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各國紛紛加強監管 加密貨幣全線下挫

各國紛紛加強監管 加密貨幣全線下挫各國紛紛加強監管 加密貨幣全線下挫

  本報記者 翟少輝 上海報導

  加密貨幣正又一次展示著它的“過山車”屬性。

  4月上旬開始“回暖”的比特幣曾一度在5月6日突破9900美元,距1萬美元僅一步之遙。不過隨後,其價格又迅速在一周內跌至8500美元附近。拉鋸了10天后,比特幣於21日晚再啟暴跌模式,並一度於24日跌破7300美元。

  一同到來的還有監管收緊的消息。5月24日,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消息稱,美國司法部已對交易員是否存在蓄意操縱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價格的行為展開刑事調查。

  新加坡金管局(MAS)也於同日發布聲明,警告8家加密貨幣交易所,禁止其在未得到授權的情況下交易代幣。此外MAS表示,一個ICO發行方已依照新加坡法規采取了補救措施,退還了從新加坡投資者處籌集到的資金。

  截至24日18:00,比特幣在過去24小時跌幅為6.37%,近20天內跌幅已近25%。同期,另一代表性加密貨幣以太幣跌幅則已接近30%。

  監管消息接踵而至

  “全世界都在打壓比特幣——除了日本”。彭博科技頻道曾在4月10日以此為標題為當日的Decrypted欄目命名。但加密貨幣市場卻自4月上旬開始迎來一波“回暖”。除比特幣外,同樣具有代表性的以太幣更是從372美元(4月6日)的低點上漲至了809美元(5月5日)。同期,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總市值也從低於2500億美元漲至了4500億美元以上。

  當時曾有分析認為,加密貨幣市場或已“回暖”。不過,在蘇格蘭皇家銀行創新顧問王盛澤看來,該市場自去年末以來一直處於寒冬之中。

  “(加密貨幣)市場近期的波動,監管方面的影響是一方面。但其實幾個月以來,加密貨幣已處於寒冬時代,和去年相比,它的熱度已經消退了不少。”他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說實話這些幣之前都有泡沫。”

  在王盛澤看來,無論是比特幣還是以太坊,其均是區塊鏈產業的先驅應用,很可能被“更好的、更先進的項目”所替代。“所以現在發現智能合約存在漏洞,或是發現幣並不值這麽多錢也都是正常的。”他表示,“現在的價格並非本身價值的體現,而是指望後續有人接盤。”

  除美國和新加坡外,彭博在23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印度正在考慮是否對加密貨幣交易徵收18%的商品和服務稅(GST)。目前,印度還尚未官方正式禁止或合法化加密貨幣,但該國政府已多次就其風險發出過警告。不過,印度政府的征稅計劃也會引發加密貨幣合法化的爭論。前述消息人士表示,一項資產的可征稅性與合法性必然存在關聯,征稅意味著一項活動並非非法。

  此外,3月在阿根廷進行的G20央行行長和財長會議雖未就加密貨幣的聯合監管達成一致,但也曾表示將在7月就加密貨幣監管方案給出“非常具體、詳細的建議”。如今,7月已日益臨近。

  “利好”落空

  5月上旬本輪跌勢初現之時,一些幣圈人士曾相對樂觀:當時來看,將於5月14日至16日於紐約召開的共識會議(Consensus 2018),以及有著“區塊鏈3.0”之稱的EOS主網將於6月初上線等“利好”,足以支撐加密貨幣市場反彈。然而,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卻在會議期間下降了約10%。

  王盛澤坦言,在加密貨幣市場,一些所謂的“利好”或是“利空”消息和目前幣圈盛行的技術性分析一樣,歸根結底還是對投資人群體心理的猜測。“所謂的‘利好’和各種技術性分析雖有一定的邏輯,但他們擁有的資訊量也還是不夠。”王盛澤表示,“比如各國政府的監管態度就是無法預知的。”而從去年末以來加密貨幣市場的走向來看,監管動態對於該市場的影響正是最直接、最明顯的。

  “幣圈”投資者群體已經分化。追求短線的“炒幣玩家”對於幣種的漲跌極為敏感,在目前許多交易所支持杠杆交易的情況下,很多還會關注如何隨市場的波動而“做空”或“做多”。而另一批則屬“信仰玩家”或是“佛系玩家”,相較於關注短期價格走勢,其更多是因看好某些代幣和其背後所代表技術的前景而選擇長期持幣。這一某種程度上的“對立”在近期的跌勢中顯現得尤為明顯。

責任編輯:何凱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