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做有高尚審美追求的文藝工作者

做有高尚審美追求的文藝工作者

——關於開展娛樂領域綜合治理工作的系列評論之二

客觀講,近年來,文藝創作佳作頻出,尤其主旋律影視作品屢有突破,人物形象深入人心。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等成為爆款;電視劇《覺醒年代》中的陳獨秀、李大釗,《山海情》中的馬得福、李水花,《跨過鴨綠江》中的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革命領袖和一大批英雄人物,光彩照人,令人難以忘懷。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海報

人們喜歡這些作品,是因為它們立意高遠、主題鮮明、藝術精湛,演員塑造人物形象無華麗妝容,無做作美顏,更無刻意“摳圖”;表演因樸實而真實,角色因本色而出色,受到觀眾的由衷喜愛和讚譽。

就在人們享受這些優質文化大餐的時候,爆出“飯圈”亂象叢生,天價片酬、“陰陽合約”被查等問題,社會各界憤慨之情格外強烈,可想而知。

娛樂行業存在這些亂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人的文藝審美錯舛,價值觀錯謬、審美觀錯位、藝術觀錯亂,既害人又害己。

整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從根本上說,整治行業不良傾向、廓清娛樂領域風氣,還需要從業者自尊自愛、自律自強,提高素質、提升素養。

為此,我們呼籲,做有高尚審美追求的文藝工作者!

舉凡經典傳世之作,必然寄寓美好的思想情感,飽含深切的人性關懷,彰顯高尚的精神境界。

從《詩經》《楚辭》起,我國古代先賢就把教化引領作為文藝創作的至高境界和重要功能。孔子雲:“《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屈原的《離騷》蘊含的強烈愛國情懷、“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追求,至今回響不絕。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博大胸懷,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文精神標識,為民族的價值建構提供了豐厚精神滋養。

不可否認,當下文藝領域還存在精神境界不高,導向跟著流量走、標準跟著市場走,潛心創作讓位於話題炒作、精益求精被粉絲“催更”所取代等現象,把作品放在消費主義之手來掂量、放到金錢至上的天平來稱量,製造了很多“文藝垃圾”“文化泡沫”“娛樂噪音”,扭曲了文藝創作的初心,消解了文藝作品的教化功能,帶偏了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和審美趣味。

專家指出,“飯圈”亂象、“耽改”之風的病態化、極端化表現,給青少年傳遞的價值觀、審美觀是畸形的、扭曲的。長此以往,汙染的是整個社會風氣,敗壞的是整個社會肌體和民族精神,毀掉的將是整個一代人。

娛樂領域綜合治理,迫在眉睫!

舉凡有成就的文藝家,都有崇高的審美追求,其作品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給人以豐厚的精神滋養,給人以深刻的人生啟迪。

“人民藝術家”郭蘭英,她演唱的《我的祖國》《南泥灣》《人說山西好風光》等歌曲膾炙人口,塑造的《白毛女》中的喜兒、《小二黑結婚》中的小芹等舞台藝術形象光彩奪目,為中國民族歌劇表演體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藝術的發展作出開拓性貢獻。

郭蘭英

“七一勳章”獲得者、表演藝術家藍天野,曾經是一位黨的地下工作者,在殘酷的對敵鬥爭中經受了磨練和洗禮。新中國成立後,他又在文藝舞台上展現出過人才華,先後在《茶館》《北京人》《家》等70余部話劇和《渴望》《封神榜》等多部影視作品中,成功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

以郭蘭英、藍天野為代表的老一代文藝大家,一大突出特點,就是都有崇高的審美理想、正確的審美理念、純粹的審美趣味。這不僅讓他們塑造的藝術形象深刻影響了幾代人,也讓他們的藝術生命得到了極大延拓,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藝術傳奇。

相較之下,娛樂行業的某些後來者,沒有認真傳承老一輩藝術家的思想境界和審美風范,而是試圖走捷徑、求速成,夢想一夜成名、不勞而獲,這既不符合社會主義勞動觀,也不符合演藝人才的成長規律。由於文藝審美觀出現偏差,一些從業者不講對錯、不問是非、不知美醜、不辨香臭。

“耽改”劇一度泛濫、“CP話題”在熱搜榜上居高不下,刨根究底,就是因為某些人試圖劍走偏鋒、模糊性別形象,玩曖昧、求刺激,誘導眼球跟著流量走、“三觀跟著五官走”,將大眾審美帶入歧途。

飽受詬病的“娘炮”形象,使本該剛健有力的男性角色變得幼稚、嬌弱、做作、邪魅。在一些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中,男主演化濃妝、穿華服、擺造型,把戰場變“秀場”,令人怎舌。

一些抗日神劇、“摳圖”雷劇,違背文藝創作基本邏輯,試圖用技術造假代替現場表演,以過度誇張、花拳繡腿來糊弄和蒙蔽觀眾……此等做派,換來的只能是“荒唐、可笑”的吐槽和噓聲。

