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的優勢在哪?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發病率僅次於老年癡呆,而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有研究表明,我國PD患者總數已逾200萬。PD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張力增、姿勢步態異常等運動癥狀,以及便秘、抑鬱、嗅覺減退和夜尿症等非運動癥狀,是世界公認的難治性疾病之一,嚴重威脅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目前,西醫臨床常用美多芭、金剛烷胺、雷沙吉蘭等藥物,然而長期服用會出現藥效減退以及多系統障礙、精神障礙和異動症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因此,越來越多的PD患者開始選擇運動療法、中草藥、針灸等無不良反應的替代療法。研究表明,中醫辨證論治帕金森病可以提高西醫常規用藥的臨床療效,延緩疾病進展,且能降低抗帕金森藥物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而中醫證候研究顯示,帕金森病中醫基本證候以肝腎陰虛為主。

1、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主因當屬年老肝腎陰虛,而與風火、痰、濕、瘀等多種因素相關。《素問》曰:「…七 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說 明了帕金森病發病與老年肝腎虧虛有著重要關係隨著年齡增長,機體「陰氣自半,起居衰矣」,肝臟陰血虧虛日久則筋脈失於濡養,筋急不柔則會出現筋脈拘攣的表現;腎陰虧虛則不能滋養腦髓、肝臟在內 的各臟腑,導致機體失於濡養而拘攣顫動,遂發本病。隨著病情發展,更可出現痰瘀交織等虛實夾雜的複雜情況,故帕金森病發病多責之於肝腎。

因此,肝陰不足而腎精不充,上不能滋養腦竅至腦髓失養;下不能濡潤筋脈關節,至筋失其用,肌肉僵直、震顫,活動受限,導致典型的帕金森病癥狀。若治療不及或方法不當,日久氣血經絡不暢,形成瘀血等病理產物,僵直難移。故可認為,本病的基本病機是本虛標實,肝腎陰虛為其本,風、火、痰、瘀為其標,本虛是帕金森病的發病原因,標實是其發病因素,滋補肝腎當為其基本治法。

2、中醫治療肝腎陰虛型PD運動癥狀

目前的臨床治療上,多巴胺製劑由於在早期應用可以顯著緩解各項運動癥狀而佔據主要地位,而在中藥治療PD運動癥狀的研究中,多數研究設置多巴胺製劑作為基礎治療,加用中藥為觀察組乾預方法,旨在觀察其是否可以減輕西藥不良反應而增強其療效,甚至減少西藥用量,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高敏等採用補腎養肝法作為治療肝腎陰虛型帕金森病運動癥狀的主要治法。補腎養肝方(肉從蓉、巴戟天、 熟地黃、白芍、山茱萸、天門冬、當歸)治療多例肝腎陰虛型帕金森病患者,可以明顯減少患者多巴胺製劑用量,改善癥狀,適宜臨床推廣。另有周洋等研究者在補腎養肝的基礎上配伍以養肝熄風的白芍、鉤藤,稱之為補腎養肝熄風法。經觀察補腎養肝熄風法可有效改善肝腎陰虛型PD患者運動功能。

其他針對帕金森病運動癥狀的研究多在補肝益腎、滋陰養血、平肝熄風等基礎上自擬中藥成方進行治療。如以羚羊角、威靈仙、全蠍、龜甲、厚樸等為主要成分的「龜羚帕安丸」;以標本兼治為治療原則,採用白芍、熟地黃、當歸、天麻、黃精等製成的中藥復方製劑「帕寧」;以刺五加、紅 景天、醋龜甲、鹿角膠、肉蓯蓉、羚羊角粉等製成,可以降低炎性因子水準、抑製氧化應激損害的「平顫柔筋顆粒」;以及以龜甲、鱉甲、製首烏、天麻、僵蠶等為主要成分的「熄風定顫丸」等等。此外,還有各類自擬湯劑,如「五龍震顫湯」在明確辨證的基礎上,均可改善肝腎陰虛型PD患者運動癥狀及生命質量。

3、中醫治療肝腎陰虛型PD非運動癥狀

隨著PD病理進展的闡明,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NMS)逐漸受到重視。根據Braak對PD的 分期,其累及範圍從第一期的嗅球及前嗅核等位置 逐步發展至延髓、腦橋被蓋部向上延伸,先後可能出現嗅覺障礙以及自主神經障礙、睡眠障礙等,但由於沒有典型的運動癥狀,很容易失治誤治,直到運動癥狀出現的第三、四期本病可能已經發展了近十年。中醫從總體論治PD,對於PD的非運動癥狀有著獨特優勢,近五年來,先後有研究表明,中醫藥對其抑鬱、便秘、失眠等非運動癥狀有著良好的效果,且能同時對運動癥狀有所改善。

抑鬱障礙

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中,帕金森伴發抑鬱障礙有著超過40%的患病率而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中醫將其分為「顫證」和「鬱證」,然而「顫證」和「鬱證」均與肝腎有密切聯繫,研究表明,中醫從肝腎論治帕金森病抑鬱(PDD)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

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也是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中的主要表現之一,包括入睡困難、早醒、睡眠時間縮短等,臨床上常採用苯二氮艸卓類藥物鎮靜安眠, 但有著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且容易形成藥物依賴。近年來,中醫對於帕金森病伴發睡眠障礙常從心脾兩虛、心腎不交、肝腎陰虛等角度論治,顯著改善患者睡眠,提高PD患者日常生命質量。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自主神經調節區域包括下丘腦、交感神經系統、副交感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等系統中的神經從,由於不同自主神經調節區域神經元丟失或路易小體聚集帕金森非運動癥狀表現複雜,近五年來,包括胃腸道神經系統(ENS)受侵襲所導致的便秘在內,中醫藥顯示出其對PD伴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著顯著作用。

帕金森病由於其高致殘率而嚴重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且西藥的不良反應更是困擾患者,嚴重降低其生命質量。因此,亟待探尋均有長遠療效而低不良反應的治療方法,進而保障PD患者的生命質量 和心理健康。臨床研究表明,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在運動癥狀方面雖不如美多芭、普拉克索等西藥起效快速,但可以確切緩解帕金森病各種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且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並且,研究發現在與西藥聯合治療帕金森病過程中,中醫藥還可以降低西藥用量及其產生的不良反應,為帕金森病的綜合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而在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的治療上,中醫藥有著獨特的優勢,從整體角度調節便秘、抑鬱、失眠等非運動癥狀,療效確切,從而運動癥狀也有進一步調節作用。故而臨床應用中,中醫藥可以辨證論治帕金森病,當明肝腎虧虛是其發病基礎,而氣滯、血瘀、痰濁 等是其關鍵病理環節,應以培補肝腎為本,同時兼顧熄風、活血及化痰等兼證,做到治標與治本相結 合,靈活應用,從而調整患者的運動癥狀。在治療非運動癥狀方面,結合中醫整體觀,中醫藥著重發揮整體調節優勢,因勢利導,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微信gyfs369

了解更多疾病相關內容,請戳此鏈接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