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那家利潤暴跌90%的維密代工廠,活得怎麽樣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新商業要參(ID:xinshangye2016),作者丨黃曉軍

3年前,第一大客戶訂單下滑1%,這家代工廠的利潤就暴跌90%。3年後,第一大客戶銷量下滑46%,擬關250家門市,這家代工廠卻保持著穩健增長。第一大客戶是維多利亞的秘密,代工廠是全球第一大內衣工廠維珍妮。3年時間,這兩個角色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轉變?這樣的轉變會不會是所有代工廠增長的關鍵?

中國代工廠之殤可以從富士康說起。

2016年上半年,富士康流水線員工只能拿著1800-2500元的月基本工資,想加班都沒活乾。

7月,iPhone7訂單如期到來。鄭州富士康卻出現產能不足。公司緊急發布通知,員工每推薦1個人入廠,可獲得600元獎金。

同期,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甚至召開會議,要求下屬煤業公司派工人支援鄭州富士康。

市場需求過大,需要擴充產能;市場需求過小,就只能死撐機器空轉的成本。

代工廠之殤,所有行業無一幸免,不管是手機、服裝,還是被列入共享名單的雨傘、自行車、充電寶……[1]

當然,內衣胸罩也沒有被排除在外。

同樣是2016年。L Brands旗下的知名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簡稱“維密”),第一季度同店銷量下滑1%。

這使其在中國的代工廠維珍妮,上半年利潤下滑近90%,並引發大量裁員。

根據Frost&Sullivan統計,維珍妮早於2014年就成為了全球產量第一的胸罩製造商。

可惜的是,中銀國際數據顯示,這個製造商約35%的銷售額來自L Brands,80%的維秘內衣都由維珍妮製造。[2]

L Brands訂單輕微震蕩之後,維珍妮於2016年下半年拿到了安德瑪、阿迪達斯等運動服裝品牌的訂單。

這又使得這家製造商發函表示,需要在東南亞建廠以擴充產能,甚至大幅招人超過6000人。

代工廠的通病,和你的規模似乎沒有關係。

但3年之後,這一切似乎有了些變化。

L Brands發布的2019年財報顯示,全年銷售額129億美元,同比降低2.3%;淨虧損為3.66億美元,去年則盈利6.43億美元。

慘烈的業績下滑背後,身處供應鏈末端的維珍妮將會面臨怎樣的困境?

一切都在意料之外。

財報顯示,維珍妮2019財年收入同比增長6.7%至62.63億港元,淨利潤同比上漲17.6%至2.82億港元。

到2020財年中報,其營收上揚2.15%至31.29億港元,淨利同比增長5.76%至1.41億港元。(維珍妮財年為每年的4月1日至第二年的3月31日。)

3年時間,維珍妮如何甩下“維密最大代工廠”的包袱?

維多利亞除了秘密,還有牛鞭子

在冗長的供應鏈管理中,有一個形象的概念叫做“牛鞭效應”。

它表示在一條供應鏈中,消費市場需求的一點點變化都會被一級級放大到製造商、首級供應商、次級供應商那裡。

例如內衣市場需求預測輕微增長2%,放大到維密、L Brands(製造品牌商)時可能成了5%,傳遞到維珍妮(首級供應商)時則可能是10%,而到了替維珍妮生產製造部件的供應商(次級供應商)時則可能變為20%。

當消費者需求出現變化,零售商、批發商、分銷商的訂單及庫存量自發出現波動,越是處於供應鏈的後端,需求變化幅度越是會正數級放大。

以形狀而言,這就像西部牛仔揮舞的牛鞭,鞭輕輕一抖,鞭梢便會大幅抖動,這就是供應鏈管理中的“牛鞭效應”。[3]

▨牛鞭效應示意圖,圖/弘毅供應鏈請輸入圖說

維珍妮也曾飽受牛鞭效應之苦。

維珍妮2015年港股主機板上市時,中銀國際就稱其是L Brands全球最大的內衣供應商之一,約35%的銷售額來自L Brands。

L Brands,特別是旗下內衣品牌維密的銷售量,直接影響到維珍妮的業績。

當年9月,維密產品的增長率為8%。除開電商貢獻,維密實體門市的9月同店銷售下跌2%,而上一年同期有9%的增長。

不止如此,維密當時處於7月、8月、9月增長率都為0%的尷尬境遇,實體門市也連續3個月都出現下滑。

這樣的情況延續到2016年9月。L Brands數據顯示,維密產品的銷售卻呈現疲軟態勢,沒有任何增長,同比增長率下降8%。

銷售下滑導致向供應商的訂單下降,維珍妮也發出了盈利預警。

截止2016年9月30日的中期財報顯示,維珍妮利潤從上年同期的2.174億港元下滑至2324.4萬港元,暴跌89.3%。

維珍妮CEO洪遊奕直言,集團淨利潤和毛利率大跌,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所面臨的最艱難時期。[4]

如何避開牛鞭效應?

