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脂肪肝不容忽視,國內首家內分泌與代謝領域脂肪肝專病醫師培訓基地在滬成立

中山醫院供圖

【新民晚報·新民網】隨著國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病率不斷攀高且日趨低齡化,脂肪肝不但可致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衰竭,更重要的是,與2型糖尿病、動脈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眾多肝臟腫瘤關係密切,已成為當代醫學領域的新挑戰。今天,「2019復旦大學肝病與代謝論壇」上傳來消息,中國醫師協會天士力脂肪肝學院/脂肪肝專病醫師培訓基地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成立。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介紹,這是國內首家在內分泌與代謝領域成立的脂肪肝專病醫師培訓基地,旨在從醫生層面率先普及對脂肪肝的重視。

大眾所說的脂肪肝,在醫學專業領域是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近年來,隨著體檢普及,查出脂肪肝的人群越來越多且日趨低齡化。復旦大學代謝疾病研究所所長、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分會副會長、中山醫院內分泌科高鑫教授表示,青少年脂肪肝與父母從小的養育方式相關,給孩子吃得太好,誤把「胃口好」當作是健康,容易引發一系列諸如脂肪肝、糖尿病等代謝紊亂。

儘管有關脂肪肝的研究迅猛發展,但實踐中部分醫護人員對脂肪肝的關注和認知仍缺乏重視,對其診治也尚不規範,導致脂肪肝患者的就診率較低,治療依從性也較差。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介紹,通過生活方式改變,包括科學飲食、堅持運動,可能逆轉脂肪肝的病情。比如,他們在相關對照試驗中發現,相比不運動組,高強度運動組與中等強度運動組的肝臟脂肪含量均有明顯下降。不過此類試驗同時提示,運動一定要持之以恆,不然反彈可能變本加厲。

高鑫教授表示,培訓基地成立適逢復旦大學肝病與代謝論壇十周年慶。早在2000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就將NAFLD與代謝紊亂相關疾病作為學科發展方向之一,以此為契機,中山脂肪肝代謝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多項創新研究,包括首次開展脂肪肝磁共振波譜定量方法,研發肝臟脂肪超聲定量的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用肝臟脂肪定量的方法開展社區人群研究和臨床乾預研究;明確我國社區中年以上人群肝臟脂肪含量的分布特點和脂肪肝的遺傳特徵;提出肝臟脂肪含量增加引起全身代謝紊亂的切點等,這些研究填補了國內脂肪肝代謝領域工作的諸多空白。今後,中山脂肪肝代謝團隊會繼續加強脂肪肝與代謝紊亂機制的深入研究,努力實現我國肝臟與代謝研究的成果邁向國際水準。

據悉,成立後的培訓基地將依託中山醫院團隊在脂肪肝與相關代謝疾病的科研與診療實力,向學員系統教授關於脂肪肝相關代謝疾病的診療課程,滿足更多臨床醫師對脂肪肝與代謝相關知識的培訓與應用需求,並會同肝病與代謝領域醫師密切協作,以期給中國廣大脂肪肝患者帶來更高的醫療服務水準,得到與國際同步的高標準醫療服務。今年培訓基地計劃開展12次專題培訓,預計有近六萬人次患者將因此受益。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