根據患者的不同癥狀採用個體化治療,通過不同形式,如口服、點滴、外用、針灸等,盡最大可能的減輕放化療帶來的副作用,緩解癥狀,保證患者生活質量,使放化療得以順利進行。

總之,對於術後需要輔助放化療的患者,一味追求放化療,摒棄中醫;或盲目誇大中醫藥的作用,拒絕放化療,都是不可取的。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