這個“維多利亞的牛鞭子”,給代工廠帶來了怎樣的問題?

▨ 第一是訂單波動,導致產能匹配出現錯位。

▨ 第二是話語權薄弱,議價能力下滑,從而導致經營毛利率過低。

如何盡量規避供應鏈的牛鞭效應?洪遊奕早從創業開始就在思考這個問題。

第一,IDM模式。

1988年,將西服墊肩做成全球第五大生產基地後,洪遊奕就開始投身到內衣胸罩的研發。

這個過程中,他發現手工製造的產品配件胸杯,常會出現尺寸不精確的問題。這是當時整個行業的痛點。

1999年,洪遊奕在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看到了由3D掃描技術完成的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銅像,銜接處密不透風。

胸罩可以用3D掃描技術精確尺寸嗎?

這年,洪遊奕找到了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開發3D CAD/CAM系統。此後,維珍妮的胸杯模具生產效率提升了40%,還首創了全球第一件無縫內衣。

3D CAD/CAM系統的研製,還讓維珍妮率先走出了IDM模式(Innovative Design Manufacturer,即創新設計製造商)。

IDM供應商,不同於傳統的OEM或ODM供應商,其可以為客戶提供從產品概念構思、原料與技術研發、功能規格設計到生產製造的綜合服務。

傳統代工廠隻站在微笑曲線的最底端,研發和銷售等高毛利的市場都被品牌方佔領。而IDM模式的出現,毛利更高的研發環節則開始往製造工廠方面傾斜。

與L Brands合作之後,維珍妮就開發了一款維秘的Very Sexy長青系列內衣。據稱,該系列內衣,在全球市場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TOP3系列。

第二,產品拓寬。

通過3D CAD/CAM系統,維珍妮主要加工的內衣類型就是其首創的無縫內衣。

無需縫紉機,直接用定型機將成片材料一次模壓而成,用超聲波車出花邊及連接背扣……這種內衣不僅時尚美觀,而且貼身舒適。

因此,維珍妮還從法國第一內衣品牌DIM那裡,爭取到了第一批無縫內衣訂單。

這批無縫內衣經IDM在歐洲市場投放後,才得到了維密等頂級內衣品牌的關注。此後,國際大牌紛紛找上門來,邀請維珍妮作為高端市場夥伴。[5]

隻用了4年,維珍妮就成了國際無縫內衣的霸主。

正是過度倚重於無縫內衣,維珍妮對下遊的訂單出現了依賴性,一旦大客戶訂單下滑,自身營收就會受到影響。

多做幾個品類,可能會好一點。

回到維密下滑的2016年9月,維珍妮的銷售額其實有過同比上漲3%的成績。

這是為什麽呢?L Brands數據顯示,這主要是來自旗下日化產品的貢獻,後者銷售增長了9%。而這些日化產品,剛好也是維珍妮在代工。

而今來看維珍妮的內衣品類,運動系、泳裝秀、情趣系等產品佔比開始提升。

第三,品類拓寬

除了著眼於內衣這個細分領域,這家製造商也在向其他方向探索。

2011年,維珍妮就開始生產運動產品,例如運動胸圍、無縫黏合功能性運動服裝及可穿戴相關運動產品。

2013年維珍妮甚至生產了Speedform運動跑鞋系列。

在其代工的運動類品牌名單中,VSX、Adidas、Reebok、Under Armour、Champio等品牌都赫然在列。曾經,維珍妮10%的業務一度來自於Under Armour。

▨維珍妮部分合作品牌,圖/維珍妮招股書

最後,嘗試自建品牌。

2011年12月,維珍妮自有內衣品牌Regina Miracle就在香港尖沙咀開出了專賣店。次年,ReginaMiracle就進入大陸,在北京朝陽開出第一家形象店。

而近期,維珍妮也發布了關聯交易公告,由洪遊奕女兒洪卓敏全資擁有的Float公司,將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3個年度內,在香港發展內衣買賣業務,並逐步增加買賣渠道。

這個過程中,維珍妮將會向Float銷售不高於6000萬港元的內衣產品。

而從洪遊奕的視角來看,家族自有內衣品牌在市場上的發展,為維珍妮未來的穩定性又貢獻一份鞏固作用。

更多的還是自身減負

對於企業甩開牛鞭效應的策略,供應鏈管理專家劉寶紅認為這需要一個綜合性的解決方案。

但聚焦在生產方式上,供應商應採用精益生產,使達到最佳經濟生產批量的數量減小,從而減少供應鏈庫存,提高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響應速度。

響應速度尤為重要。

2017年12月,洪遊奕就曾表示,維秘削減訂單後公司當時反應太慢,後來才及時調整、擴大客戶基礎以分散風險。

這個反應不只是管理層的策略反應。訂單上漲或下滑後,你的工人增減是否容易?你的機器產能是否能保持?