一些演藝明星私生活話題長期霸屏,哪個明星燙頭了,誰的頭髮換色了,誰家的寵物掉毛了,誰結了誰離了、誰胖了誰瘦了,等等,都可以成為賺取流量的噱頭,成為綜藝節目和網絡資訊的“香餑餑”。

花錢買數據、上熱搜,成為流量明星的常規套路,甚至為了吸睛賺錢,不惜把未成年人也帶上秀場。凡此種種,確實把青少年的審美帶歪了,把娛樂生態環境搞壞了。

事實表明,靠畸形審美、搞病態行銷、打擦邊球,都是邪路歧途,只會遭觀眾的唾棄、斷自己的藝術生命。

在當前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朗朗星空之下,仍然有這些暗流湧動,令人扼腕。

互聯網在中國迅速普及,是改革開放書寫發展傳奇的一個縮影,為中國社會文明進步、為中國更好融入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有那麽一些人,借助網絡平台傳播迅速的優勢,利用網絡交流便捷的特點,興風作浪、蠅營狗苟,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社會輿論普遍認為,造成“飯圈”亂象的深層次原因,主要在於社會資本逐利、演藝機構合謀、播出平台失守。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每一種“飯圈”亂象,都有其自身邏輯。為偶像瘋狂打榜、非理性購買周邊產品、粉絲間為偶像互撕,都是幕後推手打造“流量明星”的基本操作;所謂“顏值即正義”“愛豆至上”“隻問忠誠不問是非”,精心炮製“人設”,也是資本、平台、經紀、“粉頭”共同造勢的結果;按熱度定題材、按流量選演員、按顏值付報酬,創作的主動權不在編導而在平台和資本。

對於這些從根本上違背文藝創作規律、損害文藝審美品格、毒化文藝生態環境的行為,社會各界憂心如搗,多方呼籲加強整治,強化資本監管,壓實平台責任。

不少知名影視編導和文藝評論家倡導,要堅守文藝正道和審美品位,明星應該服從角色,顏值不該凌駕審美,藝術之美的標準應該正向、豐富、多元,“演員不能不謀演技隻磨皮,而要靠硬功夫、真本事演繹角色、塑造形象”。

“人民藝術家”王蒙、著名導演丁蔭楠等老一輩文藝家,期待文藝界年輕一代扛起責任、跑好接力賽,“維護文藝的尊嚴與品格,唾棄並驅逐那種愚蠢淺薄低俗的偽文藝”。

青年藝術家黃豆豆表示,要將更多時間、更多精力、更多汗水獻給舞台和練功房,為觀眾奉獻更多更好的文藝作品。

時代呼喚有高尚審美追求的文藝家。

一個民族的文藝審美風尚,是這個民族美學精神的重要體現。中華美學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美學方面的重要體現,蘊含著中華民族對文學藝術獨特的美學經驗、理論創造和實踐總結。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強調,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轉運站化,在學習中超越,創作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

在千百年來的文藝實踐中,中華美學精神深刻影響了作家藝術家的審美創造,涵養和培育了中國人審美價值、審美習慣和審美取向,是文藝創新創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

中華美學精神堅持文以載道、文以化人。我們傳承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就是要堅持不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不懈引導人們準確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主流,吹響時代號角,鼓舞人民前進。那些隻寫一己悲歡、杯水風波,那些調侃崇高、虛無歷史,那些脫離大眾、沉迷於“飯圈”自娛自樂的文藝審美,都與我們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中華美學精神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我們傳承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就是要高揚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用心用情用功抒寫這個偉大時代,反映人們對真的嚮往、對善的呼喚、對美的渴望;就是要用更多有道德、有筋骨、有溫度的文藝作品,展現大真大愛大美、傳遞向上向善力量。那些不問是非、不辨香臭,那些過於看重市場、片面追求流量,那些熱衷於低級趣味、沉湎於“娛樂至死”的惡俗審美,理應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流所不容。

中華美學精神講求風骨和境界。這既是對文藝作品的審美評判,也是對文藝工作者人格修為的基本要求。我們傳承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尤其要學習古代先賢為人為文為藝的氣節、風骨和人生境界,“不為五鬥米折腰”,不為名利所累,不與低俗為伍。那些把娛樂圈當作名利場,把流量當導向,把“審醜”當噱頭,為不良風氣推波助瀾,甘做資本“提線木偶”的做法和行為,終將付出深重的代價。

中華美學精神倡導海納百川、兼容並蓄。我們傳承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並不排斥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生生不息,正是得益於見賢思齊的學習精神。中國的芭蕾舞、民族歌劇、電影、話劇、油畫,都是中華美學精神與世界優秀文化成果融匯融合的成功范例。虛懷若谷、互學互鑒,我們的文藝作品將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我們看到,一個多措並舉遏製娛樂行業不良傾向的局面已經形成。一大批老中青文藝工作者正忠實踐行初心使命,自覺追求德藝雙馨,他們是中國文藝領域的中堅和希望所在。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文藝娛樂的百花園裡,將會有更多從業者努力做有高尚審美追求的文藝家。

(作者:關銘聞)

內容:《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07日 01版)

責編:王遠方

編輯:常瑩 孫小婷 朱曉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