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朝開國大將常遇春是一個怎樣的人物?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世為農家,自幼習武,賦性剛直,臂力絕人,猿臂善射。元末大亂的時候,他跟隨劉聚當強盜,但他覺得當強盜沒有出息,就去投奔了朱元璋。

常遇春去投奔朱元璋時,朱元璋的態度很冷淡。朱元璋認為他就是來混飯吃的,後來常遇春再三請求,朱元璋才答應下來。

常遇春

朱元璋攻打牛渚的時候,岸上全是元兵,起義軍沒有人能衝上去的。常遇春覺得自己表現的時候到了,他手持長矛往岸上刺去。元兵接住了他的長矛,他乘勢跳上江岸,大砍大殺。元軍很快就潰敗了,常遇春立了大功,朱元璋這才發現他是個人才,重用了他。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七月,朱元璋攻取金華後,派遣常遇春進兵攻取衢州。常遇春率部一路殺將而來,首先攻取了龍遊城。他在戎馬倥傯間,還吟賦《龍遊道中》一詩以紀行:“策蹇龍遊道,西風妒旅袍。紅添秋樹血,綠長旱池毛。比屋豪華歇,平原殺氣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鬢須搔。”字裡行間,流露出英雄豪氣。

當常遇春率領馬、步、水三軍到達衢州城下時,但見城垣壁壘森嚴,固若金湯。雙方交戰激烈,常遇春久攻不克。後來,常遇春以奇兵出其不意地突入,毀其所架之炮,攻圍甚急。元軍支持不住,遣使密約投降,衢州路院判張斌夜出小西門,迎常遇春大軍入城。這樣,元軍甲士萬人,才迅速崩潰。

常遇春攻取衢州城後,立“金鬥翼元帥府”,設元帥和樞密分院判官,元朝在衢統治勢力遂蕩然無存。

常遇春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了一場36天的大決戰。朱元璋的帥船“白海號”擱到了淺水灘上,陳友諒的大元帥張定邊見狀,令旗一招,手下戰船將朱元璋的帥船團團圍住,張定邊手下大將陳英傑指揮士卒發炮,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常遇春命令戰船衝開一條血路,殺進包圍圈,常遇春的一支雕翎箭正好射中張定邊的右額,常遇春趁勢一跳,躍上朱元璋坐船,背起朱元璋就騰空跳過一丈多寬的水面,落到自己的戰船上。只聽“轟”的一聲炮響,帥船被炸得四分五裂。陳友諒漸漸不支,欲逃回武昌,中流矢而亡。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9月出師太湖,克烏鎮、取湖州、破平江(今蘇州),活捉降元叛逆張士誠。至此,掃平了江南群雄。加封中書平章軍國重事,疏封鄂國公。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10月,與徐達率軍25萬北伐中原。取山東,攻河南。元軍五萬布於洛水北,脫英帖木兒組織了二十個神箭手,各執弓箭,列陣環攻,只等常遇春等人進入伏擊圈對他攢槊而射。常遇春熱血沸騰,早已忘了朱元璋對他的告誡:“身為大將,臨陣不可親自與敵將校搏殺。”單槍匹馬,衝入敵陣,未等敵人反應,彎弓一箭,將敵人的前鋒射下馬來,順勢,連發數箭,將其余神箭手射殺,徐達乘勢擂鼓助陣,指揮大軍追殺,大獲全勝。

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明軍在洛陽的塔兒灣與元軍遭遇,常遇春單騎突入敵陣,麾下壯士從之,勇猛衝殺,在洛水之北擊潰元軍五萬,俘獲無算,史稱塔兒灣大捷。這一仗,佔領了河南和潼關,奪取了陝西的門檻,為攻取元大都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形勢。七月,克河北諸郡。八月初二日,燕都(北京)不戰而克。

常遇春

洪武二年(1369年)六月,全師圍剿開平(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閃電河以北。)遂奏凱還師。七月七日,師至柳河川(今河北省赤城縣龍關鎮),得暴疾身亡,年僅40歲。翌日,追封開平王,諡曰忠武。朱元璋聞喪大為震悼,賜葬鍾山之下,並親自出奠,為之賦詩:“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濕。”此後朱元璋令宮廷畫師為常遇春公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封子常茂為鄭國公,歲祿二千石。常茂隸宋國公馮勝北征納哈出,不奉約束,被削爵,安置在廣西龍州;別封次子常升為開國公。建文末,以抗靖難師安置雲南臨安(今雲南建水),憂死。

常遇春對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於直言,效命疆場,盡瘁而終。朱元璋對常遇春很愛重,認為常遇春的功勳“雖古名將,未有過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