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入夏六不洗!這六種情況再臟再熱都不能給孩子洗澡!

播放GIF

過了立夏,氣溫逐漸升高,孩子出汗頻繁。

孩子皮膚中的含水量比成年人大,毛細血管豐富,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身體對冷熱的調節能力較差,一旦受到環境溫度刺激,通過皮膚散發出去的水分比大人多。

因此,孩子出汗量大是非常正常的事,家長無需擔心,入夏之後,寶媽們給孩子洗澡的次數也越來越頻繁,不正確的清潔反而害了娃。

寶媽們都知道,給孩子洗澡不僅能去除汗漬和汙垢,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在浴盆中鍛煉孩子的大腦和肢體協調能力,更能增進親子關係。

洗澡的好處實在太多,那麼給寶寶洗澡應該注意哪些呢?這六種情況不宜給寶寶洗澡。

飽食、空腹時盡量不洗澡

剛吃飽飯,寶寶的胃部呈擴張狀態,此時洗澡容易發生嘔吐現象。另外,洗澡會使全身血管擴張,全身的血液都在加速運行,導致腹腔內的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影響寶寶的消化。

飽腹狀態下不宜洗澡,飢餓狀態下也不適合。飢餓時洗澡,首先寶寶因為飢餓會導致容易哭鬧,不願配合。

其次,空腹狀態下,洗澡時間過長,會因血糖降低導致暈厥。

派媽建議飯後一小時再洗澡。

運動後別急著洗澡

高強度運動後,血液循環加速,立刻洗澡會加劇身體疲勞,還可能導致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

這時身體處於興奮狀態,不宜立即洗熱水澡或蒸桑拿,否則會增加流向肌肉和皮膚的血液,導致其他器官供血不足。

還有,運動後呼吸急促,在空氣不流通的浴室裡很容易缺氧,加上本來出汗後血液容量相對不足,引起頭暈眼花、全身無力,甚至虛脫休克和暈厥等癥狀。

派媽建議至少運動結束30分鐘後再洗澡。而進行游泳等水上運動後應儘快洗澡。

發燒或退燒48小時內不宜洗澡

發燒時的寶寶洗澡會使皮膚的毛孔關閉,導致體溫進一步升高,且存在全身毛細血管擴張充血的可能,致使寶寶心臟等器官供血不足發生暈厥。

另外,寶寶生病時,抵抗力急劇下降,洗澡後水珠蒸發,體表溫度快速下降,容易受涼,導致病情加劇。

派媽建議退燒後48小時再給寶寶洗澡,孩子生病時可用毛巾沾溫水擦拭身體。

寶寶皮膚受損時不宜洗澡

入夏之後,寶寶的衣物越穿越少,皮膚暴露面積變大,容易遭受蚊蟲的侵犯,以及跌打損傷,傷口暴露在外面。

當寶寶有皮膚損害,例如燙傷、外傷、癤腫、水痘等,這時不宜洗澡。傷口需要保持乾燥,水中的細菌會感染傷處,傷面還有可能進一步擴大,不利於傷口恢復。

頻繁嘔吐、腹瀉時不宜洗澡

洗澡時難免需要挪動寶寶,大幅度移動會使寶寶嘔吐加劇,稍有不慎可能造成嘔吐物誤吸。

建議寶媽們在孩子嘔吐完之後,讓寶寶休息片刻,飲用溫水,緩解寶寶不適,之後再進行洗澡。對於腹瀉的寶寶記得及時用溫水清理,塗上護臀膏預防紅屁股。

另外,寶寶洗澡之後,要及時擦乾水分後再塗護臀霜,穿好衣服蓋好毯子防止著涼。建議選擇吸水性好、柔軟親膚的浴巾。

肚臍、私處不宜過度清潔

孩子的肚臍非常嬌嫩,藏著很多細密的小褶皺,褶皺結構也比較容易藏垢、乾燥、蛻皮,皮脂分泌物、汗漬輕易留在肚臍上,因此很多寶媽會重點給寶寶清洗肚臍。

孩子的肚臍眼是不需要特意去清洗的,用溫熱的清水帶過就可以了,切忌用手摳。人們常說,摳肚臍會拉肚子,並不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肚臍是人體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所在,也是距離腹內腸胃最近的地方,,大力摳會造成腸胃紊亂,嚴重的還會引起炎症。

因此媽媽們也要叮囑寶寶不能摳肚臍。如果寶寶的肚臍實在太臟,應該用棉花棒沾水,力道輕柔地在周圍擦拭。

其次,寶寶嬌嫩的私處也千萬不能清潔過度。

洗澡時,多搓搓這三個部位,寶寶更聰明。

在給孩子洗澡的過程中多給寶寶搓搓這幾個部位,那麼在幫助孩子預防疾病的同時,對於孩子智商的提高還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搓搓臉

人的臉部存在著豐富的神經系統,洗澡時溫水會對面部神經產生一定的刺激,寶媽們給給寶寶們搓搓臉,不僅可以加快血液循環,讓面部肌肉更加有活力。

還可以促進鼻腔血液的流動,對於預防夏天的熱感冒有一定的幫助哦!

並且,寶寶臉部的搓揉還能帶動眼部的血液循環,有效緩解用眼疲勞,預防近視。輕輕按摩臉部五分鐘就可以了。


搓搓腳

洗澡時給寶寶搓搓小腳,適當給孩子捏捏腳,捏捏湧泉穴(蜷足時足前部凹陷的地方)。

不僅可以排毒,還有助於孩子睡眠和生長髮育,活血通絡,有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還能幫助驅除體內濕毒。時間不宜過久,3~5分鐘足矣。


搓搓背

經常給孩子搓搓背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的背部神經有一個更好的觸感,同時還能幫助孩子大腦的發育。

尤其是在洗澡的時候給孩子搓背效果更明顯,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心緒更加放鬆。

搓背的時候寶媽不要用太大力,盡量以背部為基礎做大循環的進行圓周運動的按摩和擦拭即可。

洗澡,其實也是親子之間的交流感情的好方法,作為每天睡前的小小儀式感,寶寶不僅有意識地知道該睡覺了,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