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德川幕府在日本歷史上的真實地位如何?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陶康遠

日本天皇“萬世一系”從血統上來說沒有過改朝換代,但自從鐮倉幕府建立後1185年到1867年,長達700年間天皇沒有實權,作為國家統一的象徵,靠手下權臣的接濟過活。

而德川幕府在日本歷史上的真實地位,這是個很大的問題,長達265年的統治,深刻改變了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本文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說一說德川幕府時期一些影響重大的事件,管中窺豹一番。

一、政治

想要了解德川幕府的政治形態,就要對日本社會結構有所了解。日本與中國不同,古代日本中央政府對地方控制力非常差,可以說,只要中央權威衰敗,地方豪強(大名)立刻會獨立,這也是日本戰國為什麽能打200多年的原因,從本質上來說,日本自古就是個分裂的國家,僅僅依靠相近的民族性湊在一塊過而已。

而德川幕府建立後,施行了古代日本歷史上最為苛刻的集權手段。比如要求各地豪強(大名)自行拆毀城堡,一個省(國)只能有一個城堡,是為“一國一城法”,此舉大大削弱了地方軍事勢力。

每當幕府要修建什麽國家性工程了,各地豪強(大名)要按照實力大小,向幕府捐款,實際上就是攤牌。而且捐款數額也不是按照實力,而是按照親疏。跟幕府關係好的大名就少捐點,關係差的就多捐點,什麽?沒錢捐?不要緊,可以向東京的富商貸款嘛,分期付款。

同時,各地豪強(大名)不得全年待在地方,一年中至少有半年時間要住在東京(江戶),以便加強對他們的人身控制。

德川幕府規定“喧嘩兩成敗”。簡單說就是,如果兩個武士產生了衝突,拔刀相向,無論誰對誰錯,只要動刀見血了,雙方就都有錯,都要接受懲罰,這就給好鬥的武士帶上了一個“緊箍咒”,社會治安大為好轉。

二、經濟

德川幕府時期,日本經濟最核心的問題是米價。由於國家統一,貨物可以自由流通,商業經濟空前發達。以東京和大阪為代表的商人階層,手握巨量資本,可以操控米價,這是前代幕府不曾遇到過的問題。

德川中期的幾位將軍,都被米價折磨過。一旦米價暴漲,社會就會動亂,穩定米價就是穩定幕府統治。德川吉宗在位期間,開啟“享保改革”,鼓勵開墾更多土地,要求各地大名多多交糧就可以縮短待在東京的時間。同時裁減幕府供養的軍隊(旗本)數量,發展與中國和荷蘭的貿易,增加幕府收入,只要市場上米價異動,幕府立刻出面打壓米價,使幕府大得人心,人稱“米將軍”。

商人階層的崛起也影響到武士,商人有錢沒地位,武士沒錢有地位。商人為了獲得和財富相等的社會地位,樂於給武士放貸,一旦武士還不起貸款,就會被要求將武士身份賣給商人,以至於德川幕府中後期,將軍三番五次下令武士身份不得更改,但社會上販賣武士身份的活動屢禁不止,“士農工商”的社會結構開始松動。

三、文化

德川幕府時期的文化成就很高,為後來明治維新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首先,幕府提倡儒學,以藤原腥窩為代表的日本儒學家進入政府高層,參與決策。武士幼年學校也普及了儒學教育,但要指出的是,日本儒學跟中國有不少區別,比如他們積極提倡“忠”而不是“仁”,很多地方頗具日本特色。

幕府在封殺基督教的同時,仍然歡迎荷蘭人來日本經商。荷蘭人帶來的西方學識讓日本人大開眼界,被稱為“蘭學”。跟中國人比起來,日本雖說也是鎖國政策,但一直對西方科學進步有清醒的認識。

這一時期,日本本土文化非常繁榮,俳句、能劇、漫才、浮世繪等獨具日本特色的藝術形式百花齊放,這些文化語言將日本人從思想上統一在了一起,民族國家的概念逐漸形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