這些都需要代工廠能夠在自身上進行減負。而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些工廠最關鍵的減負指標就是人力成本。

維珍妮深圳工廠,廠房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員工近2萬人的規模。有高管表示,這個工廠“一個月光發工資就差不多要發上億元,一年下來就要10多億元。”

人力成本可想而知。

而早在維珍妮上市之前,公司就開始將生產力向東南亞轉移。2016年媒體報導,維珍妮當時面臨的問題,不只是L Brands訂單下滑,還有越南首間廠房處於剛開始生產的投資期。

▨維珍妮越南部分廠房,圖/維珍妮財報

但很快,洪遊奕就更透露,越南兩廠的銷量已經接近深圳工廠的2/3,所創造的利潤更超越了深圳工廠。

根據維珍妮CFO姚嘉駿的解釋是,越南員工流失率和勞動成本都比中國低,且廠房有15年稅務優惠。

到2018年,維珍妮雖然成本壓力攀升,但整體升毛利率仍然上升1.7個百分點至21.3%,主要是由於越南地區廠房生產效率繼續提升。

截止2019年9月30日,維珍妮在越南共有6個廠房(其中一個處於建設中),約34000名員工,深圳廠房約9500名員工。

但從總收入來看,越南佔比65%、深圳佔比35%。

維珍妮財報顯示,受惠於越南廠房產能及效率提升,公司利潤率持續改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增長22.4%至4.4億港元,EBITDA率提升至14.1%。

代工廠會出逃中國嗎?

代工廠遷出中國,已經不是新鮮事。

早有學者分析,工業遷徙有第三個浪潮:

▨ 第一個浪潮是上世紀70年代,人力密集型製造業由日本轉移到了新加坡;

▨ 第二個浪潮是上世紀90年代向中國大陸的轉移;

▨ 第三個則是轉移到了南亞和東南亞的泰國、孟加拉、印度、柬埔寨以及越南。

而這幾年來爭議最大的,是福耀玻璃把工廠遷到美國。

2015年之前,美國波士頓谘詢公司就發布報告顯示“如今在美國平均花1美元生產的東西,在中國需要花費96美分。”

中國的低成本製造優勢已經幾乎不存在。

▨福耀美國工廠,圖/《美國工廠》截圖

這一點放在福耀玻璃上,是一樣的設備,一樣的管理,福耀玻璃在美國開出的工資比中國高出8倍,並且提供給美國工人各項保險和福利,但製造成本仍然還比大陸低5%以上。

網友@敬亭草堂則在華人社區凱迪Kdnet公布一串未經考證的數據顯示:

▨ 中國的土地使用成本是美國的9倍,

▨ 物流成本是美國的2倍,

▨ 銀行借貸成本是美國的2.4倍,

▨ 電價是美國的3倍(中國0.64元一度,美國0.2元一度);

▨ 天然氣是美國4倍(中國3.5元/立方,美國0.83元/立方);

▨ 配件成本是美國的3.3倍,稅收成本高出美國35%,

▨ 清關成本美國是免費服務,中國一個櫃在千元以上。

這些可能才是製造業離開中國的根本原因。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一個工廠的選址規劃、人工成本以及當地的資源成本只是一部分考慮因素。

當地的資源配套便利性、物流的發展程度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

而這方面是中國的強項:包括紡織、服裝、電子、家電、家具等產業的配套都是全球最成熟的,基本在周邊100公里內都能解決所有的資源配套。[6]

中國製造,優勢不在一兩個財務指標,而是綜合性的資源配置。

在維珍妮的那份財報中也儼然標注:深圳廠房作為本集團的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將繼續扮演推動維珍妮創新的角色,開發及生產高技術含量產品,以及跨行業產品。

對居於產業鏈末端的供應商而言,資源的優化配置才是核心競爭力。

參考資料:

[1] 黃曉軍.15天,能夠消融2兆服裝庫存的冰山嗎?[J/OL].https://mp.weixin.qq.com/s/vbDkKVQyUJiiNaHL6Zj9pA, 2017-09-26

[2] 何丹琳.維秘的中國供應商已成全球最大內衣生產商,上市兩個月股價暴漲84%[J/OL].界面新聞,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463066.html,2015-12-05

[3] 劉寶紅.供應鏈管理中的牛鞭效應[J].商界評論,2008,(8)

[4] 葉曉丹.維密2016大秀火爆依舊,中國供應商利潤卻暴跌近九成[N].每日經濟新聞,2016-12-02

[5] 佚名.“維秘”這筆性感大生意有個中國男人賺翻了[N]楚天金報,2015-12-07

[6] 佚名.各類代工廠緣何移至東南亞[N]西寧晚報,2015-10-19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