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友益小七|腸道微生態與兒童營養、免疫和益生元

腸道微生態是指腸道正常菌群與其宿主相互作用影響的統一體。在腸道的正常菌群中以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為代表的仄氧菌佔絕對優勢,它們發酵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及碳源細菌本身及其代謝的主要終產物短鏈脂肪酸(sbortchianafyttadds,SCFA)對宿主有重要的營養及免疫學意義。故而維持雙歧桿菌及乳酸桿菌的優勢地位,對於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增進兒童的健康有重要意義。益生元能選擇性地促進某些有益菌的生長繁殖,利於其維持優勢地位。

正常菌群的建立與演替

新生兒降生時腸道內是無菌的,生後1~2小時開始即有細菌出現,首先定居的多為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由於無競爭對手,因而迅速生長繁殖,進而達到第一次高峰。需氧菌和兼性仄氧菌在生長過程中消耗了腸腔中的氧氣,從而創造了乏氧環境,厭氧菌即開始生長,於1周左右演替成為優勢菌。餵養方式對嬰幼兒的腸道菌群組成影響甚大,母乳餵養兒其腸道菌群組成較單純,雙歧桿菌佔絕對優勢,類桿菌不足l%;人工餵養兒除雙歧桿菌外,梭桿菌、鏈球菌等也佔較大比例 。在以分別添加乳清蛋白、酪蛋白、乳清鐵、鐵及核甘酸等配方乳餵養的五種嬰JL中,以添加乳清蛋白乳餵養嬰兒的腸道菌群組成與母乳餵養兒的最為接近。

與健康成人的腸道菌群組成相比,嬰幼兒雙歧桿菌所佔比例較大,缺乏降解粘蛋白和轉化膽固醇的菌群,隨著輔食的添加及離乳後,類桿菌、真桿菌和腸球菌所佔比例迅速增加,雙歧桿菌相對下降,腸道菌群組成發生相應演替。於2歲左右,降解粘蛋白和轉化膽固醇的菌群分別建立,其腸道菌群的組成及比例接近成人,也趨於穩定。

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的營養及免疫學意義

一般認為,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是腸道中的有益菌,它們的營養免疫學意義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參與食物的消化吸收

雙歧桿菌分泌的各種消化酶,如溶菌酶、酪蛋白磷酸酶和多糖水解酶等,將不溶性的蛋白質、脂肪和糖變為可溶性,使其易被宿主吸收。此外發酵碳水化合物所產生的大量SCFA降低了腸道的pH值和電勢(Eh),有利於鐵、鎂、鈣離子及維生素的吸收網,故無菌動物易患缺鐵性貧血和軟骨病。

二、蛋白質及維生素的合成

腸道菌群可合成蛋白質和維生素,並部分被宿主吸收利用。研究證實,雙歧桿菌能利用腸道中的非蛋白氮合成菌體蛋白,成為其胞壁的組成部分,在溶菌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下,胞壁破裂,菌體蛋白釋放陰。Helne等研究發現,兒童口服N15一雙歧桿菌後,近90%的菌體蛋白被宿主吸收利用。此外,雙歧桿菌還可為宿主提供維生素B1,B2,B6,B12及葉酸等。

三、生物屏障作用

胃腸道分泌粘蛋白,在宿主粘膜與腸道菌群之間形成一道物理屏障,阻止病原菌在腸粘膜上定植。但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能利用這種糖蛋白,將其分解代謝,得以定植於腸粘膜上並生長繁殖。這兩種細菌對人體是有益的,能抑製多種病原菌在腸粘膜上的定植,保護宿主免受其侵襲,而成為生物學屏障。

益生元

益生素是不能被宿主上消化道消化吸收,能夠選擇性地促進某一種(或幾種)對宿主有益的腸道原生菌生長繁殖,從而是對宿主健康有利的食物成分。許多碳水化合物,如植物胞壁多糖、果膠、樹膠等,因不能被宿主上消化道的各種消化酶消化,故可進人結腸,稱之為結腸食物,但由於可被多種細菌利用,因而不是益生元。益生元不僅是結腸食物,而且必需具有一定的選擇性,亦即只能選擇性地被一種(或幾種)對宿主有益的腸道細菌利用,促進其生長繁殖,增進宿主健康。

展望

雙歧桿菌和/或乳酸桿菌的活菌製劑曾被廣泛地應用,但存在被宿主的消化酶滅活及被排出體外的缺點,所以口服活菌僅能一過性地改變腸菌的組成。益生元的出現及近年來的進展,為人們探索另一種途徑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它能促進食人活菌的存活和定植,另一方面促進消化道內原生有益菌的生長繁殖和代謝,而且不再作為藥物,而作為兒童食物的添加劑,加入兒童日常食物中,增進兒童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